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前官员:中国与纳粹阅兵“令人毛骨悚然的相似之处”(图)

发表:2025-09-06 20:4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北京,在纪念二战结​​束暨日本投降80周年的阅兵式上,一名军官高声宣读着军令,解放军士兵列队训练。阅兵式将于9月3日举行。
中国北京,在纪念二战结​​束暨日本投降80周年的阅兵式上,一名军官高声宣读着军令,解放军士兵列队训练。阅兵式将于9月3日举行。(Photo by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9月6日讯】2025年9月3日,中国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典礼。虽然官方强调活动是为纪念历史、彰显和平,但阅兵规模与呈现方式却引发外界关注与争议。澳洲前内政部长裴佐洛(Michael Pezzullo)直言,阅兵影像“令人毛骨悚然地”让人想起纳粹德国的宣传影片,并认为这场阅兵更像是“权力展示”,而非单纯的历史追思。

“和平与战争的抉择”引担忧

阅兵典礼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但同时提及“和平与战争的抉择”。裴佐洛在接受访问时指出,这段话的弦外之音耐人寻味。他认为,习近平的话等同于宣示:“如果不阻挡我们,我们就能和平前进;若有人试图阻挡,那么就是战争。”这种二分法的叙事方式,在他看来带有强烈威慑意味,向国际社会释放“不要挑战中国”的讯息。

纳粹宣传片的相似性

裴佐洛更将阅兵画面与1930年代纳粹德国的经典宣传片《意志的胜利》相比。他指出,不论是整齐划一的步伐、宏大的场景设计,还是“民族复兴”的叙事框架,都与当年纳粹透过视觉艺术传达权力、唤起民族主义的手法极为相似。他直言:“画面虽然震撼,但背后蕴含的讯息令人毛骨悚然。”

记忆与展示之间的界线

中国方面强调,此次阅兵是为缅怀抗日战争的牺牲与胜利,彰显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做的贡献。然而,外界观察普遍认为,阅兵的军事调度、武器展示与氛围设计,已经超出单纯纪念的范畴。裴佐洛认为,这并非单纯的历史纪念,而是一场“为了强化政权正当性与展示国力”的政治秀。

民族复兴的战略涵义

在阅兵典礼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次成为核心语汇。裴佐洛指出,这个口号不仅是国内的政治动员,也是一种对外的战略宣示。中国借由阅兵向国际社会表明,将不惜一切捍卫在黄海、东海、南海乃至台湾的领土主张。他警告,这种将历史记忆与当代战略结合的方式,可能加速地缘政治紧张。

外界反应与战略解读

多数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习近平此举是透过阅兵重申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并向内外释放“中国已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的讯号。裴佐洛则强调,这场阅兵不仅展现武力,更是一种心理战,借由视觉震撼与政治语言传递“阻挡我们就等于挑战战争”的隐性警告。

此次“九三阅兵”既是中国官方对历史的再叙述,也是一场对未来的政治投射。在强调纪念抗战与和平的表述下,阅兵所展现的军事力量与威慑语言,却让部分外界人士产生“历史阴影重现”的联想。正如裴佐洛所言,阅兵本应是对和平的礼赞,但当它成为“权力的展示”,国际社会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背后的战略意涵。



责任编辑:立明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