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是社保五险一金中的一项。(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8月11日讯】(看中国记者尹华综合报道)中国政府将于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五险一金缴纳政策,此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强烈反响。多位时评人分析,这一政策不仅加重了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关店潮和失业潮,进一步暴露了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与此同时,金砖国家期待中国经济“救济”的希望也因中国自身经济困境而变得渺茫。
据官方规定,从9月1日起,所有企业和个人必须强制缴纳五险一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且任何规避缴纳的私下协议均被视为无效。这一政策的出台,表面上是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未来的权益,但实际上却引发了广泛的民怨和社会危机。
关店潮与失业潮:中小企业生存危机
强制社保政策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尤为明显。以北京为例,最低社保缴纳基数为7353元,即使员工实际工资仅5000元,企业需为每人缴纳约1950元,员工个人需承担约780元。这对于利润微薄的小微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一篇广为流传的微信文章《家门口的包子铺要关门了》揭示了这一困境:一家包子铺店主表示,原本微薄的利润难以支撑为五名员工缴纳的近万元社保成本,甚至连自己都未缴纳社保。面对高昂成本,店主只能选择关门,而员工则面临失业。
类似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蔓延。许多中小企业主选择注销企业,主动关门以规避风险。据网友反映,数十万人涌入国务院网站表达不满,显示出政策的普遍反对声浪。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其倒闭潮不仅导致失业率上升,还进一步削弱了国内消费能力,加剧经济下行压力。
强制社保本质是“割韭菜”
唐靖远指出,强制社保政策的本质是一种“逼捐”和“割韭菜”的行为,旨在榨取百姓的最后一点私房钱,以维持中共经济的“大盘稳定”。他认为,这一政策并非真正为百姓提供社会保障,而是政府在经济下行、财政枯竭的情况下采取的“抢钱”手段。唐靖远强调,中共历史上从未擅长创造财富,其经济手段始终以“抢夺”为核心,从早年的“打家劫舍”到如今以法律形式强制征收,本质未变。他举例指出,中共官员私下甚至坦言:“若干年后还有没有共产党都不知道,谁管你能不能拿到社保?”这种赤裸裸的态度显示出政府对未来社保兑付的漠视。此外,唐靖远提到,当前中国社会已出现“株连”现象,例如不交社保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上学,与过去的农业税、公粮或疫苗强制政策如出一辙,凸显了政策的强制性和压迫性。
凸显经济下行压力
流亡美国的八九学运领袖王丹认为,强制社保政策反映了中共的执政困境,凸显了社会不公和经济下行压力。他指出,中国社保费率高(占工资35%-40%),但回报低,普通职工养老金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而体制内公职人员却享受高额待遇,体制内外差距“肉眼可见”。这导致民众普遍不信任社保,宁愿拿现金也不愿缴纳。王丹强调,强制社保引发全民吐槽,放大社会不满情绪,进一步暴露了养老金缺口和财政危机。他警告,这种“薅羊毛”政策只是开始,未来可能出现更多以公益名义的税费征收,最终钱款多流入财政黑洞或维稳开支,而非改善民生。王丹认为,强制征收无法建立民众信心,只会加剧社会矛盾,埋下更多“情绪地雷”。
“劫贫济富”
时评人方伟则从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角度分析了强制社保的恶果。一位法学院毕业的女孩在网上哭诉,月薪仅2500元,却因社保缴纳标准按照重庆平均工资4400元计算,实际到手工资仅剩700元,相当于“付费上班”。另一位年轻人甚至每月净亏损3000元,不得不依靠父母资助。高洁指出,这种情况在中国广泛存在,尤其是对小型企业(如早餐店、包子铺)来说,强制社保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以一家包子铺为例,雇佣三名员工,每人需按7000多元的基数缴纳社保,企业每月额外支出数千元,根本无力承担。时评人高洁担忧,大量中小企业因无法承受成本而倒闭,将导致就业岗位大幅减少,进一步加剧经济不平衡,最终形成“劫贫济富”的局面。
反向分配机制加剧贫富差距
时评人石山则从社保制度的设计缺陷出发,分析了强制缴纳的深层原因。他指出,中国当前社保体系是“以老养老”模式,退休人员享受高额养老金(部分人月领上万元),而这些资金主要由年轻劳动者缴纳。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这种模式已难以为继,社保基金面临巨大缺口。石山批评这种制度为“劫贫济富”,将负担转嫁到中小企业和普通劳动者身上。他对比西方国家,指出美国和欧洲的社保体系通过向富人征税来保障穷人,而中国却反其道而行,强迫最贫困的阶层(如小微企业和低收入工人)为高收入退休人员买单。这种反向分配机制加剧了贫富差距,损害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经济畸形:党富民穷的结构性问题
强制社保政策的出台,暴露了中国经济的深层问题:党富民穷的畸形结构。时评人分析,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和基建,而国内消费能力严重不足。老百姓的购买力仅占国家经济的不到40%,远低于美国的近70%。在经济下行时期,民众消费更加谨慎,导致内需进一步萎缩。
此外,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也遭遇瓶颈。美国和欧洲对华关税的提高使得中国产品难以进入主要市场,而国内市场又因购买力不足无法消化过剩产能。时评人指出,中共过去依赖的“三驾马车”(消费、基建、出口)均已失灵:消费因贫富差距而疲软,基建因政府债务高企(高达120万亿元)而难以为继,出口则受制于国际贸易壁垒。
杨兰兰事件成社会危机加速器
近期,23岁的杨兰兰因在澳大利亚驾驶劳斯莱斯引发车祸而成为舆论焦点。网络传言其保释金高达8000万澳元,银行账户余额2700亿澳元,引发了对红色权贵财富的热议。尽管唐靖远认为这些数字夸张且不可信,但杨兰兰的豪宅、豪车及低调身份仍指向其可能来自红色权贵家庭。唐靖远指出,这一事件在全民强制社保政策即将实施的背景下,恰如其分地成为社会危机的“加速器”,凸显了中共“党富民穷”的本质。普通百姓为社保负担挣扎,而权贵阶层却拥有天量财富,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激化了民怨。
金砖国家的“救济”幻想破灭
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曾被视为对抗西方经济霸权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中国经济陷入困境,金砖国家期待中国“救济”的希望逐渐破灭。时评人分析,金砖国家希望中国以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财力购买其出口产品,以弥补美国市场关闭的损失。然而,中国自身经济已无力承担这一角色。国内消费不足、基建债务高企、出口受阻,使得中国难以成为金砖国家的经济支柱。时评人形象地比喻,金砖国家已从“金砖”沦为“板砖”,缺乏凝聚力,无法形成对抗西方的统一战线。
社会影响与展望
强制社保政策的实施,不仅加剧了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生存危机,也暴露了中共经济政策的短视和掠夺本质。唐靖远警告,中共以法律形式“抢钱”,与当年三年大饥荒抢夺种子粮并无二致,显示其治理方式从未改变。石山则呼吁改革社保制度,让富人承担更多责任,而非压榨底层民众。高洁则担忧,中小企业倒闭潮将导致就业和经济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在国际层面,金砖国家的经济幻想难以实现,中国自身的经济困境使其难以扮演“救世主”角色。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正在累积,数十万人涌入国务院网站抗议便是明证。若政策不调整,社会矛盾可能进一步激化,经济下行压力也将持续加剧。
正如几位时评人所说,该政策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公平与治理能力的危机体现。未来,北京倘若继续以“抢钱”方式掩盖危机,中国经济走出困境恐怕难上加难。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