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末年現怪物 老道嚇得魂飛魄散大叫凶兆(組圖)

作者:禾子 發表:2025-09-19 1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崇禎末年京城驚現巨雞,人心惶惶。(圖片來源:合成圖)

明朝末年,崇禎帝雖憂慮國事,但堅信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能挽回頹勢。明軍火器技術當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尤其以紅夷大炮著稱。明代工匠通過不斷仿造和技術創新,開展出鐵芯銅體炮的鑄造法,巧妙利用銅的較低熔點,先鑄造鐵芯,再以泥型或失蠟法覆鑄銅壁,使炮管壁更薄、重量更輕、成本更低且更耐用。

北京八達嶺長城博物館藏有崇禎元年(1628年)鑄造的前裝滑膛紅夷炮,管壁為鐵芯銅體,配備準星、照門和炮耳。崇禎十五年(1642年),吳三桂捐資鑄造全長約380厘米的「定遼大將軍」大炮,可能是國內現存最長的紅夷炮之一。北京首都博物館還有崇德八年(1643年)鑄造的「神威大將軍」,重量達3600斤,內徑14厘米,炮身長263厘米。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一門「定遼大將軍」大炮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定遼大將軍」大炮。(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紅夷大炮的鑄造技術與南北戰爭時期美國軍事工程師托馬斯.羅德曼(Thomas J.Rodman)發明的炮管中空冷卻鑄造法有相似之處,後者通過內部導入冷卻水,使鐵炮自內向外結晶,極大提高了炮管的耐用度。而明朝早在數百年前已運用鐵芯銅體的複合金屬鑄造法,巧妙利用銅和鐵的不同熔點製造出輕巧又堅固的長管火炮,技術先進遙遙領先羅德曼法數百年。

耶穌會傳教士將西方火炮理論傳入中國,崇禎三年(1630年),徐光啟的學生孫元化獲授登萊巡撫,提倡西洋火炮和科學訓練,起用多名信教官員,聘請葡萄牙軍官科雷亞作為顧問。孫元化的部隊成為明朝一支受西式軍事訓練、裝備先進火炮的精銳部隊。

但技術巔峰背後,是軍心渙散和官兵疾苦。這支本應被重視的精銳部隊,最終因一隻雞,引發了1631年吳橋兵變,導致明朝軍事和後金逆轉。

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女真首領皇太極率領大軍攻占大凌河城,明朝迫切需要增援。孫元化急令部下孔有德以八百騎趕赴前線增援。這支部隊雖是奉命北上,沿途卻得不到官府的給養。至吳橋時,風雪交加,百姓懼兵,紛紛閉門罷市。一士兵不耐饑寒,偷了當地望族王象春的一隻雞。對方要求孔有德將此士兵「穿箭遊街」,引發軍隊不滿,遂擁戴孔有德為主,發動吳橋兵變。

次年,在耿仲明的協助下,孔有德率眾占領了登州。孫元化被叛軍放還,但最終還是被朝廷斬首棄市。徐光啟多年經營的事業就此毀於一旦,一年之後也鬱鬱辭世。

崇禎六年(1633年),孔、耿二人投降後金,向皇太極宣誓效忠,皇太極在瀋陽親自歡迎他們。孔有德的歸順,不僅令後金獲得大量精良的西洋火器,而且得到全套鑄彈製藥的技術以及瞄準的知識與儀具。經搭配八旗步騎兵後,在當時即形成一支幾乎無堅不摧的勁旅。

此次兵變的起因在於明軍財政虧空導致的補給不足,士兵生活艱難,吃不飽才去偷了百姓一隻雞。

吳橋兵變不僅成為明朝軍事力量崩潰的導火線之一,也為後金軍隊的崛起提供了寶貴武器技術,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當初,崇禎帝聞知此變,心如刀絞,但國力已難挽回。京城瘟疫饑荒交織,百姓困苦,官場腐敗橫行。他雖親政革新,卻無力止損局勢。

一隻雞暴露了明朝的末路悲劇 但誰也沒想到冥冥中又出現了一隻雞

崇禎十年(1637年),京城忽然流傳出一件罕見的怪事:城郊一戶人家養出了一隻超乎常理的大公雞,白羽紅冠,體型驚人,重達四十斤。它站在院子裡,動作鎮定,眼神凌厲,氣勢完全不像尋常家禽。消息很快在城裡炸開了鍋,茶館裡、街巷裡到處都在議論。有人當神跡圍觀,有人當笑談,還有人半信半疑,偷偷給它撒米觀察它怎麼吃,想看看這到底是一隻普通雞,還是某種不祥之物,城中百姓驚懼與好奇交織。

不久,京師有位叫廷吉的道士趕來察看。他遠遠看了一眼,便面如死灰、淚流滿面,聲音發顫地說:「《山海經》裡記過這種怪鳥,叫『鷔』,白羽紅冠,一出現就意味著國家要遭殃。這是亡國的凶兆,禍在大明!」這一席話一出,有人立刻嚇得拜倒,也有人搖頭冷笑,認為什麼預言預兆都是騙人嚇唬人的把戲。不出幾日,街頭的議論越來越多,人心惶惶。

宮裡也聽到了這則傳聞。崇禎皇帝那陣子也鬧心,但他並不願聽信這些讖緯和怪談。在一次朝議上,崇禎的態度很明確:讖言不足憑,他想和眾臣一起等待王朝翻盤的機會。

然而天命難違、風雲莫測。壓垮大明的連環擊接踵而來:連年災荒、河道決口、瘟疫流行、稅賦加重、財政吃緊,外侵不斷。這時文武之間難以調和的猜忌又相繼爆發了。有人主張出戰,有人主張守成,彼此互不服氣;上上下下的密奏裡摻雜了責任推諉和個人算計。崇禎在夾縫裡用力,他更換將帥以求立竿見影,卻一次次摧毀了軍中的信任,人心變得緊繃、敏感、易碎。傳來深宮的多半是壞消息,或者更壞的消息。

巨雞的傳聞沒有消失,還在京城四處遊走。有人說它半夜自鳴,像哭;也有人說它後來被人偷偷藏起來,或者在饑荒中被分食了。沒人能確認巨雞的下落。留下人心中疑惑:這是天命,還是人事?是妖異作祟?


李自成像。(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頭旌旗搖晃。那天,煤山上的風很大。崇禎回望紫禁城,回望那些批不完的奏章、趕不齊的糧餉、換不定的將帥,以及宮裡的人和無數被風吹滅又點燃的燈。他在絕望裡做出了最後的選擇,用自己的死給王朝畫上句號。大明的歷史停在那一刻,巨雞的故事,像黎明前的一聲哀鳴,流傳至今。


「定於一尊」必亡於「一尊」?(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那只巨雞的異象預言與被偷的家禽引發的兵變,映射著那個時代的風雨飄搖。一邊是軍備力量的輝煌夢想,一邊是治國無力與民心的破碎。天象與人禍交織,昔日盛世灰飛煙滅。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