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Abode Stock)
【看中國2025年8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孟浩綜合報導)近期中美關稅延遲90天的消息看似緩和,卻隱藏著供應鏈與科技領域的生死博弈。經濟學家向松祚警告,這不是和平信號,而是雙方搶佔命脈產業的最後窗口。時評人公子瀋直言,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秩序正被中國挑戰,叢林法則下,圍堵已成必然。這場貿易戰將如何重塑全球格局呢?
關稅延遲90天的真相 緩兵之計還是備戰窗口?
中美貿易戰的最新一波高潮源於川普(特朗普)政府的強勢政策。2025年4月2日,川普政府實施了對全球進口的10%最低基準關稅,這被視為「互惠貿易」的開端。隨後,3月4日因芬太尼危機,美方又對華加徵20%關稅,並延續第一任期內的301條款25%關稅,使得許多中國商品的總關稅率飆升至55%。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這一關稅結構已導致2025年上半年美國對華出口下降15%,進口下降20%,雙邊貿易額創下歷史新低。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對美出口同比下滑18%,影響波及電子、機械和紡織等多個行業。
上週,美方宣布將針對中國採購俄羅斯石油的額外25%懲罰性關稅延遲90天實施。這一決定引發全球猜測:是談判破冰,還是戰略拖延?根據網上流傳的一份向松祚內部講話(油管Tom財經頻道),他分析,這一延遲並非真正的停火,而是雙方加速在供應鏈、技術和規則上的布局窗口期。關稅只是表面籌碼,真正目標是遏制對方的關鍵產業。例如,美國正利用這一時期推動本土製造業回流,而中國則需應對潛在的貿易脫鉤風險。中美脫鉤被視為長期趨勢,源於美國的三重判斷:一是多年來對華貿易讓美國感到經濟上吃虧,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二是中國崛起威脅美國全球霸權地位;三是中美在制度和價值觀上的根本對立,無法調和。
公子瀋從更深層角度指出,美國建立的全球化秩序依賴其安全保障體系,包括600多個海外軍事基地和核保護傘。如果中國繼續挑戰這一秩序,如通過購買俄羅斯石油間接支持俄烏戰爭,美國的圍堵將進一步加劇。這一延遲可能是美方為供應鏈重構和技術封鎖爭取時間。根據路透社報導,如果不延遲,美國對華關稅可能飆升至145%,而中國報復性關稅則達125%,這將導致全球貿易成本激增。延遲或許是美方給中國的「最後機會」,但在叢林法則下,競爭是常態,握手只是暫時的策略。歷史回顧顯示,2018年貿易戰啟動以來,美國關稅已從平均2.5%升至27%,創下百年新高,這不僅影響中美,還波及全球供應鏈穩定。
此外,延遲背景中,俄烏戰爭扮演關鍵角色。中國作為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佔俄出口近半),其採購行為被美方視為對西方制裁的規避。這不僅加劇了美中緊張,還讓印度等國成為次要目標。向松祚警告,如果90天內無實質進展,貿易戰將進入更激烈階段,影響全球經濟復甦。
美國圍堵中共的底層邏輯 霸權與叢林法則
美國為何執意圍堵中共?公子瀋一針見血地指出,二戰後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秩序是世界和平的前提。這一秩序包括佈雷頓森林體系、WTO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保盟友間無戰爭發生,所有衝突幾乎都在全球化圈外。美國的600多個海外基地提供安全保障,核保護傘覆蓋盟友,而中國過去的發展正是得益於被納入這一體系。沒有中美建交和美國的技術輸出,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將大打折扣。然而,如今中國被視為秩序破壞者,尤其是通過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形成所謂的「反美軸心」——包括俄羅斯、伊朗和北韓——這破壞了全球安全基礎。
向松祚表示,大國競爭遵循叢林法則,美國認為中國技術創新和市場潛力將主導全球科技,成為新霸主。戰略學者米爾斯海默的觀點被廣泛引用:「大國競爭是零和遊戲,叢林法則主導。」美國過去幻想貿易能改變中國是天真錯誤,冷戰已開啟,甚至熱戰風險存在於南海。川普政府通過《無盡前沿法案》和《創新競爭法案》,聯邦巨資投入晶元、AI、生物技術等十大領域,旨在卡住中國命脈。根據哈佛大學報告,美國在AI、半導體和生物技術等領域仍領先,但中國在商業化方面快速趕上,如在新能源汽車和電池技術上已佔據全球主導地位。
俄烏戰爭進一步加劇圍堵。根據蘭德公司分析,戰爭已將歐洲與俄羅斯(及部分中國)隔離,推動美中競爭升級。中國能源依賴進口70%,馬六甲海峽一封鎖,其石油儲備僅夠兩個月,這是美國針對的致命軟肋。德國外交部長在2025年會晤中警告,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正影響美中關係。中國通過貿易為俄羅斯提供經濟支撐,抵消西方制裁,但這也讓美國加強次要制裁,如針對購買俄油的國家。
公子瀋則強調,如果中國繼續拉攏圈外國家,美國的回應將從貿易擴展到軍事和技術封鎖。全球動態顯示,2025年上半年,美國盟友如歐盟和日本已跟進對華科技限制,供應鏈重構加速。這不僅僅是經濟戰,更是霸權維護戰,美國不願看到其科技霸權旁落。
此外,戰爭的溢出效應顯著。S&P全球報告將俄烏衝突列為2025年頂級地緣風險之一,它加劇美中競爭,推動美國優先政策。向松祚預測,如果戰爭持續,美中脫鉤將加速,影響全球能源和糧食安全。
中美脫鉤的必然性 科技短板與戰略矛盾
向松祚認為,中美脫鉤是長期戰略,涵蓋貿易、教育、科技等領域。華為、中興和海康威視等企業已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大學交流受限。美國擁有軍事、美元、能源和科技霸權,中國缺乏反制殺手鐧,導致被動局面。科技短板是脫鉤的核心痛點。根據羅迪姆集團報告,中國在「Made in China 2025」計畫下雖取得進展,但關鍵領域仍落後:核心材料國內含量目標到2025年70%,但實際依賴外國技術。
具體來看,晶元領域光刻膠被美日壟斷,全球市場規模雖小,卻卡住整個產業鏈。航空發動機僅英美掌握,中國技術最多達美國70年代水平,C919商用飛機依賴進口發動機。生物技術方面,美國原創藥佔全球82%,每個新藥背後至少兩個諾貝爾獎成果,中國過去幾乎為零,雖最近在上海和深圳有進步,但原創能力弱。材料領域全面落後,華為創始人曾坦言,光刻膠就是瓶頸。RAND報告指出,在AI賽道,美國領先,但中國在計算能力和人才上快速追趕,2025年中美AI差距已縮小至5年以內。
公子瀋批評,中國進步依賴西方技術,教育和創新根基薄弱。精英階層80%將子女送往美國求學,卻公開反美,這凸顯「精神分裂」。向松祚還指出,全球最好大學70%在美國,中國並非教育強國。並且,俄烏戰爭暴露中方三大軟肋:能源依賴70%、糧食種子80%靠國外、金融體系若被SWIFT踢出,後果嚴重。
以下為中美在關鍵科技領域的差距(基於美國智庫「特別競爭研究項目」(SCSP)發布的《2025年中美技術競爭差距分析報告》):
領域 | 美國優勢 | 中國差距 | 影響 |
---|---|---|---|
半導體 | 設計與製造領先,台積電依賴美國 | 落後10-15年,依賴進口設備 | 供應鏈中斷風險高 |
AI | 模型創新與計算資源霸主 | 追趕中,人才流失嚴重 | 軍事與經濟應用受限 |
生物技術 | 原創藥82%份額 | 依賴進口,創新弱 | 製藥行業全球競爭力低 |
新能源汽車 | 電池技術部分領先 | 市場份額全球第一,但核心材料依賴 | 出口受關稅影響 |
航空航天 | 發動機壟斷 | 技術落後數十年 | 商用飛機依賴進口 |
這一差距源於歷史積累,美國研究以上科技技術百年,中國僅30年。脫鉤下,中國需正視這些短板,否則將永陷被動。
中美貿易戰的深層影響
關稅戰不僅是經濟損失,更是全球戰略重塑。向松祚預測,超過65%關稅即導致貿易脫鉤,80%是極限。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數據,美國關稅從2018年的平均3%升至2025年的27%,創百年記錄。這導致全球貿易成本上升5%,影響供應鏈穩定。中國出口下滑引發失業上升,預計2025年影響500萬就業;美國通脹加劇,但本土就業回流,製造業崗位增加10%。全球影響波及歐盟和亞洲,供應鏈危機因中國而起:稀土和藥品若集中在中國,美國擔憂被卡脖子,推動「朋友圈」重構。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2025年7月刊的分析文章《俄烏戰爭與全球貿易新格局》指出,俄烏戰爭重塑美俄關係,並間接惡化美中關係。中國的中立立場被視為支持俄羅斯,推動美國加強盟友協調。S&P全球報告稱,2025年地緣風險中,俄烏與美中競爭交織,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風險。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IIE)2025年6月發布的報告《中美貿易戰的經濟後果與未來情景分析》中預測,如果美中90天內達成共識,貿易戰或暫緩;否則,脫鉤將加速,影響全球經濟3%增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