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用水量究竟有多惊人?科技巨头与学界的说法存在显著差异。(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8月17日讯】(看中国记者翁友德综合报导)当我们享受人工智能(AI)带来的便利与乐趣时,或许很少人会想到,这个“云端”世界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水资源消耗。从ChatGPT的日常对话到AI绘图的创意生成,每一次的运算都牵动着庞大的数据中心,而这些资料中心的运作,正悄悄地对全球水资源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AI耗水惊人 数字分歧引发关注
AI的用水量究竟有多惊人?科技巨头与学界的说法存在显著差异。OpenAI执行长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曾表示,ChatGPT回答一个问题仅需约十五分之一茶匙的水。然而,一项来自加州与德州学者的研究却指出,OpenAI的GPT-3模型每回应10到50次查询,就会消耗约半公升的水,这相当于每次回应需要2到10茶匙的水,比阿尔特曼的说法高出许多。
这种数字上的落差,主要来自于计算中纳入的范围不同。学者们的估算,除了冷却服务器所需的直接用水,还将发电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也一并计算在内。毕竟,为AI庞大的运算能力提供电力,需要燃煤、天然气或核能发电厂来推动涡轮机,而这些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水。
尽管确切的数据尚无统一标准,但AI用水量正在累积已是不争的事实。OpenAI每天回应的查询高达10亿次,而这只是众多AI机器人中的一个。根据研究估计,到了2027年,全球AI产业每年的用水量将是整个丹麦的4到6倍。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任少磊教授指出,“我们使用的人工智能越多,消耗的水就越多。”这也让AI的快速扩张与日益严重的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形成一对尖锐的矛盾。
一个名为“你的云端使我的河流干涸”(Your cloud is drying my river)的环保团体应运而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资料中心:干旱地区的新“耗水大户”
所有线上活动的运作,都仰赖庞大的资料中心。这些设施如同巨型仓库,内部装满了电脑服务器机架。当电力流经这些设备时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因此需要水来进行冷却。部分冷却系统甚至会将高达80%的用水蒸发到大气中。
由于AI任务所需的运算能力远高于一般网络活动,例如一次ChatGPT查询所消耗的电力几乎是Google搜寻的10倍,这意味着AI需要更多的电力,也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对冷却水产生更大的需求。
令人担忧的是,大型科技公司近年来对于在干旱地区建设资料中心的兴趣日益增加。这些地区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土地供应充足、电力基础设施完善、可再生能源丰富,以及法规相对友善。然而,这却与当地本已紧绷的水资源供应形成冲突,引发了当地居民与环保团体的强烈反弹。在西班牙,一个名为“你的云端使我的河流干涸”(Your cloud is drying my river)的环保团体应运而生;在智利和乌拉圭,因居民抗议水资源分配问题,谷歌甚至暂停或改变了部分资料中心的建设计划。
科技巨头的应对与承诺:效率、循环与回补
面对外界质疑与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科技巨头们正在采取行动。谷歌、微软和Meta等公司都在其环境报告中坦承,其资料中心确实使用了来自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但他们也承诺,将透过技术创新和投资,降低对水资源的依赖。
主要的解决方案方向包括:
1.干式冷却与封闭循环系统:相较于耗水的蒸发冷却,干式或空气冷却系统虽然耗电较多,但能减少用水。此外,微软、Meta和亚马逊都在开发“封闭循环”系统,让水或其他冷却液体在系统内循环使用,无需蒸发或更换。虽然目前这些技术的导入尚处于早期阶段,但被视为未来的趋势。
2.废热回收:在欧洲部分国家,如德国、芬兰和丹麦,已有计划或正在实施将资料中心产生的废热回收,用于当地居民的供暖,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3.使用非饮用水源:虽然企业通常偏好使用干净的淡水,以降低设备腐蚀等风险,但部分企业也开始增加使用海水或工业废水等非饮用水源进行冷却。
4.“水资源正向效益”目标:谷歌、微软、亚马逊云端服务和Meta都已设定目标,要在2030年前达成“水资源正向效益”(water positive),也就是在整体营运中,回补的水量要多于取用的水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资助并支持各种水资源保护项目,例如恢复湿地、修复泄漏点和改善灌溉系统等。
虽然这些企业在回补水资源方面已有显著进展,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创新办公室全球主任汤玛斯·达文(Thomas Davin)指出,距离实现这些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技与环保 永续发展的未来之路可能吗?
人工智能的发展究竟能否实现环境永续?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乐观派他们认为,AI本身可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工具,例如协助侦测温室气体泄漏、优化交通路线以节能,甚至在医疗和教育领域发挥革命性作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达文就希望看到企业能朝着“效率与透明度”的方向竞争,并呼吁将模型开源,以减少重复训练模型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担忧派的独立研究员洛雷娜·豪梅-帕拉西(Lorena Jaume-Palasí)则对此持怀疑态度。她认为,尽管我们可以提高效率,但效率的提升往往会导致更多使用量。她直言不讳地指出:“从长远来看,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原材料来支撑这场打造更大、更快人工智能系统的竞赛。”
此外,资料中心的快速扩张也引发了其他连锁效应。在美国,有居民抱怨资料中心的建设扰乱了自家的水井;在英国,大量新建资料中心的计划引发了民众对能源帐单上涨的担忧,甚至有水务公司对供水压力表示担忧。这些事件都提醒着我们,AI的“云端”世界并非虚无缥缈,它的基础设施建设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眼前AI的发展已势不可挡,但如何在不牺牲地球最基本资源——水的前提下,为未来的数位世界提供动力,是科技巨头、政府以及全人类都必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