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場雨都獨一無二 古人對雨的稱謂太美了(組圖)


雨
古人捕捉到每一場的靈動與美好。(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文化有一種特點,就是文人對自然萬物有著深刻觀察和細膩感受。比如,每逢春夏來臨的,歷代詩詞大家都會細細地去品味雨的靈動與美好。每一場雨在他們眼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因而被賦予了不同的詩意名稱。細密如絲的春雨被稱為「輕絲」,形象地描繪了雨絲如同輕盈的絲線飄落人間。而急驟而下的大雨則被稱為「銀竹」,彷彿無數銀色的竹箭從天而降,生動展現了雨勢的磅礡。

這些美麗的稱謂不僅體現了古人對雨的細膩感知,也反映了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通過賦予雨以不同的名稱,古人將自然現象與人文情懷相結合,使得每一場雨都承載著獨特的詩意和文化內涵,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

01.「跳珠」

喻指濺起來的水珠或雨點。

「濯錦翻紅蕊,跳珠亂碧荷。」

——唐錢起《蘇端林亭對酒喜雨》

「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宋蘇軾《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

02.「廉纖」

細小,細微,多用以代微雨。

「廉纖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間蚯蚓鳴。」

——唐韓愈《晚雨》

「泉聲分寂歷,草色借廉纖。」

——宋葉夢得《為山亭晚臥》

「澄空晌午,廉纖數點,又疑虛度。」

——宋李曾伯《水龍吟》

03.「霢霂」

「小雨謂之霢霂。」

——《爾雅.釋天》

「上天同雲,雨雪雰雰,益之以霢霂。

既優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詩經.小雅.谷風之什.信南山》

「霢霂微雨散,葳蕤蕙草密。」

——南朝謝朓《閒坐》

「霢霂時雨霽,清和孟夏肇。」

——隋江總《遊攝山棲霞寺詩》

04.「寶露」

「山吐石青,野降寶露。」

——南朝江淹《齊太祖高皇帝誄》

「干呂青雲垂寶露,結鄰恰掛初弦。」

——宋洪適《臨江仙》

「暖蕭不到茱萸帳,寶露空薄五雲碗。」

——明宋濂《皇仙引》

05.「清露」

「荷側瀉清露,萍開見游魚。」

——唐白居易《小池》

「歌縹緲,艫嘔啞,酒如清露鮓如花。」

——宋陸游《鷓鴣天》

06.「瑞露」

「東京飛其瑞露,北陸霣其祥星。」

——南朝徐陵《陳文皇帝哀冊文》

「瑞露縱橫滴,祥風左右吹。」

——唐鄭畋《麥穗兩歧》

07.潏露

「靈芝潏露,月萃郊園。」

——南朝梁簡文帝《菩提樹頌序》

「潏露卿雲,朝團曉映。」

——南朝徐陵《陳王九錫文》

08.「雨足」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唐孟浩然《大禹寺義公禪》

「西北雲膚起,東南雨足來。」

——唐李嶠《雨》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宋黃庭堅《清明》

09.「淋潦」

「西風八月淋潦盡,稻穗崿比無蝗蟊。」

——明 劉基《題富好禮所畜村樂圖》

「至丁未日夜三鼓,有風徐來,淋潦頓收。」

——明劉基《祀方丘頌》

10.「滂澍」

「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內微為少澤。」

——《魏書.王肅傳》

「若我所志克明,天當清朗。

如期誠無感,便宜滂澍。

使此四輩,知神應之無昧也。」

——南朝王琰《冥祥記》

11.「滂沱」

「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詩.小雅.漸漸之石》

「何況連宵旦,滂沱瀉驚瀑。」

——清唐孫華《大雨行海淀道中》

12.「霶霈」

「隱隱大雷,霶霈為雨。」

——漢焦贛《易林.巽之離》

「持杯桊而承澍雨,自滿而止,又安能測其霶霈之所至哉!」

——唐元稹《獻滎陽公詩五十韻啟》

「幽天赫赫勢霶霈,雷公振鐸驅山碎。」

——清曹寅《望雨謠》

13.「水潦」

「南土下濕,夏月蒸暑,水潦方多。」

——《魏書.崔浩傳》

「泥塗擁城郭,水潦盤丘墟。」

——唐高適《苦雨寄四房昆季》

14.「銀索」

指雨,以其似銀色的繩索從空而降。

「玉竿銀索傾瓶盆,誼威怒力凌乾坤。」

——宋文同《季百般已亥大雨》

「霆裂大瑤瓮,電縈濕銀索。」

——宋楊萬里《望雨》

15.「銀竹」

「銀白色的竹子,常喻大雨。

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銀竹。」

——唐李白《宿蝦湖》

「電驅霹靂掣金蛇,檐溜奔騰瀉銀竹。」

——宋仇遠《州廳設醮即事》

「瓦溝淙淙萬銀竹,變化只在須臾間。」

——宋陸游《七月十七日大雨極涼》

「金蛇照夜三千尺,銀竹傾雲百萬條。」

——宋姜特立《大雷雨》


「但願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為明淨的人。」 (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16.「沃霖」

「赤地有焦土,烈野無沃霖。

涸潭深幽幽,枯岳高岑岑。」

——宋梅堯臣《次韻和馬都官苦熱》

17.「淫霖」

「淫霖更值七八月,涼冷不待秋冬交。」

——宋趙蕃《連雨即事》

「茲晨氣候佳,淫霖始雲歇。」

——明張羽《初晴登望》

「初夏苦淫霖,百川漲皆滿。」

——清唐孫華《秋日酷暑焦旱偶成》

18.「霪霖」

「霪霖翳日月,窮巷變溝坑。」

——唐 林寬《苦雨》

「鴻雁何時到,霪霖未肯晴。」

——宋李洪《九日效少陵體》

「好雨不期至,霪霖愁過時。」

——清曹寅《和耦長西堂坐雨》

19.「甘霖」

指久旱以後所下的雨。

「昨日暘烏赤似金,朝來忽化作甘霖。」

——宋劉克莊《喜雨口號九首呈潘侯》

「做甚麼三年不見甘霖降,

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

——元關漢卿《竇娥冤》

望人間三尺甘霖,看一片閒雲起處。

——元馮子振《鸚鵡曲》

20.「嘉澍」

好雨,及時雨。

「順帝陽嘉元年立為皇后,

是時自冬至春不雨,立後之日,嘉澍沾渥。」

——《東觀漢記.順烈梁後傳》

「時雨所以澍生萬物。」

——李賢注引《說文》

「霈然得嘉澍,荷天如免譴。」

——宋余靖《夏日江行》

21.「嘉澤」

及時雨。

「人心上感,天降嘉澤。」

——唐李華《潤州丹陽縣復練塘頌序》

「樂歲饒嘉澤,荒山遍有秋。」

——宋劉宰《雲邊偶成》

22.「甘露」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老子》

「曉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宋梅堯臣《和永叔桐花》

23.「膏澤」

雨,雨水。

「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

——三國曹植《贈徐幹》

「甘雨膏澤,嘉生所以繁榮也,而枯木得之以速朽。」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唐韋應物《觀田家》

24.「靈澤」

滋潤萬物的雨。

「思靈澤兮一膏沐,

懷蘭英兮把瓊若,待天明兮立躑躅。」

——漢王逸《九思.憫上》

「人間半夜天地白,靈澤一灑萬匯周。」

——宋韓維《和聖俞喜雪》

25.「龍潤」

「李煜在國時,自作祈雨文曰:尚乖龍潤之祥。」

——宋陶谷《清異錄.龍潤》

26.「霖霪」

指的是久雨。

「奔泉冬激射,霧雨夏霖霪。」

——南朝鮑照《山行見孤桐》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 李清照《添字醜奴兒》

27.「霈澤」

「風雷颯萬里,霈澤施蓬蒿。」

——唐杜甫《大雨》

「若時賜霈澤,驅攘蟲災,以完我西成之資。」

——宋蘇軾《祭常山神文》

「皇天憫老農,霈澤滿前溪。」

——清孫枝蔚《插秧》

28.「玄液」

「土膏滋玄液,松露墜繁柯。」

——唐柳宗元《種術》

「雕光發炯成禹壁,海王川後輪玄液。」

——宋宋無《古硯歌》

29.「奇水」

謂無雲而降之雨。

雨無雲而降,非龍而作,號為奇水。

——宋陶谷《清異錄.奇水》

30.「偷霖」

特指夜雨。

「早禾怕白撞,番禾怕偷霖。」

——中國農諺

最後,分享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憂傷之雨》中的一段文字,也是散文名篇中的精華,希望給雨季中的您帶去美好與安慰。

「下雨天的時候,我常這樣祈願:但願世間的淚,不會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樣滂沱。但願天上的雨,不會落得如人間的淚如此污濁。但願人人都能有陽光的傘來抵擋生命的風雨。但願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為明淨的人。這樣許願時,感覺雨和淚都清明瞭起來。這樣許願時,使我知道,娑婆世界的雨也是菩薩悲心的感召。」



責任編輯:舒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