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若忽視治療,恐導致肩膀活動受限或慢性疼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不少患者對五十肩心存僥倖,認為「會自己好」。然而,徐子恆醫師在《五十肩,一定治得好!》一書中提醒,雖然部分人可能自行好轉,但若忽視治療,後續可能留下活動受限或慢性疼痛。
五十肩會自己好嗎?
有些五十肩患者最終會自己好轉,但情況因人而異。
典型來說,五十肩若不治療可能經歷疼痛期、冰凍期、解凍期三個階段:起初幾個月劇痛難眠,接著肩膀變得非常僵硬,痛感可能減輕,最後經過一年甚至更久慢慢恢復一些活動度。然而,「自己好」常常只是疼痛減輕,但肩膀仍然活動不良。
研究指出,五十肩長期不治療,約有10%至15%的患者可能留下肩膀活動度永久受限;也有20%至30%的人可能持續出現慢性疼痛或夜間痛,並伴隨肩部肌肉萎縮、肩頸代償緊繃與動作失衡,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臨床上,我們遇過一些患者一開始期待五十肩自行痊癒,結果拖了兩年肩雖不痛但舉不過肩膀,最後還是得來治療。
所以,與其消極等待多年,不如積極治療,加速且完善地恢復肩關節功能。
五十肩的病程自然週期有多久?
五十肩的自然病程長短不一。大多數人在1~3年左右可能疼痛逐漸減輕並部分恢復活動,但也有報告顯示長達11年都還沒完全好!每個人情況不同,無法預測你是哪一種。
總之,五十肩不是幾週就會好的小毛病,它可能纏鬥很久,需要心理準備和耐心面對。積極的治療和復健可以縮短這個漫長的病程,讓你不用苦熬多年。
復健運動是五十肩治療的重要基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五十肩要怎麼治療?
五十肩的治療方式包括復健運動、藥物注射和手術介入等,依嚴重程度而定。對於輕度或中度的五十肩,通常建議透過規律物理治療和復健運動來改善肩關節活動度,搭配止痛消炎藥物控制疼痛。
多數人認真復健約3個月後會開始見到成效。如果屬於頑固的重度五十肩,醫師可能會建議進一步治療,例如關節鏡下沾黏鬆解手術、麻醉下鬆動術,以及改良式的肩關節囊擴張術。
不管採用哪種治療,治療後仍需一段時間復健,才能維持效果,避免關節囊再次沾黏。簡而言之,五十肩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保守復健到侵入治療都有工具可用,醫師會依你的情況調整最合適的方案。
肩膀痛、手抬不高就是五十肩嗎?
不一定!肩膀疼痛抬不起來固然是五十肩的典型表現之一,但並非所有肩痛都是五十肩。
肩痛可能由很多原因引起,例如肩膀肌腱發炎撕裂(旋轉肌袖損傷)、肩峰下滑囊發炎、鈣化性肌腱炎,甚至頸椎神經壓迫、心臟病或肺部問題都有可能造成肩膀疼痛。
五十肩通常除了痛之外,還會有明顯的肩關節活動角度受限(尤其是外轉、內轉和外展方向都卡住)。臨床經驗上,我們也碰過患者本以為是五十肩,結果檢查發現是肌腱撕裂,需要不同的治療。
所以,當出現肩痛抬手困難,最好由醫師做詳細評估,確認是否真的是五十肩,才能對症下藥。
只有50歲以上的人才會得五十肩嗎?
五十肩這個名字讓人以為只有50歲左右才會得,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五十肩好發年齡的確集中在中年,但並沒有嚴格年齡下限。
一些40出頭的朋友也可能出現類似的肩關節沾黏問題,因此在國外也有人稱「四十肩」。另外,超過60歲的人還是可能罹患五十肩,只是這個年齡階段的肩痛也可能和退化性關節炎、肌腱問題混雜,需要專業判斷。
患者常問:「我都過了60歲,不是五十肩吧?!」其實不然,6、70歲的人也可能因肩關節囊發炎而肩膀變僵硬。
總之,五十肩並非50歲的專利,40歲以上族群都應該注意肩膀健康。年齡只是參考因素,更重要的是症狀和病程表現來判斷是不是五十肩。
(本文摘新自然主義出版社《五十肩,一定治得好!》,作者:徐子恆。)
来源: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