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3)天凌晨4点33分35秒进入24节气中的“处暑”。(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天第二个节气,会在每年的8月22日到24日左右来临。太阳在这时候会到达黄经150°。处暑是邻近七夕与中元节这两大华人的重要民俗节日。
依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载:“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文中的“处”具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具有:炎热夏暑要结束了。不过,仍有一民谚说道:“处暑,会曝死老鼠”,故我们亦可知,处暑这时候仍是天气酷热之际。不过,实际上处暑就是指炎夏即将消逝,暑气将要终止了。故处暑正是一个反映了气温变化的节气,处暑过后,中国各地的气温将逐渐下降。处暑,正意味着气温会由炎热转向寒冷的过渡时期。
古人把处暑分成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这段话的意思是:老鹰于这段期间开始大量捕捉鸟类;生长于天地间的万物亦开始凋零;农作物即将成熟了。(“禾乃登”的“禾”乃指:稻、黍、粱、稷类的农作物;“登”即是指成熟之意。)
处暑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都快结束了,故降水量会逐渐减少。故居住于东北和西北等区域的居民必须赶紧蓄积水量,以防在秋种期间苦遇天不降雨而发生干旱,致使冬作物的播种期遭到延误。
然而,中国南方于处暑时段正处于台风频繁的季节,而台风多半带来豪雨,故不时造成严重的灾情。台湾农谚云:“不怕七月半鬼、只怕七月半水。”意思就是说:七月半左右,天降豪雨容易带来灾害。
每年08月22日到24日之间,是处暑来临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处暑之时现“七月流火”星象 你知道本意吗?
在这些秋夜凉风袭来的晚上,大家除了可以抬头观星以外,还能够欣赏到天空中“七月流火”的星象。由于处暑是黄历所示的七月中气,古人早已于《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中提及“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
上述的“豳风”,乃是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之一——古豳国(现今的陕西省邠县南)的民俗歌谣。“豳风”总共有七篇诗,内容主要叙述了古豳国农民于一年中的农家生活,此亦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田园诗。
只是,文中为何提及“流火”?其实,“流火”中的“流”字,是指“星宿西沉”,“火”则是指“大火”,也就是指涉“心宿二,天蝎座α星”这一颗恒星。此乃根据《宋史・志第三・天文三》所载:“心宿三星,天之正位也。”故可知,心宿具有三颗星,“大火”星居中,故“大火”又称为“心宿二”。然“流火”即为:天空上的心宿二所出现的缩时(沉下)动貌。根据《尧典》所载:“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我们可知,邻近“芒种”前的仲夏子夜,“大火”会由东向西运行,出现在中天上。当时间一达黄历七月子夜,“大火”就已经西斜到快接近地平线了,看上去就是接近屋脊的位置,此即“七月流火”。古人认为这情景看似大火流过天际,代表着“暑退秋至”之意。
当处暑一过,你若观察子夜时的夜空,将能发现“大火”会没入地平线。当然,在后半年的夜晚中,你是再也见不着“大火”的。
因此,“七月流火”代表着“将寒之渐”此一星象。不过,在传承的过程中,人们习惯将“流火”这一词汇用来代表“黄历七月”,也就是指:夏暑之气渐退,秋季将至的时候。故“七月流火”和“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叶知秋的前身)”一样,都是透发着古人对自然界敏锐的观察力及其具备简洁有力的解说能力。
不过,虽然“七月流火”这一成语的本意是指天气转凉,但是现代人多不顾及其原意,反倒用来形容天气炎热。
责任编辑:陈纳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