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背港府本意 梁振英爆不少人「報到」後即返中國(圖)


梁振英(16:9) 編輯:michelletsun 2021-10-04 20:13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图ANTHONY WALLACE/Getty Images
梁振英。(圖片來源:ANTHONY WALLACE/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香港政府希望透過輸入人才計劃,填補移民流失的人口,但有輿論指有些「人才」來港報到,拿到身分後便馬上返回中國,根本不打算留港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後續也證實了這一情況,並批評有違香港人才政策原意。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香港政府希望透過輸入人才計劃,進一步填補移民流失的人口,近年來已經有超過10萬名「人才」來港,這些「人才」的子女甚至可以使用本地生身分入學,隨後引發「考試移民」、爭奪香港本地學生資源等問題。

不過,雖然政府統計處去年就最新人口臨時數據表示,2024年中香港人口有750多萬,較2023年中微跌0.1%,但有人指出,部分「人才」來香港報到,一拿到身分後,立即返回中國,根本沒有打算留在香港發展。梁振英隨後也證實了這項消息。

梁振英23日晚間透過社交平台指出,在中國不同城市遇到這種人,拿取香港身分只為了方便出入及子女升學,甚至是為了在中國能夠取得「港人港稅」優惠。他也批評,這有違香港人才政策的原意。

早前教育局指正檢視專上院校取錄學生時有關「本地生」的定義,方向包含參考外地的做法,例如考慮申請人報大學前幾年是否在香港居住。連致力推動中港融合的教聯會立法會議員鄧飛,24日也在電台上表示,針對「本地生」的定義,港府有豐富的海外與中國經驗可作為參考,例如中國部分省市為了堵截「高考移民」,要求學生必須在當地居留一定年期才算符合資格,並形容居留3年儼如「國際慣例」。

鄧飛續指,港府正面臨財赤,更應該盡速檢視「本地生」的定義,畢竟「本地生」及「非本地生」的學費相差近5倍;根據他們調查,有一半以上「人才」的子女都會就讀公辦學校及直資學校,即獲得政府資助的學校。

現時人才計劃受養人如果在首次簽發證件來港時未成年,日後能夠以「本地學生」身分入讀大學。

雖然港府祭出輸入人才計劃來填補流失的人口,但是否真能順利解決人口問題?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主席許楨去年認為,情況悲觀,雖然香港移民潮已經放緩,但問題是離開的人較年輕,導致香港往後的出生率將會下降;況且透過各項「人才計劃」招攬到的專才,未必會一直留港。

他直言,香港對國際人才逐漸失去失去吸引力。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