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如何使用筷子,就知道有没有教养。(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日本民间有一句谚语:“观看如何使用筷子,就知道有没有教养”。别小看筷子这看似简单的两根小木棍,在日本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品格和修养的重要标尺。
筷子据传于7世纪左右传入日本,由“遣隋使”从中国的隋朝带回。后来在飞鸟时代(592年∼710年)由政治家“圣德太子”将其发扬光大。从那时起,筷子便逐渐融入日本饮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使用方式和礼仪规范。
与其他使用筷子的亚洲国家相比,日本筷子有其独特之处。日本筷子的尖端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筷子更为尖锐,这使得它们更容易调整力道,也提供了多功能性,方便单手捡起、分割、捣碎、承托、夹紧、移动、滚动和夹取食物。此外,日本筷子的标准长度自江户时期就按性别区分,男性的是23cm,女性的是21.5cm,是根据当时男女的身高和手的平均尺寸为基础制定的。
在这段历史发展中,日本人独特的美学意识与礼法随筷子的使用逐渐成型。所谓的“用筷禁忌”,指的是违反箸食文化(日文中“箸”就是筷子的意思)礼仪的行为,这些禁忌不仅仅是简单的用餐规则,更承载着日本人对生活仪式感和对他人尊重的态度。
日本人的筷子为什么横着放?原来是神与人之间的区分
筷子那边是洁净神圣的领域;筷子这边是俗不可耐的人间。(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中国人餐桌上筷子通常垂直摆放,而在日本,筷子是横放的。
日本作为农耕文化的国家,至今未曾受到过游牧民族的大规模侵入,因此他们保持着从唐代学来的古代中国餐桌礼仪——筷子横着摆放在餐桌边。
筷子横着一摆,表示了一种区分:筷子那边是洁净神圣的领域;筷子这边是俗不可耐的人间。因此日本人用餐前,会在筷子这边向自然谢恩,说“いただきます”(我领受了)。
日本人对正确持筷的方式要求很严,具体说来有以下“筷子禁忌”:
1.叩箸(こうはし):不要用筷子敲击碗盘或杯子,这会发出不悦的响声,被视为不礼貌行为。
2.渡箸(わたしばし):避免用筷子将食物传递给另一双筷子,这联想到火葬后拾骨时的动作,被视为极不吉利。
3.擦箸(すりばし):不要用摩擦的方式去除一次性筷子的小木刺,这样不仅显得没礼貌,还可能暗示店家提供的筷子品质不佳。
4.立箸(たてばし):筷子直立插进白饭中是最大的禁忌,因为这与佛教葬礼中“ ”插着筷子的米饭“ ”的习俗相近,极为不吉利。
5.交叉筷子:不要让筷子交叉摆放,这会让人联想到死亡,被视为不吉利。
6.拜箸(はいばし):不要拿着筷子说“我开动了”(いただきます),因为这会暴露筷子的前端,不符合礼仪。
7.寄箸(よせばし):不要用筷子移动碗盘,这既易产生响声也可能造成汤汁溢出。
8.差箸(さしばし):不要用筷子指人或指食物,此举可能被认为是缺乏教养。
9.握箸(にぎりばし):不要像拿汤匙一般握着筷子,这不仅姿势不美观,还会使用餐氛围变得紧张。
10.突箸(つきばし):不要用筷子戳刺食物,而应正确地夹取食物
11.逆箸(さかさばし):避免逆着拿筷子或反向夹取食物。
12.泪箸(なみだばし):夹取食物时若带着下垂的汤汁,意味着失礼。
13.迷箸(まよいばし):在多道菜间来回挑选,显示出对餐桌礼仪的不重视。
14.探箸(さぐりばし):在菜盘中挑来挑去被视为不礼貌行为。
15.舔筷子:漫画里看到把筷子含在嘴里舔的动作似乎很可爱,但对于日本人来说舔筷子是不礼貌的。
日本人认为,筷子的使用方式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和品格。如果能熟练地遵守各项筷子礼仪,表明此人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懂得尊重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相反,如果违反这些规则,可能会被视为缺乏基本修养。
正确使用筷子需要一定的自我约束和耐心,这种能力在日本社会中被视为重要的品格特质。
他们是怎样从小培养孩子这种品格呢?
日本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导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一般来说,当孩子2~3岁时,父母会开始引导孩子学习持筷,到了5~6岁时,大多数日本孩子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筷子。到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其中就包括午间吃饭时指导筷子的拿法、饮食时的规矩。在筷子礼仪中培养孩子耐心、专注和尊重他人。
所谓“筷子之道,人品之窗”,日本人将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这也体现了日本社会对细节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吧。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