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遭到民众示威,抗议者呐喊着“中共(CCP)滚蛋”、“消灭共产主义”和“习近平下台”。(图片来源:@kizw225166“X”帐号)
【看中国2025年10月15日讯】(看中国记者王君综合报导)近年来,韩国民众对中国持负面态度的比例已经逐渐增加,甚至韩国反中示威频传。据韩媒民调显示,有高达66.3%的韩国人对于中国持负面观感,且“No China”已成为口号,自过去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如今却逐步想摆脱过度依赖,韩国人对于中国的不信任和戒备,其背后所反映的不仅是政治或者文化上的对立之外,还有来自于经济依赖的焦虑及供应链重组的压力。
在韩国观光闹区,经常出现有大批民众高举着抗议标语,并对过往游客言语攻击,还与亲中旅客爆发口角。这一系列强烈的“反中游行示威”已吸引国内外的关注,更凸显出韩国社会正处在与中国经济关系的转折点。
去年12月,在尹锡悦政府执政的期间,首尔多地爆发了保守派示威活动,其中有部分抗议者把矛头指向中国,且高呼“CCP OUT”(中国共产党滚出)的口号。
即使李在明在今年6月当选总统,但这些抗议活动仍然持续不断。今年10月开始,韩国试办了中国团体游客免签入境15天,此举导致韩国国内反中情绪不减反增。
韩示威者高喊“消灭中国共产党”
当地时间9月28日下午2点30分,韩国数个保守派团体聚集于首尔市中心首尔站前的广场上,向“南大门”挺进示威。示威者们手持韩国与美国国旗,高喊“释放尹锡悦”、“消灭中国共产党”等标语。
根据《韩国时报》(The Korea Times)报导指出,示威者们手持韩国与美国国旗,并高喊“释放尹锡悦”、“废除舞弊选举”及“逮捕李在明”等口号。
还有一些抗议者首举着呼吁“消灭中国共产党”的标语,还穿上了印有纪念美国保守派活动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事件T恤。
在这次的游行中,并没有发生与警方肢体冲突的通报。
韩国于晚近爆发了多起反中国示威活动。近日该国总统李在明曾经批评反中国集会上“充斥着亵渎及仇恨言论,已超越了言论自由”。
韩国对于中国团体游客的实施免签入境政策即将试行,引发反中国的声浪也日益高涨。中国驻首尔大使馆提醒该国旅韩人士,应远离示威地点,且留意不要于言行上触怒韩国人。
“萨德事件”催化韩国人反中
据韩媒民调指出,已经有高达66.3%的韩国人对中国持负面观感,不只出现更多的街头反中游行,在社群媒体还出现了威胁“砍中国客”等恐吓贴文,且情况已经严重到李在明亲自出面,并谴责反中团体行为是“低劣,有损国格”。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韩国人对中国的负面评价已居高不下。据《中央日报》最新的民调显示,2025年该比例已达到了66.3%,已经比去年上升2.5个百分点;皮尤研究中心于2024年的调查更显示,有97%的韩国人对于中国持负面或者非常负面看法,已为全球最高之一;据捷克帕拉茨基大学的“Sinophone Borderlands”项目调查指出,在2022年有高达81%的韩国人对于中国持负面观感。
其实,这种态度不仅存在于老一辈,且也在年轻人中盛行。有许多韩国年轻人透过网络来对中国的政治干预、经济上压力和文化侵蚀念头表示不屑,如此的社群舆论亦反过来加深了媒体对于中韩经济纷争关注。
据《德国之声》报导指出,在韩国舆论中有不少意见认为,现今韩国反华情绪的产生,主要归因于中共的扩张主义政策,其中的“萨德事件”扮演了一个关键催化剂的角色。
中国是经济伙伴 也有可能会成为制裁者
2016年因为部署 THAAD(萨德反导系统),引发2017年中国对于韩国展开“非正式限制令”的反制行动,而打击韩国文化输出、观光和化妆品等软性产业,此外还包括韩国明星演出遭暂停、剧集被封杀,以及旅游团被限制等。此事件让众多韩国民众第一次意识到,中国不只是经济伙伴,还可能成为制裁者。
2025年10月,据《中央日报》英文版报导,中国政府正在针对稀土金属与相关技术实施更加严格的出口管制。该项政策涵盖了既有用于AI、半导体和电动车产业的稀土材料,同时也包括稀土衍生品及技术输出控制。
韩国贸易协会(KITA)2023年统计显示,韩国约有74%稀土进口是来自于中国,其中还有一些矿产对中依赖度逾90%。尽管中国官方尚未对韩国实施明确禁令,但如果中国用出口管制作为外交或者经济武器,那么韩国高科技产业比如半导体、电池和AI 等龙头就将可能面临遭卡脖子的危机。
由于这样的现实,而直接影响韩国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信任度。如今韩企为了能够减少地缘风险,已经开始调整供应链,比如扩大与澳洲、印尼、越南和非洲等国家的联合矿产计划。
中国已成为韩国国际市场竞争者
过去韩国在美、中之间可说是左右逢源,其军事仰赖美国,在经济上依靠中国,现今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同时也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国,韩国方面受益匪浅,且经济突飞猛进,在国力上也因而大增。
然而,随着中国产业升级,中企于半导体、电池和显示器等领域上快速崛起,两国原本的互补,但主导地位逐渐遭竞争者取代,且韩国是从对中贸易顺差转为逆差,如今韩国的经济现状差,其可归于过度太依赖中国市场的结果。
随着韩中之间的关系从经济伙伴转成为潜在竞争者,使得韩国社会正在进入重新来定义“对中依赖”的时代。虽然中国仍是韩国最大贸易国之一,可是供应链的安全、技术主权,以及地缘风险的考量,已让韩国企业和政府开始寻求能够“去中国化”的战略平衡,此种转变不只是在外交路线的再定位,连同产业结构的也要长期调整。
然而,若经济分歧和民意对立持续发酵,恐将加深韩中两国之间的互不信任,而影响区域合作与投资信心。据《金融时报》报导,中韩之间关系的关键并不在于谁主导贸易,而在如何来建立新的互信框架,而让经济合作能够超越政治猜疑。
此种状况在未来是否会有所改变?据《德国之声》报导指出,韩中两国在民间交流方面,双方政府正在积极扩大交流。自从去年11月起,中国开始对韩国旅客提供了30天的免签证待遇,而韩方亦于今年9月对所有中国团体游客采行免签证政策。
不过,在外交层面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如今随着川普政府和习近平于东亚霸权的竞争加剧,以及韩国政府的回应,韩国反华情绪未来的发展,仍还充满诸多不确定性。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