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常喊腿痛?中醫師解密生長痛真相(組圖)

認識小朋友的生長痛

作者:葉慧昌 發表:2025-10-02 1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小孩
大約有15%的小孩會有生長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生長痛是大家熟悉的名詞,但對於其病因、症狀、治療,卻未必弄得清楚。一知半解的結果,使得父母對於小朋友的「痛」,不是緊張過度,就是過於輕忽,延誤治療。

是生病還是生長痛?

生長痛必須是找不到其他可能病因之後,才能下這樣的診斷。所以,身為父母的要注意,最近小朋友是否有跌倒撞傷?那疼痛可能是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是否有發燒或局部紅腫?那可能是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蜂窩性組織炎;是否有體重異常減輕、臉色蒼白、老是疲倦?那要懷疑血友病、白血病或其他腫瘤。此外,有的小孩是心理障礙,裝病不想上學。如果以上的原因都不是,檢查也查不出甚麼毛病,才可以診斷為生長痛。

大約有15%的小孩會有生長痛。生長痛雖是伴隨成長而來的痛,但卻未必是成長過快所造成的,因為最常出現生長痛的年齡是3到5歲及8到12歲之間,這並不是人體線性生長快速的時期。所以生長痛的真正機轉,至今未明,只能說可能在關節活動性大、運動量大、容易肌肉疲勞,或因創傷、心理情緒原因,甚至對一些食物過敏的小朋友,比較容易發生。所以生長痛又稱為「兒童時期良性肢體疼痛」。

生長痛的特徵

生長痛的部位以下肢,尤其是大腿前側、小腿肚或膝蓋後方最容易發生,少數人則痛在雙側手臂或腹股溝附近。生長痛的痛處常是雙側性的,而且多半在肌肉軟組織比較深部的地方,如果是關節或骨頭的痛,那機會就不大了。

生長痛通常是在下午或傍晚發生,有的小朋友則是在半夜痛醒而號啕大哭,可能會持續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此時,父母應該好言安慰,並可在局部給予熱敷及按摩,萬一真的很痛,只好服用止痛藥來緩解。

中醫
中醫依體質調養脾胃、肝腎,並輔以藥方改善症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醫如何看待生長痛

依據中醫觀點「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而小孩成長過程的障礙,不外乎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而且中醫強調腎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所以治療筋骨的痠痛常需調養肝腎,治療肌肉的痠痛常要調理脾胃。例如體力差、常流汗、容易感冒、胃口差、大便拉稀、睡覺常流口水的,屬脾胃虛弱,應以六君子湯或參苓白朮散來加減。又如常頭暈、腰膝痠軟、筋骨易扭傷、長不高的,屬肝腎不足,應以六味地黃丸或獨活寄生湯來加減。由於生長痛常在夜裡發生,中醫認為夜間入陰屬寒,故體質偏寒者可加入川烏、桂枝等藥來溫經散寒止痛。而且夜晚血液循環欠佳,可能有瘀,故可酌加丹參、川七等藥祛瘀止痛。總之,只要治療得當,不僅可以緩解生長痛,還能促進成長發育,豈非一舉兩得!

(作者為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文章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



責任編輯:王欣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