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当硅谷传奇人物、甲骨文(Oracle)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与一位年轻华裔女子的婚讯曝光时,媒体的第一反应不是祝福,而是警觉。这位名叫朱可人(Keren Zhu)的女子,几乎没有公开资料、没有社群足迹、没有职业记录。一个在数位时代几乎“不存在”的人,却悄然成为世界首富之一的妻子。
一场婚姻 引爆“国安焦虑”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朱可人(Keren Zhu)出生于中国沈阳,2010年赴美留学,2012年毕业于密西根大学国际研究系,后归化为美国公民。她与埃里森最早的公开合照出现在2019年3月的巴黎银行网球公开赛上,而这正是中美科技战全面升级的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中共正被美国以“窃取知识产权”和“国家支持的科技间谍活动”为由实施制裁。2018年,美中科技战爆发:华为案、ZTE封杀、以及中共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都令美国国安系统高度警觉。
就在这一年,朱可人悄然出现在埃里森的身边。
《泰晤士报》揭幕 女间谍的“性战”行动
2024年10月22日,《泰晤士报》(The Times)发表调查报导《女间谍发动“性战”窃取硅谷机密》,指出中共和俄罗斯情报机构正大量使用“美人计(Honey Trap)”渗透科技产业。报导称,这些情报机构派遣或收买外貌出众的女性,以情感或性关系为诱饵,接近AI、半导体、国防等核心领域的高层人士。
这一现象,被形容为“冷战手法的数位化延伸”——传统间谍的陷阱,如今借助社交媒体与科技圈交际活动,更具隐蔽性与渗透力。
而朱可人与埃里森之间的极不寻常关系,正好符合这种“潜伏式亲密渗透”模式。
“隐形”的新娘
根据公开资料,朱可人几乎没有任何社交媒体帐号,也无LinkedIn职业档案。这在以职业网络为导向的美国留学生中极为罕见。她早年居住在甲骨文公司旧总部附近,租金仅约800至2000美元,显然不属富豪阶层。
但短短几年后,她竟与世界顶级科技巨头的创办人成婚——过程中没有婚礼、没有媒体报导、没有社交记录。直到2024年密西根大学橄榄球队发布感谢公告,披露两人捐赠1050万美元,外界才首次确认他们的婚姻关系。
时间轴中的“巧合”与硅谷焦虑
更令人玩味的是,从2025年起,甲骨文公司接连遭遇数起网络攻击,涉及云端基础设施与零日漏洞,导致数百万条记录外泄。根据FBI调查,部分攻击源头与中共支援的骇客组织“APT41”及“RedEcho”行动网有关。
巧合的是,这些事件与朱可人出现在埃里森生活中的时间线几乎重叠。这使得外界开始怀疑,她是否为中共情报部门所安排的“潜伏伴侣”之一。
朱可人是否真与中共有关?目前美国情报部门并未公开调查结果。然而,这桩婚姻至少揭开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当全球科技与权力结合得越紧密,间谍活动就越贴近私人生活。
在情感与情报之间,在婚姻与国安之间,现代版的“特务爱情故事”正悄悄上演。
马斯克的警告
硅谷另一位科技巨头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也在X上发出警告,暗指部分科技领袖“低估了感情关系中的情报风险”。马斯克的推文被多家媒体解读为对“美人计”的警示。
《泰晤士报》的报导指出,中共情报机构正“以爱情为饵、以国家为赌注”,用耐心与长线渗透的方式,在关键技术领域“播下情报种子”。
事实上,早在2020年12月,《福克斯新闻》(Fox News)便揭露中共在美国的“蜜罐陷阱”网络,涉案人数可能达数千起。报导以中共女特工“芳芳”(Fang Fang)与美国议员埃里克.斯沃韦尔(Eric Swalwell)的丑闻为例,指出中共情报部门习惯“早期布局”:在政治人物或科技菁英尚未崛起时,即以感情、金钱或人脉建立控制。
退休CIA高级官员丹尼尔.霍夫曼(Daniel Hoffman)形容这种战略为:“先投资,后收割。”
芳芳间谍案
她是一位貌美聪慧、活跃于美国政圈的华裔女性;她的名叫芳芳(Christine Fang)。根据《福克斯新闻》(Fox News,2020年12月10日)与《Axios》的调查报导,这名中共间谍以社交与浪漫关系为掩护,渗入美国地方与联邦政治圈,建立庞大的情报人脉网,最终引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全面调查。
从“留学生”到“政坛常客”芳芳的渗透路线图
芳芳约于2011年以留学生身份进入美国,在旧金山湾区展开活动。她精通英文、外向活跃,经常出席地方政治活动与募款晚宴,并迅速在北加州的民主党圈中建立广泛人脉。她曾在多个城市的政治委员会中担任志愿者,并与多名地方官员保持密切联系。
调查显示,她不仅为多名地方政客募款、拉票,甚至帮助一些政客筹组竞选团队;在某些情况下,她与目标人物建立“私人关系”,进一步深化信任与依赖。美国情报人员称此为“典型的影响力作业”,即以情感与社交渗透方式,长期渗入权力圈层。
焦点人物 加州众议员斯沃韦尔的“红色联系”
芳芳案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是她与时任加州民主党众议员埃里克.斯沃韦尔(Eric Swalwell)的关系。据《福克斯新闻》2020年报导,芳芳不仅协助斯沃韦尔在2014年的国会竞选中筹集资金,还帮助他的办公室招募至少一名实习生——这引起FBI的高度警觉。
FBI在2015年前后展开调查,最终警告斯沃韦尔与芳芳切断联系。根据情报人员透露,芳芳在此后离开美国,可能于2015年回到中国。
虽然FBI未指控斯沃韦尔有不当行为,但该案的曝光仍对他政治生涯造成冲击。当时他是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的成员,曾参与涉及中共的国安讨论,这使得整起事件更具敏感性。
系统化的“蜜罐情报网” 从芳芳到全球行动
根据《福克斯新闻》2020年12月10日的报导,前情报官员与反间谍专家估计,中共的“蜜罐陷阱”行动可能涉及数千起正在进行的计划,目标涵盖美国政界、科技产业与军事机构。
退休CIA高级行动官员丹尼尔.霍夫曼指出,中共的策略是“及早布局”:“他们会在对方还年轻、未成名时建立联系。等这些人崛起为政要或高官时,这些关系就成为长期控制与情报利用的资产。”
这意味着中共情报机构并不急于获取即时情报,而是以长期关系渗透为目标,这与传统的间谍行动不同,更接近于“潜伏式政治育种”。
蜜罐与“黑材料” 从诱惑到控制
根据《BBC》的分析报导,中共的女性间谍或情报协力者往往在国内就被招募,有的出于家庭压力、有的被要胁。报导指出,这些女性被迫参与色诱任务后,往往也成为中共“黑材料”的受害者——
“她们与目标人物的关系被秘密录下,成为勒索、操控双方的工具。”
这种“双向控制”的模式,使得情报任务更为隐蔽而高效。执行者既是操纵者,也是人质。
美国反间谍新态势 地方层级成为新战场
FBI与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在近年多次警告,中共的情报活动不再集中于联邦层级,而是渗透至地方政界与基层官员。这些官员通常缺乏国安防范训练,易被邀请、捐款与“友谊外交”吸引。
美国国土安全智库(CSIS)在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共的海外情报策略已进入第三阶段——从情报窃取转向意识形态与决策影响。”
芳芳案正是这一战略转型的缩影。
芳芳之后 战线仍在延伸
芳芳案不仅揭开了一段个人与政治的秘密往来,更凸显出中共渗透战的长期性与系统化。从美国的地方政界到大学实验室,从商业圈到社交媒体,中共正以“软性策略”渗透西方社会的决策神经。
美国前情报官警察告:“真正的威胁不是间谍电影里的特工,而是那些以友谊、爱情、学术与资金为名,逐步改变自由社会的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