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1日南京高校北上行動中的南京郵電學院隊伍 (圖片來源:資料照片/吳建民提供圖片)
【看中國2025年5月9日訊】1989年5月,北京天安門廣場不再只是象徵國家權力的政治地標,而成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鮮明的自由象徵。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市民、知識份子聚集於此,他們的訴求並不激進:反腐敗、推進民主、新聞自由、官員公開財產。然而,正是這些最基本的現代公民訴求,竟觸碰了中共體制最深層的恐懼。
5月13日,數千名學生以絕食的方式,呼喚對話。伴隨著「五四」精神的傳承,天安門廣場上喊出的「還我人權」「反對官倒」,不是顛覆性的宣言,而是理性公民對國家未來的深切呼喚。他們不是暴徒,而是一群在暴力尚未來臨前,用最溫和的方式敲響警鐘的人。而中共的回應,卻是冷漠、拖延,最終走向極端。
5月20日宣布戒嚴,人民解放軍開始包圍北京。這是對和平抗議者的一次徹底否定,也是對「人民」二字的公開背叛。中共不願對話,不敢改革,它的權力結構注定無法容忍任何來自民間的「監督」二字。這一刻成為中國自由夢想的分水嶺。回看1989年5月,不禁讓人痛惜:一個國家本有機會選擇和平轉型,在社會經濟改革之外,真正邁向政治文明。然而,體制的封閉、權力的恐懼,讓這個機會被坦克碾碎。這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延續至今的壓制邏輯的開端。
從1990年代對法輪功的鎮壓,到2010年代對維權律師的打擊,再到2020年後香港的沉默和白紙運動的被清洗,這一切,早在1989年5月埋下伏筆。1989年5月,學生們曾唱響國歌中的「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那是對國家最忠誠的吶喊。然而,他們換來的不是國家的傾聽,而是政權的屠刀。今天回望1989年5月,不是為了沉湎歷史的傷口,而是為了辨認現實的警告:一個不接受批評的政府,一個靠恐懼維繫穩定的體制,終將走入更深的孤立與危機。自由從來不是國家的賞賜,而是人民的堅持。1989年5月,正是那群年輕人,用自己的血肉記下了中國自由史上最閃耀的一頁。
然而三十六年過去,曾站在廣場上的一代人逐漸老去,新的青年卻被教育遺忘、被審查矇蔽、被恐懼鉗制。在信息高牆下長大的他們,有的甚至未曾聽聞「六四」二字,更無從理解那場浩劫背後的信仰與犧牲。這正是極權制度最陰險的勝利:不是靠槍桿,而是靠遺忘贏得沉默。歷史若無法傳承,自由就會永遠停留在過去的血跡中。願我們不忘記,也不放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