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多宝塔碑〉,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大臣、著名书法家。世称“颜鲁公”、“颜平原”。楷书气势开张,雄伟饱满,自成一家,称为“颜体”。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家庙碑〉、〈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等。
颜真卿书法自成一家,称为“颜体”。〈多宝塔碑〉是其著名代表作之一。
〈多宝塔碑〉记载创建多宝塔的原因和过程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立于陕西兴平县千福寺。碑高285公分,宽102公分。全文共34行,满行66字,内容记载西京龙兴寺楚金禅师创建多宝塔的原因和过程。由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石。
颜真卿〈多宝塔碑〉,清中晚期拓片,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公有领域)
岑勋,生平不详。曾多次出现在“诗仙”李白的诗作中,〈将进酒〉中的“岑夫子”正是岑勋,故知其是李白的好友。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奉旨书写,时值壮年44岁。
“碑额”又称碑首、碑头,是碑刻顶端的碑名题字。多以篆书来写,又称篆额,然此碑是以隶书题额。徐浩是唐代书法家,宰相张九龄的外甥。工隶书,其书法有“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之称。史华则是一位刻碑高手。
宋代时将〈多宝塔碑〉移至西安碑林,到清代康熙年间碑体折断,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根据碑文所述,唐代天宝年间,楚金禅师于长安千福寺夜诵《法华经》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
楚金禅师诵读〈多宝塔品〉时,忽然看到宝塔显现,深受感动,发心闭关6年以修建宝塔,期间出现种种灵应及神奇之事。唐玄宗也受到感动,“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历经4年努力,多宝佛塔终于建成。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楷书的代表作品
〈多宝塔碑〉是唐代重要碑刻,也是颜真卿早期楷书的代表作品。虽和晚期书风格截然不同,但非常适合做为学习书法的入门教材,许多学“颜体”者都由此碑入手。
〈多宝塔碑〉结构严密,用笔劲健,方圆兼备;其结体宽博,笔画间距大,所留空间较多,显得气势开阔;字型稍方,整体平稳端庄,采“外拓”笔法,正气饱满,气势宏伟。
颜体字的撇画比较轻盈,捺画则粗壮有力,捺脚较长,多和撇画之锋尖持平或是稍低,有别于柳体字的撇低捺高,显现出舒展沉稳的美感。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评:“〈多宝佛塔〉结法尤整密,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耳。”
明代盛时泰《苍润轩碑跋》说:“鲁公书〈多宝佛塔碑〉最窘束,而世人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