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球与氣泡(图片来源: Adobe stock图)
【看中国2025年11月6日讯】有股力量拖拽着几乎所有人向下坠落
不能掠人之美,下面这段话是清华大学教授劳东燕说的:
这些年来,明显感觉社会中一直有股力量拖拽着几乎所有人向下坠落,并且这股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很多美好的东西被无情地打碎与摧毁。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愿意一起坠落的人,只因为想要保持在原来的位置,都会被认为有罪。
对劳教授的这段话,我深有同感。
但我一直在琢磨,这股坠落的内涵和原因是什么?是人心不古?是人们道德水平的急剧下降?
存量时代的道德困境
前几天,我在《八面来风》栏目中转发了施展教授的一个很有的说法,他说:最近几年世界上的各种匪夷所思,很可能意味着一个关键的时代转变,世界正在从增量时代步入到存量时代。在增量时代,君子更有生存优势,因为人们更愿意跟守规则的人合作,以便一起做大蛋糕;而在存量时代,则是流氓更有生存优势,因为无下限的人更有机会抢到那点有限的蛋糕。
在增量时代,是自由主义的时代,以规则为导向;而在存量时代,是现实主义的时代,以力量为导向。增量时代是一个拼上限时代,存量时代是拼下限时代,最近这十年来世界开始拼下限。在存量时代,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痛苦的现实,就是伦理水准会遭遇普遍的下降,世界进入一种令人作呕的状态。
施展教授讲出了人心变化背后更深刻的经济与社会背景。
问题是这酝酿出一种系统论说,一种理论
施展教授在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主要还是散落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之中,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做事的底线问题,品行上君子与小人的问题。换句话来说,还是一种朴素的生活或人生的态度。
但如果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在当今的世界上,这种现实主义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朴素生活态度,而是在成为一种系统的论说,在成为判断大是大非的标准,在成为一种支配这个世界的哲学。生活中的现实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而作为一种哲学的现实主义则是一种论证。
这实际上,更可怕。
比如说俄乌战争。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立场,我都可以理解。甚至是那些狂热的鹅粉,我都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毕竟有一种要支持他们认为的正确或应当的东西的意识和热情。最令人感叹的是另外一种没有是非的冷漠:你弱小,你为什么还不俯首帖耳?你力量不济,为什么还招惹人家?你明明打不过人家,还抵抗个什么劲?
这些话有没有逻辑?当然有逻辑,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逻辑。特朗普说的就更到位,(乌东)的土地是人家用生命打下来的,你当然得给人家。记住,这话可是世界上的老大的老大说的。但正是在这种看起来很有逻辑的现实主义当中,正义与邪恶,侵略与反侵略的分野被淡化,被消解,被遮盖了。
进一步地,他们反倒特别不能容忍所谓道德感泛滥,他们用各种刻薄的语言羞辱指责所谓道德婊。
正因为有道理,所以更可怕
从生物学的角度说,同情弱者的行为,本质是基因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利他倾向”,核心目的是让群体更难被环境淘汰。这就是汉密尔顿法则:自私的基因通过利他行为来最大化自身的传播。
人们甚至发现,这种行为有一种生理的基础。人的大脑中有一类“镜像神经元”,看到别人痛苦时,会激活和自己经历痛苦时相似的脑区。比如看到弱者摔倒,自己的运动皮层和疼痛感知区会轻微兴奋,产生“好像我也疼”的生理反应——这种本能的“感同身受”,或者说共情能力,无需后天学习就能触发。
而上面所说的丛林法则,这种法则所体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甚至远远落后于人类的生物性进化。
当然,以上所说,绝不是想把错综复杂的宏大国际事务,简化成孩童般的对错好坏分野。但我想说的是,退一万步说,即使是在这样宏大的问题上,人类从根上就应该有的最基本的正义,最基本的良知,最基本的共情,最基本的恻隐之心,也是不能完全缺席的。
对口炮党谴责声中透出的冷漠
在这样的时候,另一种非常冷漠的声音出来了:你支持正义,你同情弱者,你捐款了吗?你为什么不上战场?于是,发声的人被指为口炮党。当然,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想让你捐款,想让你上战场,不是想让你提供真正的支持,而是想让你闭嘴。
表面上看起来,这也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为冷漠进行的一种狡辩。
我们可以打一个这样的比方:假如,你家的宅基地被一个强悍的恶人霸占了。你明明知道对方拳头硬,甚至很有背景,你打官司也赢不了,因为他背景太强,
那我问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反抗不反抗?再进一步问,如果这时周围还有正义者,在舆论上同情你,你会不会说:你别嘴炮,你上啊,你捐款啊,你挺身而出啊?
经济规律不是冰冷且残酷无情的
还有一件事情,与此多少也有些关系。
前些天,我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即为了避免过于内卷,我们应该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人工值钱、底层体面(《就八个字:人工值钱,底层体面》)。
但这时,马上就有人说,你这是不尊重经济规律,你这是不懂经济学原理,劳动力价格是由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中国这么多人,你不干有人干,人工怎么可能值钱?甚至,谁提出社会中应当有些机制制衡市场机制,他们马上指责说,你这是左,是主张权力干预市场,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规律。
但他们忘了,或者是有意视而不见,市场经济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法治系统的维护,需要其他力量的制衡。正因为如此,才有法律对劳资纠纷的裁决,有工会和行业商会及协商谈判制度存在。市场不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不是冷酷无情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如果把市场仅仅理解为是一种弱肉强食的场所,那就会变成一个吴敬琏先生所说的坏的市场经济。
上面所说,都是针对具体事情的有感而发,因而不免有些拉拉杂杂。但我总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面对的客观情势确实不容乐观,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的内卷加剧,从全球化时代的规则与秩序到碎片化时代的弱肉强食,我们只能无奈地面对。但尽管如此,这不是任凭堕落的必然理由。
我们并非全然是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之中,同时更是生活在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生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