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領導的工黨政府今(26)日拋出震撼彈,宣布計劃推出一套全國性的免費數位身分證系統。此舉不僅旨在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英國的非法移民問題,更被描繪為推動英國社會全面數位化、提升公共服務效率的關鍵一步。(圖片來源:Matt Cardy/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領導的工黨政府今(26)日拋出震撼彈,宣布計劃推出一套全國性的免費數位身分證系統。此舉不僅旨在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英國的非法移民問題,更被描繪為推動英國社會全面數位化、提升公共服務效率的關鍵一步。
核心目標:斬斷非法移民
此次數位身份證計畫最主要、也最具政治迫切性的目標,是遏制非法移民。根據政府聲明,新的數位身分證將成為在英國境內「證明工作權利的強制手段」。這意味著未來任何雇主在聘用員工時,都必須透過掃描求職者的數位身分證來驗證其合法工作資格。
此政策的核心邏輯在於打擊吸引非法移民進入英國的關鍵「拉力因素」(pull factor)——賺取金錢的可能性。目前,儘管法律規定雇主有責任檢查雇員的身份文件(如護照、生物辨識居留許可等),但現行系統存在諸多漏洞。偽造文件技術日益精進,使得雇主難以辨別真偽;此外,部分雇主為節省成本或因疏忽而未嚴格執行檢查,為非法勞工創造了生存空間。
新的數位身分證系統旨在徹底改變這一局面。透過與內政部(Home Office)的數據庫即時連線,雇主只需簡單的掃描操作,即可獲得一個明確的「是」或「否」的答案,從而極大地降低了聘用非法移民的風險,並將查核責任的複雜性從雇主轉移到一個標準化的數位流程上。政府相信,一旦非法居留者無法找到工作、切斷其經濟來源,英國對他們的吸引力將大幅下降。此舉被視為在脫歐後及面臨英吉利海峽偷渡潮壓力下,工黨政府展現其解決移民問題決心的強硬表態。
簡化公共服務與提升公民便利性
除了針對移民問題,政府也大力宣傳數位身分證將為普通公民帶來的諸多好處。首相施凱爾稱其為「英國的巨大機會」,將為民眾生活帶來「數不盡的好處」。其核心理念是打造一個統一、安全、便捷的數位身分,以簡化公民與政府及私營機構之間的互動。
這套儲存於個人手機中的數位憑證,將有望取代目前繁雜的實體文件驗證流程。具體而言,其應用場景十分廣泛:
- 申請政府服務: 無論是申請駕照、註冊托兒服務、申領社會福利(如Universal Credit),還是查詢個人稅務紀錄,未來都可能不再需要反覆提交護照、地址證明、出生證明等多種文件,只需透過數位身分證即可一鍵授權,完成身分驗證。
- 醫療保健: 在國民保健署(NHS)系統中,數位身分證可以作為快速驗證病人身分、調閱病歷的工具,減少行政錯誤,提升就醫效率。
- 年齡驗證: 在購買菸酒或進入有年齡限制的場所時,民眾無需再出示含有過多個人資訊的駕照或護照,只需透過數位ID出示經加密的年齡符合證明即可,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
- 金融與商業活動: 開設銀行帳戶、租賃房屋或簽訂手機合約時,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利用此系統快速完成「認識你的客戶」(KYC)流程,縮短審核時間,提升用戶體驗。
這個願景的基礎是「一次告知」(Tell Us Once)原則,即公民只需向政府提供一次個人資訊,便可在授權後於不同部門間共享,免去了重複填表的麻煩,從而打造一個更高效、更便民的數位化政府。
歷史脈絡:從抗拒到接納的態度轉變
英國社會對「身份證」一詞向來抱持著根深蒂固的懷疑與抗拒。這種情緒源於對國家權力過度擴張、公民自由受到侵蝕的擔憂,認為強制性的身份證是「老大哥」(Big Brother)式監控社會的開端。
最著名的前車之鑑是21世紀初,時任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的工黨政府曾強力推動一項包含生物特徵資訊的國民身分證計畫。該計畫在當時引發了劇烈的社會反彈,被批評為成本高昂、侵犯隱私且不切實際。最終,該計畫在2010年被新上台的聯合政府廢除,成為英國近代政治史上一次代價高昂的失敗嘗試。
然而,時至今日,多種因素似乎正在改變英國公眾的態度。近期的民調顯示,支持引入某種形式身分證的民意正在上升。這背後的原因可能包括:
- 對移民問題的持續擔憂: 越來越多的民眾將身分證視為管理邊境和控制非法移民的有效工具。
- 數位生活的普及化: 智慧型手機、網路銀行、電子支付以及COVID-19疫情期間使用的NHS數位通行證,已經讓民眾習慣於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數位憑證來證明身分或資格,降低了對數位化身分管理的心理排斥感。
- 對便利性的追求: 公眾對於簡化繁瑣的行政手續有著強烈的需求,數位ID所承諾的便利性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施凱爾政府此次特意強調該數位身分證將是「免費」且基於「手機」的,顯然是為了與過去那套昂貴且強制攜帶實體卡片的計畫做出區隔,試圖消解公眾的疑慮。
潛在挑戰與社會疑慮
儘管前景誘人,但數位身分證計畫的推行之路注定不會平坦,它面臨著來自技術、社會和倫理層面的多重挑戰。
- 隱私與數據安全: 這是最核心的疑慮。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公民數據庫,無疑將使其成為國內外駭客和敵對國家勢力攻擊的頭號目標。一旦數據洩露,後果不堪設想。如何設計一個無法被輕易破解、權限管理嚴格、數據使用透明的系統,將是對政府技術能力的極大考驗。
- 數位排斥風險(Digital Exclusion): 雖然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很高,但仍有部分群體——特別是老年人、低收入者、殘疾人士或居住在網路訊號不良地區的民眾——可能沒有智慧型手機或不擅長使用數位設備。政府必須確保提供一個功能對等、易於使用的非數位替代方案,以避免創造出一個「數位下層階級」,使其在獲取工作和公共服務時面臨新的障礙。
- 「功能蠕變」(Function Creep)與公民自由: 民權組織擔心,一個最初僅用於工作權利和公共服務的系統,其功能可能會在未來被逐漸擴大。人們憂慮政府可能利用此系統來追蹤公民的行動、監控其消費習慣,甚至將其與執法、社會信用評分等系統掛鉤,從而對公民自由構成潛在威脅。這種「滑坡效應」是反對者最強烈的論據之一。
- 執行成本與技術難題: 這類大型政府IT專案向來以超出預算和延期交付而聞名。儘管對公民免費,但整個系統的研發、部署、維護以及後續的運營成本將是天文數字,最終仍由納稅人承擔。如何確保專案的順利實施,避免重蹈過去失敗IT計畫的覆轍,將是政府面臨的嚴峻挑戰。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