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假象 專制是本質:中共改革四十年終結的真相(圖)

作者:吳平奇 發表:2025-07-16 08: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黨旗
中共黨旗(圖片來源:GREG BAK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7月16日訊】在中共建政七十餘年的歷史中,「改革」二字曾一度被視為其體制自我修復與延命的手段。尤其是在1978年鄧小平開啟「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一度出現經濟高速增長、社會活力釋放的表象。然而四十餘年過去,當我們回望這條所謂「改革」之路,會發現它最終並未導向法治、公正與自由的現代國家,而是陷入了更深的集權陷阱與社會撕裂。

中共的改革,注定會失敗。失敗的根源,既不在經濟,也不在技術,而在於體制的本質——專制與改革的內在矛盾,始終無法調和。

一、政治體制不改,改革注定「死路一條」

中共所謂改革,從未觸及其政權合法性的根本——一黨專政。哪怕在最「務實」的改革年代,政治體制改革也始終停留在口號層面。1980年代,趙紫陽等人曾提出「黨政分開」、「官員任期制」、「擴大民主參與」等設想,但隨著1989年六四屠殺,政治改革被徹底打入冷宮,黨權重新全面回收。

事實早已證明:一個不接受權力制衡、不允許輿論監督、不承認在野黨合法存在的體制,不可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改革。所有的「改革」,都只能在中共紅線之下打轉,一旦觸及統治集團利益,就會立即被叫停或逆轉。

二、權貴資本主義吞噬改革成果

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進入「市場化」高潮期,但中共所主導的「市場經濟」並非自由資本主義,而是權貴資本主義。國企改革變成「官倒+私有化」的盛宴,土地財政使地方政府依賴強征暴拆,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資源被資本與官權聯手操控。

結果是:貧富差距迅速拉大,社會階層固化,底層民眾的尊嚴與希望被系統性掏空。而權貴集團卻在金融、地產、能源等關鍵領域形成利益壟斷,把「改革紅利」變成了「統治紅利」。

這場改革,從未真正面向普通人民,而只是「紅色貴族」的一次權力+資本的雙重掠奪。

三、改革缺乏法治保障,改革者遭清算

一項改革若要成功,必須以法治為保障。但在中共體制內,法治永遠服從黨治。當年主張政治改革、推動市場開放的知識份子、黨內開明派、民間改革者,一個個都被打壓、清洗、邊緣化。胡耀邦被逼下臺,趙紫陽遭軟禁終老,企業家如任志強、孫大午因言獲罪,公知如許志永、丁家喜被判重刑。

更不用說千千萬萬為維權奔走的訪民、異議人士,他們在「改革年代」反而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改革的方向一再被扭曲,改革者卻被制度反噬。這樣的改革,怎能不失敗?

四、「改革」成了統治工具與遮羞布

習近平時代,所謂「改革」早已淪為對內維穩、對外應付的工具。中共高層口口聲聲喊「改革深化」,實際上卻在加速集權:

•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確立終身統治;

•加強網路審查,壓制言論自由;

•打擊民企,重塑「黨管經濟」格局;

•設立「楓橋經驗」2.0版本,全面監控社會;

•重提計畫經濟式的「共同富裕」,實則為剝奪合法財富的藉口。

改革,不再是為了釋放社會活力,而是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對一切的控制。中共借「改革」之名行「復辟」之實,最終把中國帶入新一輪的歷史倒退。

五、失敗的改革,釀成深重危機

今天的中國,經濟下行、失業高企、社會信任崩塌、國際關係惡化,內外交困。曾被寄望於「經濟改革」來帶動「社會進步」的中國,如今陷入一種令人絕望的困局:一邊是改革失效,一邊是專制加碼。

而所有希望中國逐步走向現代化的信念,也被證明不過是幻夢一場。

中共的改革失敗,不是路徑錯了,而是方向錯了。一個拒絕放棄專制的政黨,不可能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實現社會的根本進步。歷史的經驗反覆說明,專制體制無法改革,只能推翻。

只有人民的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

真正的改革,應當源自人民的意志,而非統治者的安排。只有在自由言論、獨立司法、多黨競爭的政治框架中,改革才能具備持續性與正義性。只有讓權力受到監督,讓人民享有選擇的權利,中國的現代化才有希望。

中共的改革已經失敗了,但中國人民爭取自由的改革,正在路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