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句】上善若水的道德精神(图)

作者:林婉如 发表:2025-10-09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宋代丝绣老子像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图为宋代丝绣老子像。(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充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一般人而言,水是生存的必须:对中国人来说,水是高尚品德的象征。两千多年前,老子的“上善若水”之说,指的就是中国水文化中一种高境界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意思是说水具有很高境界的品德。

有一次,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指着黄河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

孔子问:“水有何德?”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常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这个比喻充分彰显了老子的智慧,也引伸出做人的最高境界,要像水一样,具备好的品德。

水具备崇高的美德

老子对水可说是欣赏至极,他在《道德经》中阐述了水的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在老子看来,水谦逊、澄净渊博、无私、诚信、善利万物,并能顺应时势和审时度势。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而水的趋下而不争,是自然的现象,故几于道,为上善者,所以老子称:“上善若水。”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孔子对水也非常地赞赏。

《荀子•宥坐》言: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道:“君子为何见到大水要观赏一番呢?”

孔子说:“水遍生万物而无偏私,似德;水流向下,曲曲折折皆循其理,似义;水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似智;水奔赴百仞之谷,毫不迟疑,似勇;水柔弱而能渗入细微之地,似察;水蒙受恶名却不申辩,似包;浑浊之物进入水中,出来就干干净净,似善化;水入量器,总是很平,似法度;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似君子处事有度;就算经历百转千回,水也必定东流入海,似君子意志坚定。”

孔子亦把水的形态和人的道德联系起来,晓人以立身处世之道。

另外,古人还喜欢将水视为清廉的象征。隋朝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清正廉明,被调回京师做官,临行之际,当地百姓挥泪相送。一位老人捧着一杯清水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犹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特此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接过,一饮而尽。从此,“清水别驾”传为佳话。



来源:看中国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