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遠東劇烈地殼變動:千島群島6.8強震 堪察加火山600年來首度噴發(圖)


俄羅斯千島群島北端在當地時間2025年8月3日下午17時37分左右,發生一起規模6.8的強烈地震。
俄羅斯千島群島北端在當地時間2025年8月3日下午17時37分左右,發生一起規模6.8的強烈地震。(圖片來源:USGS官網)

【看中國2025年8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俄羅斯遠東地區近期接連發生劇烈地質事件,千島群島北端外海於當地時間今(3)日下午5點37分發生規模6.8強震,震源深度僅35公里,震央位於大洋城(Severo-Kurilsk)以東121公里處。無獨有偶,堪察加半島的克拉舍寧尼科夫火山(Krasheninnikov Volcano)相隔數日後亦出現600年來首度有紀錄的噴發,產生高達6000公尺的火山灰柱,引起全球關注。

環太平洋火環活躍警訊

千島群島和堪察加半島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也被稱為「太平洋火環」,是全球地震與火山活動最頻繁的區域之一。該地區是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洲板塊交界的會聚邊界,地殼活動異常劇烈。千島群島由數十座火山島組成,堪察加半島則擁有超過160座火山,其中29座為活火山。地理與地質結構的特殊,使這裡成為地球最年輕且最不穩定的地殼構造區之一。

千島群島地震:深度淺、規模大,海嘯警戒提升

美國地質研究所(USGS)指出,本次千島群島外海地震為近月來區域內規模最大之一。儘管震央距離陸地較遠,目前尚未傳出重大災損,但強震後餘震頻繁,相關單位正持續監控海面變化及後續海嘯風險。專家呼籲沿岸居民提高警戒,隨時注意官方發布的海嘯預警資訊。

堪察加火山六百年來首噴發 灰柱直衝雲霄

與地震幾乎同時期,堪察加半島的克拉舍寧尼科夫火山夜間突然爆發,這是自1463年以來首次有史料記載的噴發活動。俄羅斯火山暨地震研究所(Institute of Volcanology and Seismology)指出,火山灰柱高度達6000公尺,火山灰雲正向東漂移並進入太平洋,目前所經路徑並無人口密集區。俄羅斯緊急事務部已發佈橙色航空警戒,提醒飛航業者注意火山灰對航空安全的威脅。

地震與火山噴發的科學關聯與專家分析

地震與火山噴發之間的關聯性向來是地質學界關注焦點。專家表示,規模巨大的地震有可能改變地殼壓力分布,成為火山爆發的誘因。克柳切夫火山(Klyuchevskoy)等堪察加半島活火山也曾在強震後接連噴發,顯示區域地殼活動進入高張力期。但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證明地震直接引發火山噴發,尤其在如堪察加—千島這類多重地震、火山活躍帶,板塊互動本就劇烈,科學界需要更多觀測與數據分析。

地質災害帶來的多重影響

火山爆發和地震對俄遠東地區的人口與基礎設施影響有限,主要因當地人口密度極低,人類活動集中於沿岸城市。然而,火山灰對航空路線構成高度威脅,火山噴發時釋放的火山灰可造成飛機發動機損壞,歷史上亦曾發生過多起航空事故。生態層面,火山灰遮蔽陽光、污染水源,短期內可能影響當地動植物生存環境。

歷史與國際視角:地震火山共振非首見

堪察加半島及千島群島並非首次發生地震與火山活動交互共振的現象。1952年堪察加地震(規模9.0)曾引發毀滅性海嘯,對俄遠東及日本沿岸造成重大災害。近年全球地質學界也觀察到,像2004年印尼蘇門答臘大地震後,鄰近火山群噴發明顯增多,顯示強震可能誘發火山活動的現象日益受到重視。

俄羅斯政府已提升地震、火山與海嘯監測等級,並加強相關應變措施。專家呼籲俄國、亞洲鄰國及太平洋沿岸國家應加強資訊互通與預警系統建設,以因應可能的跨國災害風險。

地球內部能量的警示

地震學及火山學專家普遍認為,千島—堪察加帶地殼活動尚未完全釋放,未來數月內仍有強震及火山噴發風險。此次災變事件,不僅彰顯環太平洋火環的潛在威脅,也提醒各國高度重視地質防災預警及科學研究。

千島群島強震與堪察加火山噴發,代表地球內部能量的再次警示。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