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離開白宮時在華盛頓特區回答記者提問。(图片來源Win McNamee/Getty Images)
川普不滅俄羅斯,被人指責是因為懼怕普京,其實川普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美國歷史上的最大敗筆,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選錯「朋友」,塑造「敵人」,再試圖用戰爭解決自己創造的問題。川普的「不戰而勝」戰略與務實外交,其實是對美國半世紀錯誤外交政策的一次大清算。
川普是站在世界大格局 來看當前的世界形勢
爲什麽這麽説呢?我們來回顧一下就明白了。
近期,旅居澳洲的著名法學家與異議知識份子袁紅冰,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爆出驚人內幕:據他透露,今年5月底,中共外交部內部發生一起極為罕見的高層叛逃事件。一名負責核心機密工作的機要官員,因長期受到上級壓迫與政治清洗威脅,最終選擇鋌而走險,攜帶一批絕密戰略文件出逃,目的地竟是俄羅斯,並直接將材料呈交給俄羅斯總統普京本人。
這批文件內容極其敏感,據傳涉及中共對俄羅斯未來政局可能出現劇變的應急預案。文件顯示,中共早已未雨綢繆,擬定了兩套方案以應對俄烏戰爭可能導致普京政權垮臺的局面。消息人士稱,當普京閱讀這些內容後勃然大怒,情緒激烈至幾乎昏厥,可見其震驚程度。
根據文件內容,一旦克里姆林宮權力中樞崩潰,中共計畫迅速介入俄羅斯內政,扶植「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接管政權。這一布局不僅試圖恢復中共與俄共過往的意識形態聯盟,更意圖重塑共產主義在歐洲大陸上的戰略存在,對抗美歐自由主義價值的滲透。
倘若美國與歐盟聯手阻撓這一政變式的權力更替,中共將啟動第二套方案:支持俄共及其親中派系,在俄羅斯中部的烏拉爾山脈以東建立一個「東俄羅斯聯邦」,類似於戰時臨時政府的模式。該地區將作為共產主義復興的「戰略飛地」,中共更計畫直接派遣解放軍進駐西伯利亞,以維持所謂「區域穩定」,實則進一步掌控俄羅斯遠東資源,並建立軍事緩衝區。
如果俄羅斯解體了 美國能夠得到什麽呢?
如果俄羅斯真的走向解體,美國又能從中獲得什麼實質利益呢?表面上看,一個宿敵崩潰或許讓華盛頓在短期內少了一個地緣戰略對手,似乎是一場無聲的勝利。但實際上,局勢遠比想像中複雜。俄羅斯並非普通的中型國家,它是一個橫跨歐亞、擁有核武庫、民族與宗教矛盾交織的地緣巨獸。一旦失控瓦解,其後果將遠遠超出「美國得利」這樣的簡單邏輯。
首先,美國不可能「接管」俄羅斯,甚至無法像當年處理南斯拉夫或伊拉克那樣以局部干預掌控局勢。俄羅斯的核武器分布在廣袤領土上,一旦政權解體而無統一繼承者,這些戰略資產將成為全球不穩定的計時炸彈,任何地方軍閥、極端民族主義勢力或恐怖組織都可能染指這些武器。
其次,俄羅斯境內眾多民族與地區主義力量若失去中央束縛,可能引發連鎖式的分裂與內戰,波及高加索、中亞甚至中國北疆與東歐邊陲。屆時,美國將被迫投入大量外交、軍事與資源來維穩一場它無法控制的混亂。
再次,經濟層面上,俄羅斯雖然與美國經貿聯繫不深,但作為全球能源與礦產供應的關鍵一環,其解體將對全球市場造成深層震盪,尤其在能源價格、天然氣供應及戰略物資方面,將對美歐盟友構成壓力。美國可能要為整個歐洲的能源安全再次「買單」。
更關鍵的是,一個解體的俄羅斯,將留下權力真空,必然吸引中國、伊朗、土耳其等地區勢力競相插手,東西方角力格局非但未解,反而可能更加失衡。中國若乘虛而入,控制西伯利亞資源與遠東戰略位置,將使其地緣優勢劇增,對美國全球影響力構成更大挑戰。
從蘇聯到中共 美國的「扶敵史」
二戰期間,美國面對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咄咄逼人的擴張與歐洲淪陷的危機,被迫拋開對共產主義的本能警惕,選擇與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蘇聯結盟,組成「反法西斯同盟」。為了打敗納粹這一共同敵人,美國不惜對史達林政權進行大規模軍援——著名的「租借法案」援助中,蘇聯獲得的軍需物資位居前列,涵蓋坦克、飛機、卡車、鐵路物資與食品,幾乎構成了紅軍後勤的一半。
這場被視為「正義之戰」的合作,雖在1945年迎來德國投降的勝利結局,卻未帶來持久和平。納粹的殘暴被擊潰,卻迅速讓位於另一個極權巨獸的崛起。蘇聯在戰後趁勢吞併東歐,建立共產鐵幕,並在亞洲扶植中共政權,以極權對抗自由世界。華府在短暫的勝利喜悅後驚覺,自己剛剛扶植起的戰爭盟友,已轉身成為更強大的長期敵人。
從冷戰初期的柏林封鎖、朝鮮戰爭,到古巴飛彈危機與越戰,美國被迫將整個軍工體系與全球戰略布局,全面轉向對抗蘇聯。五角大樓擴權、CIA全球行動、太空軍備競賽……這一切幾乎都是從與蘇聯結盟的那一刻種下的因,而後開出了一朵五十年冷戰的冰霜之花。
諷刺的是,這場長達半世紀的對抗與重金投入,最初的根源正是來自美國自己「在戰略急迫中選擇的盟友」。蘇聯不是外來的突變,而是當年華府為了短期勝利主動引入戰局的「戰略夥伴」。換言之,美國創造了自己的敵人,然後為此付出了幾代人無法計數的代價。
1970年代,為了牽制蘇聯,美國再次啟用「拉敵制敵」策略,與中共破冰建交。尼克森訪華,被視為冷戰外交的經典。但歷史證明,這一招短期成功、長期災難。今日的中共已非當年的窮鄉僻壤,而是滲透全球、企圖建立新霸權的紅色巨獸,美國本身更成了被中共滲透最深的目標國。
拉中制蘇 下一個怪物是中共 「紅色惡魔」
1970年代,美國為了對抗蘇聯,在冷戰格局中祭出「聯中制蘇」戰略。當時,蘇聯軍力強盛、全球擴張野心日益膨脹,美國處於越戰泥淖,急需重新布局全球力量。於是,在基辛格的主導下,時任總統尼克森決定破冰北京,將中國這個當時經濟落後、體制封閉的共產國家拉入國際體系,試圖用中國牽制蘇聯的擴張。
初看之下,這是一次「高明的地緣政治操作」:利用中蘇之間的意識形態裂痕與邊境衝突,讓中共在國際舞台上擔任「戰略平衡者」。然而,歷史的教訓證明,美國再次重蹈覆轍——像二戰時扶植蘇聯一樣,美國把中共從孤島推上了世界舞臺,結果卻是「養虎為患」,並釀成了後來更難以收拾的後果。
與當年蘇聯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共政權不僅沒有瓦解,反而藉助資本主義的資源與技術壯大自身,打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混合型極權體制」:既保有一黨專政的意識形態控制力,又能在全球市場上吸金掠利,挾資本與科技之力反制西方。
從「世界工廠」到「數位極權」的轉型,中共政權在短短几十年間完成了從農村革命政權到全球科技霸主的蛻變。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1970年代那個靠外援續命的貧弱國度,它是:全球製造鏈的中樞;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的主力玩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與上百國家簽訂「一帶一路」協議;更重要的,是它悄然滲透並改寫了美國內部的政治與社會秩序。
中共的策略遠比蘇聯高明。它不是公開對抗,而是以「和平臺灣」「雙贏合作」「氣候夥伴」等口號包裝野心,以金錢滲透學術、媒體與產業鏈,用孔子學院洗白紅色文化,用政治捐款影響地方選舉,用技術合作交換核心機密。
從華爾街的親中金融資本,到好萊塢為中國市場自我審查的電影劇本;從矽谷巨頭在中共壓力下配合審查,到常春籐學府接受鉅額中資後對中共人權問題保持沉默——這些現象早已說明,美國正被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紅色巨獸」反噬,滲透得體無完膚。
川普看得極為清楚。他從一開始就拒絕將中共視為「戰略夥伴」,而是一個有著清晰全球擴張目標、並企圖摧毀自由秩序的紅色帝國主義體制。他敢於公開與中共對抗,貿易戰、科技封鎖、外交圍堵、對中資設限……這些措施都是要打破當年那個「聯中制蘇」錯誤的延續,阻止美國再次養大下一個摧毀世界秩序的怪物。
美國的教訓很深:曾經聯合蘇聯對抗希特勒,卻換來半世紀冷戰;又扶植中共對抗蘇聯,結果得到一個擁有全球話語權的極權敵手。如果今日再不覺醒、再繼續幻想北京能和平崛起,那麼自由世界將在不久的未來,面臨最嚴峻的存亡危機。
川普說得直接:「中共不是競爭對手,是我們自己養大的紅色怪物。」這句話,歷史終將證明其沉痛與真實。
真正的敵人 中共才是文明對抗的主戰場 它想毀滅全人類
川普任內,真正的敵人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共。他是第一位將中共明確定義為「主要對手」的美國總統,開啟了一連串重大行動:
貿易戰開打,徵收關稅、強迫技術轉讓調查;科技封鎖,華為、中興被全面圍堵;病毒溯源責問,直指中共隱瞞疫情,造成全球大流行;取消香港特殊待遇,撕毀北京對港承諾的外交遮羞布;簽署《維吾爾人權法》,直指中共種族滅絕行為;重整美軍印太戰略,明確部署對中防禦前沿。
在川普戰略藍圖中,俄羅斯是「已衰之敵」,但中共是「成長中之敵」,後者更難纏、更具欺騙性、也更容易動搖美國內部的根基。與其耗費資源去殲滅一個冷戰遺老,還不如集中火力對抗真正正在進行中的紅色滲透。
川普的清醒與判斷 不再複製「敵人養成計畫」
當他說出「普京很聰明」「我可以和俄羅斯合作」時,外界誤以為他在向專制強權示好。但實際上,在他任內,美國對俄羅斯實施了多項制裁、驅逐間諜、關閉領館;只是這些行動並未被他用來渲染對抗情緒、激化冷戰氛圍。
當川普被問及:「誰是美國當今最危險的敵人?」他不假思索地將歐盟列為首位,這個回答震驚了無數人。畢竟,歐洲向來被視為美國最堅實的盟友,是冷戰時期共同對抗共產主義的同袍,也是二戰後「自由世界」秩序的共同奠基者。然而在川普眼中,這層「親密關係」只是表象,掩蓋不了歐洲實質上長年對美國的算計與背叛。
2025年前的幾年裡,川普在多個國際場合大膽放砲,不斷揭露歐洲對美國的雙面行徑。尤其在北約峰會上,他毫不留情地痛斥歐洲諸國在軍費支出上的「搭便車」行為——根據北約約定,各國應將GDP的2%用於國防,但多數成員國多年未履約。川普怒斥這種現象是「佔美國的便宜」,並點名德國因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而淪為「地緣政治的俘虜」,批評英國首相梅伊對脫歐進程「軟弱無力」,甚至不願接受他的建議。
而當他接受CBS《面對國家》(Face the Nation)專訪,再次被問及「美國最大敵人是誰」時,他直言不諱地說出:「我認為歐盟是敵人。」並補上一句極具挑釁性的評論:「看看他們在貿易上對我們做了什麼。他們享受我們的保護,但從不支付公平的代價。」
川普這番話不是偶發情緒,而是一種有其邏輯的戰略預判。他認為,歐洲看似是盟友,實則隱藏著取而代之的野心。一旦美國在地緣政治上失去主導權或出現空窗,歐洲將迅速轉身,扮演起「道德警察」的角色,指責美國是「世界霸權的根源」,甚至可能聯合第三世界國家構築一套新型國際秩序來「遏制美國」。
川普更警告:如果美國在當下就對俄羅斯下重手、徹底毀滅這個戰略對手,短期看似勝利,長遠卻可能釀成更大的風險——歐洲將成為下一個社會主義接班人。在歷史的鏡子裡,這絕非杞人憂天。從法國的黃背心運動到德國社會主義黨勢力的崛起,從瑞典對中共的柔性包容,到西班牙、比利時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打壓,這些都說明:歐洲在價值觀上,早已開始向左傾斜、甚至向中共靠攏。
川普一語道破本質:「歐洲表面溫順,你一轉身,他們就開始罵你。」這不是外交不禮貌,而是一位洞察歷史與國際權力博弈本質的領導者所做出的冷酷警告。歐盟不是當下最危險的軍事對手,但極可能是下一個意識形態的背叛者與文明秩序的潛在顛覆者。
重蹈歷史覆轍 從蘇聯到中共 再到歐洲的幻想
二戰時期,美國選擇與史達林的蘇聯結盟,是為了擊敗希特勒的納粹德國,這或許出於戰略現實的必要,但戰後的雅爾塔協議與東歐紅化卻暴露出西方對蘇聯本質的誤判。羅斯福政府相信與蘇聯的經濟接觸、戰後合作,能夠讓莫斯科逐漸「正常化」,結果卻是蘇聯鐵幕降臨,冷戰全面爆發。
到了1970年代,這一錯誤再度重演。基辛格與尼克森奉行「聯中制蘇」,將毛澤東領導的中共政權引入聯合國體系,並逐步解禁貿易與科技合作。左派學者與媒體紛紛歡呼「中國改革開放」與「經濟自由將帶來政治自由」,結果中共既未民主化,反而藉助西方資本與技術迅速壯大,最終成為今日世界上最強大的數位極權國家之一。
到了冷戰結束後,西方左派再次將幻想寄託於歐洲一體化與自由主義價值的「全球擴散」。他們堅信歐盟代表著一種比美國更先進、更「理性」的國際秩序,對其社會主義傾向、難民政策、能源依賴與文化馬克思主義趨勢視若無睹。這種不設防的信任與一廂情願,導致美國在經貿、外交與文化戰場上處處被動,反而助長了一個自詡為「價值高地」的歐洲,轉向對美國的批評與制衡。
這些決策錯誤背後,其實都根源於一種相似的邏輯謬誤:「善意可以感化極權,貿易可以帶來民主」。這種充滿啟蒙時代幻想的觀點,忽視了極權政體的真正運作邏輯:它們並非「尚未成熟的民主國家」,而是有計畫、有意識地利用自由世界的開放性來削弱、滲透乃至顛覆它。
美國左派對這些極權政體的容忍,甚至是縱容,從來不是出於戰略計算,而是一種深層文化自戀與道德優越感的體現。他們認為,只要自己足夠開明、包容與和平,世界就會自然跟進,這種想法既缺乏歷史感,也缺乏現實感。
他所警告的,不只是中共的野心,也不只是歐盟的虛偽,而是美國自身在過去數十年中,一再出現的戰略幻覺、制度天真與文化失憶。真正的危機,不來自外部敵人有多兇狠,而在於美國自己是否還能看清世界真實的樣貌,並有勇氣為之調整政策與價值觀。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