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些僧人具备准确预知的神奇力量。(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僧人的经历与预言,有时会伴随着妙不可言的内容,故时有几段故事,穿梭于阳间与阴曹地府,实现了全数应验的预言,在修炼与官名之间,你会选择哪一条命运呢?
濒死时于阴间与友重逢
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有个宰相叫李迥秀,关于他的事迹记载甚少,却有一则故事十分奇异。据说他与清禅寺中的僧人灵贞交情甚好,不过两人在之后经历生离死别,李迥秀先一步离开人世,于唐中宗再次掌权时,以兵部尚书的身分辞世。
过了几年,某一天,灵贞面前出现两个手持符令的差役,他的灵魂被两人带走。他跟着差役们来到一个像是官府的建筑,等了一会才被请进其中,眼前出现一个红衣官员,随后向其拜见。灵贞心中觉得自己命不该绝,这时那个官员对部属说他们捕错人了,当即请他们部下送他回去。原本灵贞想要走原本来时的道路,却被护送的差役阻止,要他另外找北方的道路,但是那一条道路非常荒凉,让他心有不甘,仍只能继续走下去。
大概走了数十里路后,灵贞眼前又出现一个像是官府的地方,建筑的外观非常华丽。门口的差役对他们呐喊,表示允许他们向将军拜见,接着带着灵贞走进去。建筑内,有一个紫衣的官员正在办公,一见到他就说:“贞公是从哪里远道而来呢?”这人的外貌与声音,让灵贞发现对方是已故的李迥秀,两人立刻重逢,开始闲谈往日的故事。
聊了一阵子,他们准备分别,李迥秀握着灵贞的手,流下了眼泪,表示自己有家事想说,却又难以脱口,在灵贞的坚持下才娓娓道来。原来是李家的香火即将断绝,他希望灵贞替自己向他的儿子转达,一年四季要做好祭祀,维持好清洁,并替自己写一部法华经,仅此而已。灵贞答应以后,看着眼前的老友潸然泪下与自己告别,随后从阳间的身体中苏醒。
之后,灵贞立刻阴间的所见所闻与李家的儿子们说,李季友等人立刻遵循父亲的愿望,为他设置斋饭,以及完成经文的要求,不过唯独李齐损完全不信,反而大骂灵贞是个妖僧,污蔑他意图沾染他的祖先。后来李齐损参与了一场谋反行动,试图为权梁山立权,最终举兵行动以失败告终,他也为此赔了性命,其他兄弟也不知所踪,似乎与李迥秀担心的一样,后代就此消弥。
和尚预言的未来选择
晋朝时期,现今为安徽亳县的“谯国”,有名男子叫李恒,字符文。年轻时,李恒家有个出家和尚来到登门拜访,和尚对他说了一段预言:“你将会有‘祥福’与‘喜报’双双到来,接受后它们就会双双跟着到来。倘若你能够甘心忍受贫寒,专心踏上修佛之路,放弃选择做官之路。渐渐地,祥福就会增加,喜报则会逐渐消去,你要好自为之呀!”虽然李恒记住和尚的预言,但因为出身贫困,加上生性急躁,因此他的脑中只想着未来官位会达到什么位置,对于和尚的修佛学道毫无兴趣。和尚拿出一卷经书送他,李恒却不愿意收下,只顾追问自己未来能否爬上达官显要的官职。对于李恒的执迷不悟,和尚回答:“你能够当上‘五品’以上的大官,最高能成为三郡之守。如果你在成为一郡之守后适时停止,也能很好地投身于修佛之路。”李恒听后相当满意,不过对于后面的修佛一事依然不屑一顾,并对和尚说:“只要眼前能达到荣华富贵,谁还顾虑以后将至的福祸!”
当晚,李恒让和尚留宿一晚。夜里,李恒起身查看时,发现和尚一人躺满整张床铺,后来他找来家人一起查看时,发现和尚变成一只巨大的鸟儿飞到房间梁柱上,但在隔天早晨,和尚又恢复成人模人样的姿态,让他感到神奇与不解。在目送和尚离开后,李恒刚踏出家门,转眼之间就不见和尚的身影了,让他深信这位和尚是仙人、神仙一类的高人,才让他开始考虑接触修佛的道路。
自此以后,李恒保持供佛的习惯,但没有一心一意地踏入佛门,依然追寻他梦寐以求的官路。随着时间经过,当年和尚的预言逐渐化为现实,李恒陆续身任西阳、江夏、庐江等地的郡太守,他没有实行和尚当年的建议,在成为一郡太守以后,依然继续追求官路,后来又被加封为龙骧将军,他的官途攀升势不可挡,但接踵而来的灾祸却如期而至。
时间到了太兴至太宁年间,王敦与钱凤企图发起夺权叛乱,钱凤等人率领的军队抵达建康后,屡次遭到晋明帝司马绍亲率军队击溃,王敦在过程中逝世。叛乱分子后来兵败如山倒,司马绍大赦天下罪犯,不过仍将王敦的党羽斩除,据说李恒因为参与其中,最后迎来被肃清的结局。
全数应验的命运
唐朝时期,在千福寺有个神奇的僧人,名为“弘道”,传说这个和尚总是在白天关起门来睡觉,晚上就会前往阴间处理事情。因此许多人慕名而来,希望能让弘道僧人替自己算命,不过几乎都被他拒绝了。
当时有个人叫郑复礼,已经参加十次科举考试,最后都榜上无名。听闻弘道僧人事迹的他,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于是选了一个好日子,在斋戒沐浴以后,前往千福寺拜访。对于郑复礼的到来,弘道非常温和,表示自己从未泄漏天机,但仍鼓励他,持续努力下去,日后必能考试上榜。虽然从弘道口中得知,自己的状况有些特别,没办法随意说出来,郑复礼还是想知道自己上榜的时间,最后得到的竟是一个艰钜的答案,才知道上榜的条件,既是单纯,却又遥遥无期。
根据弘道的预言,郑复礼想要考中与自己的亲人有关,而且还要通通符合四个条件,只要一一实现后,才能够使他长久以来的愿望成真。首先,需要郑复礼的至亲登榜三次,而且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时间点必须是年号变换后的第二年。
二、必须是由礼部侍郎再次主持考试。
三、上榜的第二名必须是姓张的。
四、那一年的考生必须有个郭姓举子在家排行第八。
只要少了一个条件,郑复礼的登榜梦将会破碎,弘道还告诉他,顺序将会是由他的弟弟与侄子先后。原本只是想要求得一个日子,没想到得到的答案如此困难,尽管内心迟疑,还是让郑复礼内心一沉,向弘道礼貌道谢后离开了。
时间来到长庆二年(822年),有人向考官推荐郑复礼,不过这名考官不是二次主持,因此郑复礼没什么信心,那一年也没有上榜。到了宝历二年(826年),这次的考官是二次胜任的杨新昌,让郑复礼心中窃喜。后来结果公布,他的至亲果真上榜,榜上第二名的真的姓张,还有个考生是名叫郭言杨的第八子,让他惊叹弘道的预言,于是将事情记下来,并默默等待这样的奇事是否会接二连三地发生。
接来符合年号要件的考试是大和二年(828年),但是考官并非第二次主持,因此那一年再次落空,下一次参加的大和九年(835年)考试,也是以失败收场。到了开成二年(837年),这次是由再次主持的高锴任考官,隔年弘道的预言再次应验,他的亲戚韩宪在这次高中,第二名的人名为张棠,还有个考生名叫郭植,符合排行第八的要件,于是郑复礼就将这次记下来,开始思索事情是否真的会朝弘道所说的那样发展,这时已经不知道弘道的下落了。
到了会昌二年(842年),是由再次主持的璟负责,那次他的侄子榜上有名,而第二名的人叫张潜,并且有个考生叫郭京。至此,弘道僧人的预言全数应验,后来郑复礼也顺利踏上官途,达到河中少尹的位置。
(事据《广异记》、《法苑珠林》、《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