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紫金研帖〉 記錄和蘇軾的一段往事(組圖)

作者:靜容 發表:2025-11-17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三希堂法帖(十四) 冊 宋米芾書紫金研帖
「宋四家」之一米芾愛硯成痴,圖為〈紫金研帖〉。

米芾(1051~1107年),原名黻,字元章。祖籍太原,遷居襄陽,號稱「米襄陽」。曾任南宮員外郎,故人稱「米南宮」。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收藏家、文物鑑賞家。書法和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為「宋四家」。硯臺是「文房四寶」之一,自古許多文人皆愛硯。〈紫金研帖〉記下米芾和蘇軾二個愛硯之人來往的一件事,但不知最後結果如何。

清三希堂法帖(十四) 冊 宋米芾書紫金研帖
硯臺是「文房四寶」之一,自古許多文人皆愛硯。

清三希堂法帖(十四) 冊 宋米芾書紫金研帖
〈紫金研帖〉記下米芾和蘇軾二個愛硯之人來往的一件事。(以上圖片來源皆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米芾愛硯成痴 得紫金硯寫〈紫金帖〉

米芾愛硯成痴,著有《硯史》一卷。內容論石之當以發墨為上、石質之堅軟,並詳述26種硯材,「對端、歙二石,辨之尤詳。」

紫金石是唐宋時即負盛名的製硯名石,分為琅琊紫金、吉州紫金、壽春紫金。某日,米芾收藏到一方紫金硯,欣喜異常,極為珍愛,於是書寫一帖來記錄此事。〈紫金帖〉,又稱〈鄉石帖〉。米芾50歲所寫,釋文:「新得紫金右軍鄉石,力疾書數日也。吾不來,果不復用此石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米芾也在所著《寶晉英光集》中曰:「吾年老才得紫金石,與余家所收右軍硯無異,人間第一品也,端、歙皆下。」

米芾〈紫金研帖〉記錄和蘇軾的一段往事

米芾〈紫金研帖〉,行書,紙本。縱28.2公分,橫39.7公分,為其著名書法佳作之一。

北宋大文豪蘇軾(1037~1101年)也愛硯。「平生字畫為業,硯為田。」蘇軾人品佳、心胸寬廣,對後輩米芾的書法詩文不吝讚賞。他雖仕途不順,一再被貶謫,但兩人經常詩文往還,頗具交情。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宋徽宗於即位之初大赦天下。相傳蘇軾遇赦後,自海南儋州北上,五月專程抵達真州(江蘇儀徵)拜訪米芾。兩人相談甚歡,米芾取出珍藏的謝安〈八月五日帖〉,請蘇軾題跋。蘇軾離去的時候,借走了米芾心愛的紫金硯。

怎料,沒多久蘇軾就染病不起,體力日衰,一個多月後竟卒於常州。米芾聽說蘇軾臨終前囑咐兒子,將自己借給他的紫金硯一起陪葬。他嚇壞了,趕緊寫下〈紫金研帖〉,欲索回名硯。但是,紫金硯最後歸於何處?史書並無記載。

〈紫金研帖〉釋文:「蘇子瞻攜吾紫金研去。囑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歛。傳世之物。豈可與清淨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紫金研帖〉靈活自然 技法純熟

米芾師承廣泛,擅楷、行、草、篆、隸諸多書體。其中,以行、草書的成就最高,是宋代「尚意」書風的代表人物。他表示自己是提取各書家之所長,四面出鋒,自創新法。

米芾勤於練字,書法風格跌宕瀟灑、痛快沉著。他認為寫書法貴在執筆,輕執筆管,心手自然空虛,運筆疾速。自謂「刷字」,運筆時「萬毫齊力」。〈紫金研帖〉靈活自然,技法純熟,堪稱「刷字」的書法代表作。帖中有許多筆畫都略去轉折,形成圓弧,例如「子」、「攜」、「吾」、「物」、「豈」等。宋代以後的一些書法大家,都深受米芾書風的影響。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