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庐山宣言》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组图)

作者:郝柏村 发表:2025-07-07 09: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中华民国,我们国军的基本思想是宁死不降。
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中华民国,我们国军的基本思想是宁死不降。(网络图片)

按:《庐山声明》, 亦称《庐山宣言》或《庐山抗战声明》, 为1937年7月17日由蒋中正在江西庐山图书馆发表的声明,表示对侵华日军挑衅的退让底线。这一声明象征着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开始。

国军宁死不降 揭开抗战真相

抗战开始的时候我军校还没有毕业。但是八年抗战,我可以说是生逢其时。

首先要讲的是,所谓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第一次真正的世界大战。因为现在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指的是1914年到1918年的大战。这个战场只有在欧洲,所以,它只能算是欧洲大战。所以真正的世界大战,我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战场牵涉到欧亚非三洲,包括夏威夷。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大西洋,第二次有大西洋太平洋。

现在开始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1937年7月7号卢沟桥事变开始的,不是1939年9月1号德国向波兰进攻时候开始的。那比我们晚两年。所以,整个的世界大战来说,我们中华民国,作为同盟国我们整整打了八年。英国打了六年,苏联打了五年,美国打了四年都不到。我们中华民国打了八年。

第二点我想强调的是,当时的中华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分裂的国家,为了反侵略,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其他的几个国家,都是争霸权的国家,所以他们是争霸权的战争。所以,我们今天真正要说世界大战,应该要从7月7号算起。所以其他国家打仗,拼的是物资,我们同日本人抗战,拼的是精神。

这个精神力量,就是蒋委员长的领导。没有他的领导,我们不可能有世界大战的胜利。这是我们对二次大战应有的认识。我们是亚洲战场的主力军,但是因为1949年之后大陆形势的变化,所以真正的世界大战关于中国战场的真相被掩埋、被扭曲了。现在我们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我们同日本打的性质、本质,和英法同德国打的不一样。

二次大战期间,我们中华民国的牺牲仅次于苏联,但是我们打的时间比它长。在这八年期间,我们中国大陆的战场同欧美战场,南太平洋的战场不一样的。

我们国军没有投降、没有被俘的。我们看到菲律宾沦陷了,美军成千上万的举起手来投降。德国打到苏联,苏联的军队也是成千上万地投降。最后第二战场开辟的时候,德国也是。可是我们中华民国,我们国军的基本思想是宁死不降。

以淞沪会战当中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来说,四行仓库是我们最后的守卫阵地,最后我们退到苏州河南岸,苏州河南岸是租界,租界是他们协商好了的。我们的军队固守在那里,这种精神还是很了不起。他们就觉得你们退到我们租界来交接,这个不是投降,这个是退到租界。租界当时不是日本人管的。所以我们抗战期间,哪有讲谁被俘?没有的。我们有一个旅,全军覆没阵亡,我们没有投降的。

还有我们空军的高志航,他第一次打下日本的飞机。这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把敌人飞机打下来的,是我们中华民国的空军。当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有没有空战,我不了解。大概据我了解,一战还没有空战。所以如果一战没有空战,高志航在1937年8月14日打下日本的飞机,他是首开空战记录的英雄。

我们也有一个飞行员叫阎海文,他到上海去志愿作战,飞机被打中了,所以他跳伞下来。跳伞下来的地方正好在日军占领的地方,日本兵就来围捕他了,他也带了手枪,把几个围捕的日本兵打死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自己自杀了。所以他宁死也不愿意被俘。

另外一个空军英雄叫沈崇诲。他也是去上海支援作战,他的飞机也是中弹了,他也不跳伞了,他就对着日本的船去冲,要同归于尽。虽然最后被高射炮打下来了,但是他的精神代表了我们中华民国的英勇精神。所以日本后来二次大战末期所谓的“神风”特攻队是跟我们学的。这是举几个例子了。其他的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抗战期间,将官阵亡的,是我们最多。我们阵亡了两个集团军总司令,两个集团总司令等于美军的军团司令。我们阵亡了八个军长,我们阵亡了20个师长,这是主要的将领。我们总共有200多名将领阵亡。全世界包括苏联,他们在二次大战期间没有这么多高级的将领阵亡,师长以上很少阵亡的。所以,这就代表了我们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的坚持。所以一个军一个师,他奉命了就守,守就守到死。

安内攘外与庐山宣言

八年抗战,时间是个核心问题。换句话说,抗战之前,我们要争取时间,争取为抗战做准备的时间。抗战开始以后,我们要争取战争持久的时间。所以,抗战开始之前,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接着1932年就是一二八事变,上海战役;1933年就是长城战役。这些战役,我们都是逐步地解决。

逐步解决的原因是内部还在内战,中共在江西,其他各省的军阀也没有完全听中央的命令。我们的币制都还没有统一,我们连“兵役法”也没有。

当时,九一八之后民众的抗日情绪很高。但是他们不了解,我们是个贫穷、落后、分裂的国家,如何面对日本这个现代化的一流强国呢?所以当时国民政府的政策是先安内后攘外。把内部安定了然后才能攘外。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都是希望能够缓和一点。我们当时的外交政策叫做“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蒋委员长《庐山谈话》)

蒋委员长发表《庐山谈话》。
蒋委员长发表《庐山谈话》。(网络图片)

《庐山谈话》的根源怎么来的呢?这个根源就是“牺牲未至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所以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了,我们原来还是希望华北是逐步解决,因为那时候西安事变才刚发生大约半年。西安事变很多后续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表面上是内战停止了。

但是日本人知道,蒋委员长如果是不打内战,给他三年五年准备的时间,日本要侵略我们就更难了。所以,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半年的时间,它就发动卢沟桥事变了。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时候是7月7号。

当年我们是派宋哲元同日本人谈判。当然我们希望是能够解决,但是日本人进逼的很厉害。蒋委员长等了10天,在1937年7月17号,他在庐山说“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我们要全面抗战到底。

《庐山谈话》在当时可以说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告诉全国同胞,不要再说我不抗战了。因为抗战以前,他们反蒋的势力都是说,打内战,不抗战。《庐山谈话》同时也是警告日本人,你们不能再逼我们了,再逼我们,我们就要全面抗战了。日本一直攻占,直到把北平占领。这当然没办法了,全面抗战开始了。

附录蒋委员长《庐山宣言》  :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十七日

出席庐山第二次谈话会讲——

要旨

一、卢沟桥事件不仅是中国存亡问题,亦且为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

二、中国外交政策,原在求和平共存,但到最后关头,只有全力抗战。

三、卢沟桥事件,实为对方一贯之阴谋,能否结束,即是最后关头境界。

四、万一逼到最后关头,我们是应战而非求战,战端一开,必须拼全民族生命,以求最后胜利。

五、说明政府对于解决卢沟桥事件之基本立场。

六、当此安危绝续之交,惟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以达成吾人守土抗战之责任。

本文

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置,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诸位关心国难,对此事件,当然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事件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

第一、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本年二月三中全会宣言,于此更有明确的宣示。近两年来的对日外交,一秉此旨,向前努力,希望把过去各种轨外的乱态,统统纳入外交的正轨,去谋正当解决,这种苦心与事实,国内都可共见。我常觉得,我们要应付国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

--------------------------------------------------P.582--------------------------------------------------

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前年五全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跟着今年二月三中全会对于“最后关头”的解释,充分表示我们对于和平的爱护。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徬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这次卢沟桥事件发生以后,或有人以为是偶然突发的,但一月来对方舆论,或外交上直接间接的表示,都使我们觉到事变发生的征兆。而且在事变发生的前后,还传播着种种的新闻,说是什么要扩大塘沽协定的范围,要扩大冀东伪组织,要驱逐第二十九军,要逼迫宋哲元离开,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胜枚举。可想见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从这次事变的经过,知道人家虚心积虑的谋我之亟,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祗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的出入于我们的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极人世悲惨之境地。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我们的东四省失陷,已有了六年之久,继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末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

--------------------------------------------------P.583--------------------------------------------------

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第三、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的态度祗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我们全国国民必能信任政府已在整个准备中,因为我们是弱国,又因为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祗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第四、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的约束。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如果对方犹能设身处地为东方民族作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两国关系达于最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之立场,应该不致于漠视。

--------------------------------------------------P.584--------------------------------------------------

 

总之,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祗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达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望的。

--------------------------------------------------P.58

 



责任编辑:傅龙山 来源:节选自《穿越1945——纪念抗战胜利70年访谈纪实》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