司马相如。(图片来源: 手绘插画Winnie Wang/看中国)
“白头吟”,古意深长,指的是夫妻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厚谊。这首诗,流传千载,相传乃汉代才女卓文君所作,诉尽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悲欢。
人常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不仅是对爱情的期许,更是对人世无常的感喟。爱情,或许是人世间最动人的情感,亦是最难以把握的缘分。两情相悦时,如春花烂漫;若心生异志,便如霜雪临枝。真情未必能换来天长地久,热烈的激情来得快,却也去得匆匆,惟有能陪你走过风雨、携手白头者,方为真爱。
一曲《凤求凰》佳人为爱奔赴
汉朝的司马相如,年少才高,却屡屡怀才不遇。他听闻临邛富豪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不但貌美绝伦,且才情横溢,心中暗自倾慕。无奈身无分文,无法高攀。幸得好友王吉出谋划策,将他当成贵宾接待,一时引起当地名流关注。
果不其然,卓王孙也邀司马相如赴宴。在那场宴席上,司马相如故作风流,抚琴一曲《凤求凰》,琴声缠绵悱恻,犹如情书寄语,美人动心,情意暗生。当夜,文君便毅然与他私奔,震惊乡里。
父亲怒不可遏,怒斥二人,断绝关系。一对恋人不得不在城外开起酒馆,自力更生,靠卖酒度日。
富贵之后 真情的考验来了
几年后,卓王孙终于放下心中芥蒂,见女儿坚贞不悔,才答应接纳这位穷女婿,并资助他潜心写作。司马相如才华终得施展,终获汉武帝赏识,官运亨通,声名鹊起,一跃成为朝中红人。
然而,富贵带来的,却不全是幸福。他开始心生异念,传闻茂陵女子貌美,便动了纳妾之心。消息传到卓文君耳中,这位曾为爱私奔、甘心卖酒度日的才女,内心犹如寒雪侵骨。
于是,她写下这首千古传诵的《白头吟》,送给丈夫,一字一句,皆是泪痕: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诗中情感真挚动人,言语婉转却又决绝,直指夫君之变心。她说,自己的感情如山雪般纯洁,如月光般皎洁,却听闻丈夫心有旁骛,不得不前来诀别。婚姻若无忠诚与情义,富贵又有何用?男人若轻情重利,便失去了真正的风骨与尊严。
据说司马相如读罢此诗,顿时惊醒,自愧不如,从此打消纳妾之念,与文君再续深情,终老白头。
情易变恩长守
《白头吟》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记警钟——提醒世人:情易变恩长守,夫妻之间因情互生爱慕,却因懂得感恩彼此,而白头偕老。
古人和现代人不同,更多讲夫妇之恩: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下面再给大家讲一个举案齐眉的故事吧:
举案齐眉的她竟是相府千金?千古传诵的夫妻相敬之道
在汉代,有一位隐士名叫梁鸿,志向高远,不愿为官,性情淡泊,不慕名利。他博学多才,却甘愿躬耕南阳,以耕读为乐。这样的人,自然不肯娶那些只爱奢华享乐的女子。他曾说:“我若娶妻,必须是能与我共贫苦、共清静的人。”
有人听闻此语,便对他说:我知道一户人家,家中女儿极为贤慧,愿意下嫁你。梁鸿颔首,便许下婚约。等到成亲那日,他才发现,这位新娘竟是前太守孟公的女儿,名叫孟光。她身材高壮,容貌平平,与世俗的美人形象相去甚远。
周遭人都讥笑他娶了个“大胖女子”。但梁鸿却说:我娶的是她的德行,不是她的容貌。
婚后,孟光不但毫无怨言,反而粗衣淡饭,亲自操持家务,与丈夫同甘共苦。每当饭菜备好,她总是恭敬地捧着托盘,双手高举过眉,送到梁鸿面前——这就是“举案齐眉”的由来。她以夫为尊,敬如上宾,从无一句怨怼。
梁鸿也从不倚强使气。他敬重孟光的品德与坚忍,从不呼喝指责。夫妻之间,彼此以礼相待,如宾客一般,这就是“相敬如宾”的真义。
后来梁鸿自号“孟光夫”,足见他对妻子的敬爱达到极致。这段婚姻,不以富贵为基、不以美貌为本,而以德行相守、以礼节相敬,千年以来,为后世树立了“夫妻之道”的典范。
古人重恩义,现代人被爱情绑架
古人重视的是恩义与责任。在传统文化中,夫妻之间不仅仅是情感连结,更是伦理与责任的承担。“夫妇之恩”包含了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白首不离的道义,是对彼此一生的承诺。
而现代社会则强调自由与感受。爱情是一种心灵与情感的共鸣,是两个人自愿结合的结果。婚姻被视为爱情的延伸与契约,只要感觉对了就开始,感觉错了就结束。在这样的观念下,婚姻的稳定性受到感情起伏的影响更大。
古人讲究先婚后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的常态,但感情往往在日常生活的磨合与扶持中逐渐生根发芽。真正的情感,不在初见时的心动,是在岁月中彼此依靠的深情。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强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现代人则多为先爱后婚,爱情是婚姻的前提,浪漫是关系的起点。然而激情来得快也去得快,当现实的柴米油盐消磨了热恋的温度,婚姻也可能随之瓦解。
古人对变心者极为谴责,视其为道德沦丧。诗经有云:“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反映出对感情忠贞的高度要求。一旦夫妻失义,就会被称为“负心汉”、“薄情郎”,名节受损,难以立足。
而现代人则对变心抱持更宽容的态度,认为情感是变动的,只要双方和平分手、彼此尊重,就无可厚非。现代社会鼓励个人追寻自我价值与幸福,完全变成了私情,一切以自己的喜好为上。
古人讲恩重于爱,因为恩是日久见人心的深情,是生活中彼此成就的温柔。夫妇恩义是一种积累,是无数次柴米油盐背后的守护与体谅。
现代人讲爱重于恩,在乎的是感觉、浪漫与心理的契合。这种爱更容易点燃激情,却也更脆弱,难以抵御长久现实的考验,上一刻还如胶似漆,下一刻就成为陌路。
您觉得恩义和爱情,哪个更靠谱呢?古人不谈爱情,却能白首偕老;今人天天说爱情,转眼就分崩离析,家庭破裂。爱情并不稀缺,而恩义之人却是百里挑一。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