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填補了「去美元化」的外匯儲備(圖)

作者:吳芳銘 發表:2025-04-22 10: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元
美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5年4月22日訊】近年來,黑天鵝與灰犀牛充斥,不確定性風險陡增,尤其在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及美國財政赤字攀高等背景下,全球顯露「去美元化」現象。

但截至目前為止,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仍居主導地位,唯比例從2015年的66%下降至2024年的57%,美元佔比已下降至10年新低,絕對主導地位有削弱趨勢。

另一個觀察去美元化的指標,是全球央行對美國國債的持有數量及興趣,亦呈減弱跡象。2024年外資官方部門淨賣出美債金額高達600億美元。

還有,美債的買家發生變化,傳統上購買美債的各國央行儲備力量正在退場,取代的是私募資金等民間資本,它們對流動性更為敏感,這也恰好指出美債的潛在風險及問題根本。

目前私營部門持有的美債規模已達4.7兆美元,遠超全球央行的3.8兆美元,這種結構性轉變正在重塑全球資本流動格局。私營部門持有美債比例從10年前的33%飆升至55%,以及從去年購買美債最多的國家是開曼群島、法國和盧森堡等類離岸金融中心來看,持有美債是對沖基金和槓桿基金的短期應對行為,民間資本主導的新格局意味著美債市場波動可能進一步加劇。

美債流出全球央行的儲備,最大的贏家是黃金。2024年全球黃金需求總量達約5千公噸,創歷史新高;且全球央行的黃金買入量3年以來連續超過1千公噸,川普(特朗普)發表關稅核彈攻擊後,黃金價格節節高升並屢破新高。

不過,縱使美元在過去20年自全球外匯儲備日漸萎縮,但作為全球4大貨幣中的3大貨幣——包括歐元、日圓和英鎊,在外匯儲備的比例卻沒有大幅地上升,而是維持原地踏步。美元失去的,改由黃金及非傳統的核心儲備貨幣取代,如澳幣、加幣、人民幣、韓元、新加坡元和北歐貨幣等。

亦即,黃金和一些非核心貨幣正成為全球央行多元化配置的新布局。這股全球儲備貨幣多元化的趨勢,始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2015年以來顯著上升,並在新冠疫情過後再加速成長,反映出各國央行希望降消單一貨幣風險的策略及偏好。

深究之,全球外匯儲備結構變化趨勢並非短期匯率波動所導致。若把過去幾年美元資產,包括匯率、債券和股票價格的估值變化與風險進行評估,理論上美元佔比應上升,但實際上卻是相反,凸顯出各國央行減持美元資產,轉而增持其他貨幣和黃金自有其風險考量。

近年來,持有美債等美元資產出現政治性的風險。2022年美國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衝擊了美元及傳統的黃金定價框架,國際關係變化和對美元信用的擔憂成為新風險,重新訂價美元資產與黃金。

凍結俄羅斯外備儲匯類似於出現了定向違約,如同示警投資人:一旦我們之間的關係不太好,我就不還錢了。因此擁有美國資產,就必須考慮與美國關係的穩定性。意即在進行投資資產配置時,不僅要考慮經濟因素,還要考量非經濟因素的安全性風險。如果長期關係不能穩定下來,接下來大家是否還願意借錢給美國,是否還願意使用美元,是否還要把儲備資產配置到美元上,這些問題都亟待考量。

由於黃金在通膨對沖與長期價值儲藏、危機期間的穩定表現、有效分散投資組合以及無違約風險等原因,成為全球各國央行配置黃金的四大動因。

職此之故,目前全球央行在外匯儲備中持有黃金的平均比例約為11%,高於2000年的5.5%,成長一倍。

川普發動關稅戰後,美債受到拋售、美元貶值、美股下跌的「三殺」亦傷害美元的價值與信用,是否加速「去美元化」前行趨勢,我們繼續觀察。

(本文為《上報》授權《看中國》轉載。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