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9年3月15日,中共黨魁習近平(右)和中國政治協商會議主席汪洋(左)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圖片來源: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淨瑤綜合報導)北戴河會議仍在召開當中。近日,網上傳出了有關汪洋在北戴河會議上,當著習近平的面發表的內容。汪洋的話言簡意賅,他提出了四項建議。
汪洋向習提四項建議
時評人曉說家在自媒體爆料,汪洋在北戴河會議上,向習近平提出了四點要求。
一、支持在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上重新選舉政治局委員及常委
汪洋表示,二十大的人事選舉嚴重違背了黨的組織原則。在10月的四中全會重新選舉政治局委員及常委。
汪洋強調,這不是針對個人,而是回到黨章規定的程序,經過充分討論與形成共識後選出具有代表性與制度合法性的領導班子。
二、建議制定領導職務任期與交接制度條例
汪洋表示,歷史與現實告訴人們,權力一旦失去邊界,就會導致決策僵化、監督失效,甚至出現嚴重錯誤。改革開放初期建立的任期制是防止權力過度集中。他建議在四中全會上討論並通過領導職務任期與交接制度條例,內容包括:黨和國家最高領導職務不得超過兩屆,總任期不得超過10年。接班梯隊必須提前5年啟動培養,確保平穩交接。
三、恢復集體領導的決策程序與約束機制
汪洋指出,集體領導是保持政治穩定和戰略連續性的關鍵制度。所有涉及國家安全、重大經濟政策、軍事部署的決策必須經常委會集體表決通過。對臨時決策的權限和適用情況做出明確界定,防止濫用個人的裁量權。
恢復集體決策不是為了分散責任,而是為了確保每一個重大決策都有充分的多角度討論與制度的約束。
四、必須改革黨內選舉制度,回到健康的民主運行軌道
汪洋表示,黨內民主的健康與否決定了能否培養出有能力、有擔當的領導幹部。形式化的選舉既不能選出最合適的人才,也不能贏的黨員與公眾的信任。
汪洋建議,今後的中央委員會和各級代表大會中,差額比例不低於30%,確保有真正的選擇空間;候選人應有公開政見發表和答辯環節,讓代表清楚其理念和能力;投票必須採取匿名制,防止舉手表決形成壓力和干擾。
國家命運不能寄託於一人意志
汪洋表示,這樣的改革能提高選舉的透明度,也能形成健康的競爭機制,讓更多有能力的人才脫穎而出。
他指出,這四項舉措看似針對不同領域,但本質上是一個整體,它們共同服務於一個目標恢復制度的正當性和活力。
汪洋說,不能將國家的命運寄託在任何一個人的意志上,而必須依靠一套穩健透明持續的制度來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制度的穩定才是真正的政治穩定,程序的公正才是真正的政治安全。
對於汪洋的建議,曉說家認為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因為他有機會接任總書記。如果他接班,他會推進針對這四個方向的改革。
「習下汪上」反映百姓對當前政權的厭惡
今年6月,曉說家獨家爆料,汪洋已經秘密出山,而且已在代理習近平的總書記職務,頓時「習下汪上」成了輿論熱點。
雖然無法確認汪洋是否真代理總書記一職,但評論員袁斌認為,不管消息真假,它都反映了百姓對當前政權的厭惡,以及對政治改革與變革的期待。
袁斌表示,汪洋是中共改革開放歷史中的一個標誌性人物。他與前總理李克強不同,學歷不高,也沒上過大學,是從基層中一步步爬上來的,但他的改革觀點比李克強更深。
汪洋「出格」之舉
對中共來說,汪洋有多個舉措超出了中共的慣例,屬於「出格」之舉。
1988年,33歲的汪洋擔任安徽銅陵市市長。他向舊體制動刀,打破「鐵飯碗、鐵交椅、鐵工資」等模式。1991年,汪洋在當地報紙發長文《醒來,銅陵!》,呼籲解放思想,告別計劃經濟。
汪洋調任重慶後,首開先例,讓讀者「到二版找汪洋」,以此改變媒體「對領導獨占頭版頭條」的報導方式。他不封鎖媒體不「硬來」,和平解決重慶「最牛釘子戶」,其做法曾轟動一時。
2012年,汪洋出任廣東省委書記。他發起了新一輪的「解放思想」,擺脫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提出推動產業和勞動力轉型的「騰籠換鳥」策略。
2012年5月9日,中共廣東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報告中,汪洋指出:「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權利;造福人民,是黨和政府的責任。」他強調,「必須破除人民幸福是黨和政府恩賜的錯誤認識」。
在處理烏坎事件上,汪洋沒有使用暴力,他讓村民選舉村領導,給海內外留下了深刻印象。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