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大学 (|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维基百科)
2025年5月22日,美国政府的一纸公文在全球高等教育界投下重磅炸弹:哈佛大学:这个被誉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品牌”的百年学府,被川普政府直接从美国国际学生招生名单中除名。这一举措不仅震惊了教育界,更在国际政坛激起轩然大波。
全球一片哗然,社交媒体、主流媒体、国际智库纷纷讨论:哈佛怎么了?为什么会从“知识殿堂”变成“国家安全隐患”?更讽刺的是,在这一教育风暴中,中共外交部罕见出面发声,却避而不谈具体指控,仅轻描淡写地表示“反对将教育政治化”。
然而,真相远比表面来得更震撼。这不是一次“教育政治化”的简单对抗,而是川普政府对红色渗透展开的第一次重大清算行动。哈佛大学,并非偶然中枪,而是多年纵容中共意识形态渗透、隐瞒极端组织勾连、配合敌对势力进行资讯战的代价集中爆发。正如美国国土安全部长诺姆所言:“这是一个信任破裂的结果。”
一切从4月16日那封信说起
事情的导火索,是2025年4月16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向哈佛大学发出正式通告,要求校方提供以下材料:
关于国际学生参与亲哈马斯暴力抗议的录影、调查资料;骚扰、威胁犹太学生的身份资讯;是否存在与恐怖组织或外国敌对势力有关的学生背景。
要求并不苛刻,美国政府强调这是出于“执法调查”与“移民管理”的正常程式。然而,哈佛的回应却令人瞠目结舌——拒绝。理由是“学生隐私权不可侵犯”。
国土安全部再次发出律师函施压,并宽限72小时,只要配合交出材料,哈佛即可恢复SEVP(学生和交流访问者计划)认证,国际学生照常上课,不必转学或回国。
但哈佛依然无动于衷。
哈佛的“傲慢”背后:极左势力的温床
为何哈佛敢对美国政府亮剑?
因为哈佛早已不是单纯的学术象牙塔。过去数十年,它逐步演化成全球极左意识形态的策源地,内部深度嵌入美国民主党、情报界、主流媒体圈。哈佛的高层精英,早已自视为“规则制定者”,而非“规则遵守者”。
更关键的是,这次涉及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校园抗议,而是与中共、伊朗等敌对势力有联系的政治代理人网络。一些留学生参与极端亲巴勒斯坦、亲哈马斯的活动,在校园中高喊“从河到海”的灭以口号,在宿舍门贴出“犹太人滚出去”的标语。哈佛不仅未制止,反而将一名因袭击犹太学生被起诉者,任命为毕业典礼学生代表!
换句话说,哈佛早已沦为一个容忍极端思想、纵容种族仇恨的“政治兵工厂”,而非纯粹的教育机构。
哈佛背后的红色密码:中共新疆兵团与军工合作
事情远未结束。哈佛之所以成为“清算第一刀”,不仅因为其态度蛮横,更因为它背后隐藏的中共关系触目惊心:
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作
美国财政部2020年将新疆兵团列入制裁名单,理由是其协助中共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政策。哈佛却于2024年为该组织设立培训班,协助其管理干部深造。等于是一个以“人权”自豪的大学,竟公然为人权迫害机器授课。
协助中共军工系统研发核心技术
哈佛研究人员与清华大学、哈工大等中国“国防七子”长期合作,领域涵盖光学工程、卫星导航、机器人控制等敏感技术。更离谱的是,这些研究一部分资金居然来自美国国防部。
伊朗情报资金资助资讯战专案
哈佛部分政治传播与AI认知战课题由伊朗政府代理人基金会赞助,并与中共高校联合研究,成为对台湾、推特等西方平台资讯攻击的工具。
谁在为哈佛背书?答案直指中南海
事件曝光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甯面对白宫指责哈佛与中共合作培训新疆官员的提问,不敢正面否认,仅表示“反对教育政治化”。言下之意,无异于默认行为属实,但要求美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耐人寻味的是,当哈佛被“拔签”的消息传遍全球,中国社交媒体最热搜竟然是“习明泽、哈佛”。这揭开了中共高层与西方名校之间的秘密纽带。
据《每日邮报》2012年报导,习近平的独生女习明泽早在2010年就以化名进入哈佛大学深造,由特勤每天全程24小时保护,并以私人帐户缴纳学费。这发生在中共内部严控“裸官”外逃、限制高干子女出国的大背景下,是一种权贵特权的最赤裸体现。
不止习明泽,薄熙来之子薄瓜瓜、赵紫阳之孙、江泽民之孙、黄华之子等均曾在哈佛或其他常春藤名校深造。哈佛,俨然已成为中共太子党的镀金寺庙。
而当这些资讯在西方被媒体公开报导时,中共国内却将转发一张图片、写一句评论,都定性为“侵犯隐私”而严判刑责。2020年“恶俗维琪案”中,20岁青年牛腾宇因涉嫌收录中共高干子女资料,被重判14年。至今生死未卜。
打的是哈佛,警示的是整个西方教育界
川普政府这一刀,不是砍向哈佛一所大学,而是对整个被红色渗透与左翼极端主义绑架的美国学术界敲响警钟。它揭示了一个哈弗真相:
教育早已不是“纯净地”,而是国际政治与国家安全的关键战场;中共通过统战、合作、资金输入,把世界顶级学府变成资讯战工具;西方的“自由圣地”竟逐渐沦为中共的“安全屋”。
今天的哈佛,不再是那个“捍卫真理”的灯塔,而是沦为“双重标准”的典型。一边收取美国纳税人拨款,一边替中共洗地、容忍极端主义,甚至为恐怖势力提供平台。
而我们必须明白,今天是哈佛,明天或许就是耶鲁、普林斯顿,乃至整个西方教育体系。唯有将真相揭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才可能让“学术自由”不再沦为“政治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