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进入关键转折点的历史时刻,国际社会的目光聚焦于美国总统川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的关键峰会。这场被寄予厚望的会谈,被视为可能为持续数年的血腥冲突带来突破性进展的契机。然而,在战火最前线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当地民众正经历着对和平的殷切盼望与对未来归属的深度恐惧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领土主权议题再度成为谈判的核心焦点,而乌东地区无疑是这场地缘政治博弈中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图为乌克兰战俘家属等待着,看看他们的亲人是否会在2025年5月24日抵达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图片来源:Paula Bronstein /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8月14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综合报导)俄乌战争进入关键转折点的历史时刻,国际社会的目光聚焦于美国总统川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于本周五在阿拉斯加举行的关键峰会。这场被寄予厚望的会谈,被视为可能为持续数年的血腥冲突带来突破性进展的契机。然而,在战火最前线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当地民众正经历着对和平的殷切盼望与对未来归属的深度恐惧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领土主权议题再度成为谈判的核心焦点,而乌东地区无疑是这场地缘政治博弈中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乌克兰战火阴霾下的顽强生存
位于顿内茨克州的斯拉维扬斯克,距离前线仅约23公里,成为观察乌东民众真实处境的重要窗口。中央社记者近日走访这座城市,目睹了战争如何深刻改变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尽管城市人烟稀少,街头仍可见老幼居民与大量军人穿梭,装甲车辆频繁出入,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的临近威胁。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部分咖啡馆与餐厅仍在艰难维持营业,为这座被战火笼罩的城市保留着一丝生活的温度和希望。然而,更多商家已用木板封住门面,街道呈现出一种被战争冻结的萧瑟景象。战争期间临时搭建的避难设施遍布市内,这些设有加固墙体与简易座椅的避难所估计可容纳约20人,但多数避难所外墙布满涂鸦,显示使用率并不高,或许反映了当地居民在长期战火威胁下已产生某种程度的心理麻木。
虽然记者造访期间未听见密集炮火声,但城市街道遍布的战火遗痕清楚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残酷现实。月初俄军对当地一间饭店的空袭,在建筑上轰出巨大坑洞并波及附近民宅,成为战争暴力最直观的见证,也成为当地居民心中难以磨灭的创伤记忆。
民众声音: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光芒
住在遭轰炸饭店附近的居民安东妮亚,她的亲身经历深刻揭示了战争对平民心理造成的巨大创伤。空袭发生时她身在5楼,“所有东西都在燃烧,满街都是火光,很吓人。”这种恐怖经历已经深深烙印在她的记忆中,成为日常生活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安东妮亚对和平的渴望已经达到近乎绝望的程度:“我只希望明天一切都结束,那就会有结尾,和平。我就能好好睡觉,好好醒来,哪怕最后是非洲人、中国人或是谁来我都不介意,天上的猫也好⋯⋯。”这种带有黑色幽默的表述,深刻反映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精神状态的摧残。她进一步描述了战时生活的煎熬:“以个人而言,这根本不是生活,我每天坐着,耳朵听着声音,思考我应否去睡?躲哪里去?地下室?但万一来的是大型(飞弹),那这地下室都救不了我们。”
然而,并非所有居民都抱持着安东妮亚那样近乎绝望的和平愿望。在当地行医的塔季扬娜代表了另一种坚定的声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领土妥协。她理解部分居民对苏联时期仍有情感连结,但强调“时代已不同”。“我们一直都过得好好的,直至俄罗斯在2014年攻击我们。”她掷地有声地反问:“我们如何可以和向我们发射炮弹的人共存?”
面对即将举行的美俄峰会,塔季扬娜明确表达了对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的支持:“我不认为(川普与普京)可以达成协议,因为我们的总统说不会割地求和,我个人都反对。我是乌克兰人,我想在乌克兰生活。”她的立场代表了许多乌克兰人的核心诉求——在自己的土地上保持尊严地生活。同时,她也透露已开始准备万一需要撤离的打算,显示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现实考量。
居民谢廖日卡的担忧更加直接:“一旦斯拉维扬斯克与邻近的克拉莫托斯克失守,那我们就等同进入俄罗斯统治,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些城市不仅是乌军在顿内茨克州的战略据点,更承载着深刻的历史象征意义。2014年顿巴斯爆发亲俄分离主义运动后,克拉莫托斯克成为乌克兰在该州的临时行政中心,象征着乌克兰对这片土地主权的坚持。
外交博弈中的核心争议
在乌东民众复杂心境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正围绕领土主权问题展开激烈的外交博弈。综合乌克兰与美国媒体报导,俄罗斯总统普京拟提出乌军撤出顿巴斯地区——即卢甘斯克与顿内茨克两州——的条件作为停火前提。这项要求直接触及乌克兰的核心利益,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的坚定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泽伦斯基日前重申,不会以割让领土作为和平代价,并警告若从顿巴斯撤军,恐形同替俄军开启新一轮攻势。尽管立场强硬,欧洲与乌克兰领导人仍在展开密集磋商。德国总理梅尔茨表示,各方就美俄峰会议题初步形成五项原则,其中包括乌方愿以现有战线为“接触点”展开对话,但不承认任何遭占领地区为俄罗斯领土,乌克兰边界仍将维持法定现状。
就在外交努力持续进行的同时,战场暴力并未停息。俄罗斯官媒报导,俄国南部城市顿河畔罗斯托夫的住宅区遭到乌克兰袭击,已知超过10栋大楼损毁,造成3人受伤。这起事件提醒人们,战争的逻辑往往超越政治谈判的时间表,报复与反报复的循环持续影响和平进程。
川普的安全保障承诺
在与欧洲多国领袖和泽伦斯基的视讯会议中,川普表示美国愿意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但附带明确条件。据法国总统马克龙透露,川普指出任何提供给乌克兰的安全保障都不会纳入北约架构,但愿意接受由美欧共同提供的其他保障。
然而,川普也明确表态,美国不会继续直接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或派遣部队,而是会向欧洲出售武器,由欧洲再转供基辅。这种间接支持模式试图在维持对乌支持与避免美俄直接对撞之间拿捏分寸,但对期盼美国提供强力安全保障的乌克兰支持者而言,这种“有限安全保障”恐怕难以完全释疑。
在不确定中寻找希望
川普与普京的阿拉斯加峰会或许能为这场漫长冲突带来转机,但真正的和平不仅需要政治领袖的智慧,更需要对那些在战火中挣扎求存的普通民众的深切关怀。斯拉维扬斯克居民的声音——无论是安东妮亚对和平的绝望渴求,还是塔季扬娜对主权的坚定守护——都应该成为任何和平协议考量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历史关头,乌东地区的民众展现出人性中最珍贵的品质: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恐惧中保持尊严。只有当和平协议能够真正保障这些普通民众的安全、尊严和未来时,才能称得上是持久且有意义的解决方案。国际社会不应忘记,任何外交成就的最终检验标准,都在于能否让像安东妮亚这样的普通人重新拥有“好好睡觉,好好醒来”的基本权利。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