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停火之际,川普突然把国际焦点拉回欧洲战场,他公开宣称下一步要结束俄乌战争,并首度暗示可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弋导弹(Tomahawk)作为“谈判杠杆”。这不是单纯的军事援助,而是一个极其明显的地缘政治信号:美国准备把战斧从武器库搬上谈判桌,逼普京做选择,也逼北京表态。
吊诡的是,克里姆林宫非但没有火冒三丈,反而罕见释出“欢迎谈判”的讯息。俄罗斯发言人佩斯科夫语气低调,称俄方“对和谈持开放态度”,同时却警告说:若战斧真的给乌克兰,那就是危险升级。这等于是一句话道破了真相:战斧不只是武器,而是川普用来撬动全球力量版图的“外交炸药”。
川普的战斧战略 逼普京还是震慑北京?
川普为何此时点名战斧?他的战略不难解读:逼迫俄罗斯重新评估成本:川普公开指出,俄国经济已出现汽油长队等困境,警告可能崩溃,同时宣称印度承诺停止购买俄油。这一连串动作明显针对普京施压,迫使俄方在战场与外交桌上衡量代价。战斧在这里不是单纯武器,而是直接将“战略不确定性”转化为谈判杠杆。
拆解中俄战略联盟:背后的核心目标,其实不是单纯帮乌克兰,而是打散北京对俄罗斯的支撑。川普让普京面临两难:是继续依赖中国,还是妥协美国以换取经济与外交喘息?这是一种典型“高压外交”手法:先用军事可能性施压,再以和平做诱饵。
测试国际盟友立场:若美国真的动用战斧,会迫使欧盟、北约以及亚洲盟友重新调整对俄乌政策,甚至重新考量能源、经济合作等长期利益。战斧不只在乌克兰战场发挥效应,更在国际谈判桌上制造心理压力。
战斧能否决定战局?专家观点解析
战斧巡航导弹的技术属性确实令人咋舌:射程可超1500公里,可精准打击俄罗斯后方基础设施、指挥中心、弹药库;低空飞行、抗干扰能力高,提升突防与命中率;即时战略心理效应,可破坏敌方补给线与士气。
然而,多数战略智库分析指出,战斧只能是重要变数,而非决定性胜负手。理由包括:战术效用有限:仅能在局部战线造成短期影响,无法彻底改变战争整体态势;配套支援受限:长程巡航导弹需要稳定情资、后勤、发射平台及电子战支援,缺一不可;政治与升级风险高:俄方已明言,一旦美方提供长程打击武器,将视为严重挑衅,可能采取报复行动。
换言之,战斧是一把杠杆,不是万灵药;它的真正价值在于提升谈判筹码、施加心理与战略压力,而非单靠武器改写战局。
俄罗斯的回应 表面低调 暗潮汹涌
克里姆林宫对川普表态保持低调,但同时也释放微妙信号:愿意寻求结束战争的办法,以回应国际压力;强调经济储备稳定,暗示短期内不会被外部言论或军事威胁撼动。这样的说法到惹人怀疑,之前有评论说,俄罗斯已经出现了能源危机,或真面临能源崩溃的局面。
川普声称印度承诺停止购买俄油,并暗示下一步要“让中国也这样做”。实际上,印度并未立即给出书面确认,能源供应链运作复杂,短期难以完全切断俄油输入。
然而,川普此举揭示核心战略意图:将俄罗斯拉出对中策略依赖,同时对中国施压。战斧成为向普京施压的工具,但真正的焦点其实是北京,川普想让中共重新评估俄乌战争对其战略布局的影响。
可能的三种战斧使用策略
1、阶段化供应+同步外交压力:美方承诺但不立即交付,设定条件触发;同时启动协力厂商斡旋。
→可能迫使俄方回到谈判桌,但仍有升级风险。
2、立即大量供给
短期提升乌克兰深远打击能力,但可能激怒俄方采取报复行动,导致地区升级。
3、不供给,只推外交
美方主打谈判策略,将谈判压力最大化;风险是若俄方不妥协,乌克兰可能失去战术翻盘机会。
战斧的出现,让俄乌战争和谈桌出现新的变数;川普透过军事可能性施压俄罗斯,也同时测试北京的战略耐心。这场国际棋局中,每一步都是心理、军事与经济多重压力的结合。答案,将在未来数月的外交与军事行动中揭晓。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