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清晨,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外海于台湾时间上午7时25分,发生规模8.8的超强地震。震央位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东南东方约119公里海域、震源深度约20.7公里,为当地自1952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这场强震不仅震撼俄国千岛群岛北部的幌筵岛,并引发最高达五公尺的海啸,波及日本、美国、夏威夷、加拿大及中南美洲等环太平洋多地。官方与媒体画面显示,北库里尔斯克镇部分地区已被海水淹没,所幸居民多数及时疏散,伤亡有限。图为2025年7月30 日,秘鲁卡亚俄省拉蓬塔发布海啸警报,码头停泊的船只。 俄罗斯东海岸发生 8.8 级大地震,秘鲁发布海啸警报,关闭了其121 个太平洋港口中的 65 个。
【看中国2025年7月31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编译/综合报导)2025年7月30日清晨,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外海于台湾时间上午7时25分,发生规模8.8的超强地震。震央位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东南东方约119公里海域、震源深度约20.7公里,为当地自1952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这场强震不仅震撼俄国千岛群岛北部的幌筵岛,并引发最高达五公尺的海啸,波及日本、美国、夏威夷、加拿大及中南美洲等环太平洋多地。官方与媒体画面显示,北库里尔斯克镇部分地区已被海水淹没,所幸居民多数及时疏散,伤亡有限。
海啸警报横扫环太平洋 各国紧急撤离
地震发生后,俄罗斯、日本、美国夏威夷及西岸、中美洲、新西兰等太平洋沿岸国家陆续发布海啸警报。日本气象厅自上午7时37分起,对北海道太平洋沿岸、青森、岩手、宫城等地区先后发布“海啸注意报”及更高等级的“海啸警报”,敦促超过200万人撤离。岩手县久慈港测得1.3公尺高海啸,北海道、青森、宫城等地也陆续监测到10公分至80公分不等的海啸。宫城县石卷港、鹿儿岛县种子岛等地也观测到明显海水异动。
随着警报响起,日本放送协会(NHK)紧急中断原有节目,主播以严肃口吻不断呼吁“海啸来了!快逃!”,提醒民众立刻前往高处避难。早晨上班、上学时段,民众纷纷从沿海地区撤离,部分地区出现交通壅塞。据报,三重县一名58岁妇女疑似在驾车撤离时不慎坠落悬崖身亡,另有部分民宅及港口设施受损。
美国夏威夷州则于地震发生后响起海啸警报,民众迅速撤离海岸,城市主要道路挤满车辆,一度交通瘫痪。总统川普亦在社群媒体“真实社群”上发文,呼吁夏威夷、阿拉斯加与美国西岸民众提高警觉。美国地质调查所、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等单位持续监控情势,并加强与邻近国家资讯交换,确保沿岸社区及时获得警报。
俄国千岛群岛北部的北库里尔斯克镇受灾最为严重。根据俄罗斯科学院释出的影片,海啸巨浪涌进镇上,海水一度淹没建筑物、码头与道路。俄罗斯紧急事务部表示,由于事先已疏散居民,并未传出重大人员伤亡,但部分基础设施受损,灾后重建工作随即展开。
海啸警报逐步解除 各国灾后检讨灾防体系
随着地震后数小时内,海啸能量逐渐消散,各国陆续解除警报。截至当日晚间,日本已将全境“海啸警报”下调为“海啸注意报”,民众得以返回家园,地方政府亦加紧评估灾损与修复。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强调,尽管本次伤亡有限,但地震与海啸威胁无时无刻不在,呼吁社会持续加强灾害防范,勿掉以轻心。
专家指出,这场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即俗称“火环”的全球地震与火山活动最频繁区域。该地区板块运动剧烈,历史上多次发生规模8以上的强震,每一次灾难都提醒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强化防灾准备。
回顾历史:十大强震与毁灭性海啸警世
环太平洋地区历来发生过多起毁灭性强震与海啸,深刻影响人类文明与灾防观念。据美国地质调查所、外媒统计,近代记录最强的十大地震(不含本次俄罗斯地震)包括:
-
1960年智利瓦迪维亚地震(规模9.5)
人类史上最强地震,造成智利及太平洋沿岸多国超过1600人死亡,并引发巨大海啸,灾后重建历时数年。 -
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地震(规模9.2)
持续近5分钟的强震,导致山崩、海啸及超过130人丧生。美国史上最大地震。 -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地震暨印度洋海啸(规模9.1)
震央位于苏门答腊外海,海啸席卷东南亚、南亚及东非,造成约23万人罹难,包括印尼逾16.7万人。 -
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与福岛核灾(规模9.1)
强震引发海啸重创福岛核电厂,炉心熔毁并释放辐射,造成逾1.8万人死亡,影响持续至今。 -
1952年俄罗斯堪察加地震(规模9.0)
巨浪高达9公尺袭击夏威夷,虽无重大伤亡纪录,但加深科学研究与防灾意识。 -
2010年智利比欧比欧地震(规模8.8)
首都圣地牙哥剧烈摇晃,500余人死亡,海啸波及多国。 -
1906年厄瓜多尔艾斯美拉达斯地震(规模8.8)
地震与海啸造成约1500人罹难,灾情扩及中美洲、美国及日本。 -
1965年阿拉斯加拉特群岛地震(规模8.7)
11公尺高海啸虽未造成人员罹难,但基础建设毁损严重。 -
1950年中国西藏地震(规模8.6)
至少780人死亡,山崩引发致命洪水,显示高原地区同样风险极高。 -
2012年印尼苏门答腊地震(规模8.6)
虽损害有限,但加剧2004年大海啸断层压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这些地震多数伴随毁灭性海啸,对沿岸城市、村庄造成难以估量的生命与财产损失。部分灾区至今仍遗留废墟或纪念馆,警醒世人。
地震无国界 灾防启示
每当强震与海啸来袭,损失虽难避免,但有效的预警与社会动员可大幅减低灾害冲击。此次俄罗斯、日本及美国等地能迅速发布警报、组织撤离,正是2004年印尼大海啸、2011年日本311灾变等惨痛经验后,全球重视海啸预警体系及全民防灾教育的成果。
日本在311后积极强化预警、避难所设施与灾害应变演练,民众防灾意识明显提升。俄罗斯与美国亦加强灾害监测及跨国资讯协调,确保讯息透明、决策迅速。
然而,面对地震与海啸的无情,专家强调,除了科技设备与基础建设升级,更需长期宣导与教育,培养全民自救互救能力。灾难发生时,黄金三分钟的自保行动往往决定生死。
本次俄罗斯远东8.8强震与海啸,再次警醒全球:地震与海啸无国界,环太平洋所有国家都在同一条船上。
回首历史,从智利、印尼到日本,无数生命在强震与海啸中消逝,也促使人类不断学习与成长。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