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2月01日讯】一则被官媒证实的消息,震惊了海内外的新闻界,人民网北京11月5日电称,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近日,辽宁省纪委对辽宁省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史联文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此前,今年2月间有媒体报道称,微博中有不少用户传称辽宁广播电视台台长史联文已经被“双规”。对此,2月20日晚,辽宁广播电视台官方微博曾发布消息称,此消息并不属实,史联
原来,辽宁省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薄熙来及其死党势力崛起,成长以及疯狂的地方,虽然他一直遭到以闻世震为首的地方势力的顽强抵制,但总体上来说,薄熙来善于玩弄媒体,故在新闻界占绝对优势,他的人马渗透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等各个领域,而辽宁电视台在薄任省长之后,更是全线沦落,主要掌权的传媒采编和领导人员,大都对薄抱有上升的希望,并企图靠上“保护伞”,而攀上更高的地位,史联文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因此,当“保护伞”薄熙来倒了,以前多年积累的问题,就像鼓出的脓包,一瞬间破了,而关于史联文被捕的消息,不过是流出的脏血。最初,他们想千方百计地加以遮掩,并有望其“软着陆”,少出丑,但随着薄案的进展,真相逐渐大白,牵扯的人事较多,正可以被对立派所利用,尤其是陈同洲案发引发的與论形势,官方找到了可以一剑双雕的机会,于是,史联文案就捂不住了。
薄熙来的心腹
其实,史联文在辽宁的新闻界,是“老前辈”,他报道了许多重大政治经济等事件,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自己本身也成了名人,不过,仅限于辽宁省的范围。他的简历是这样写的:史联文,1952年5月13日生,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78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1998年中国社科院新闻与大众传媒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辽宁电视台新闻部记者、新闻部主任、新闻中心总监、副台长、常务副台长、台长兼总编辑、辽宁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等职。
知情者透露说,假如薄熙来当了总书记,史联文就肯定是中央电视台长,可见他与其关系非同一般,这是因为他曾是社科院的研究生,他的亲身经历和生活道路,以及后来的工作,易于他攀上薄熙来的“贼船”,消息人士举例说,史有一次借新闻发布会之际,和薄套近乎,敬称他为“学长”,的确,薄熙来当过社科院的新闻研究生,而史也类似,目击者看到薄的脸色很高兴,但据我所知,薄对史感兴趣,出于功利的实用主义目的,他要进军中南海,既要在声势上压倒闻世震,也要遮掩更多的贪腐丑闻,还需笼络更多的媒体人才,而史联文的资历,能力和知名度,忠诚度,都与薄熙来对接。两人一拍即合。
当然,史联文也很精明,与政界等许多高官都来往密切,比如,历任的省委宣传部长都能摆平,他不仅制作电视节目是行家里手,而且善于平衡和利用各种关系,特别是长于贿赂一些高官,比如,李长春,焦某,张某,等等,而且,还言听计从地有意给好色的薄熙来,提供机会,介绍电视台的美女佳人,并利用人事安排的大权,暗示,指点,欺骗,巧妙地逼其就范,不过,名主持美女王某某,勇敢地抵御了薄熙来的诱惑,是一个少有的例外,这在上个世纪已是辽台的美谈,但史联文不高兴,给王脸色看,后来,王不得不调离辽宁台,还发表了宣言式的寓意深刻的“博文”,她去了中央电视台作播音员工作至今。我曾在《前哨》发表《薄熙来的性丑闻》一文披露了一点点,而对上了薄床的人,却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而冷藏下来,即便对王某某也未透露全名。
有意扶持薄的死党
史联文如鱼得水般地操控辽宁电视台,主要得利于中国的新闻体制,由于是独家经营,他的权力相对集中,令人垂涎,因为辽台是官媒,既刊出新闻报道,又承揽广告,所以名利双收,每年的广告进账都是数以亿计,“回扣”也是天文数字,故史联文交往各界有胜人的优势,比如,电视台的主持人成名快,吸引力强,成千上万的“美眉”趋之若鹜,史就一方面送人情,专见领导推荐的,博得上级的欢心;另一方面也受贿敛财,有时也贪色,接受“潜规则”,但史联文的精力主要放在寻找官场的“新主子”上,因为他深知权力是上级给的,有权就有一切,故对“政治新星”薄熙来崇拜倍至,他不仅安排各个部门,制造了许多吹捧薄熙来的假新闻,竭力虚构他的“帅哥”形象,为他往上爬大造與论,而且对薄熙来的死党赵本山等人,也全力支持。
消息人士说,在铁岭起家的赵本山,以低俗的“二人转”,占领辽宁台文艺部,并进军“中央台春晚”,成了一绝,不仅名声在外,而且财源滚滚,这一切均与史联文有关,史下令辽台包装,策划,虚构,炒作赵本山,使他涉足文艺界,商界以及政界,能呼风唤雨,赵在沈阳搞的“大舞台”位于商业街的热闹处,政府非常看重,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每天都在以档次很低的“二人转”欺世盗名和大肆敛财,而薄熙来是赵的老领导,老哥们,史联文怎能不看主子的脸色行事呢?
故事的起因先是薄熙来扶持赵本山:当大连“黑老大”许某的歌舞酒楼因为卖淫贩毒而出事时,薄熙来盘踞在公安的“内线”,故意向其通风报信,使许老板逃亡美国,而留下中山路的这家娱乐场所,立即换了牌子叫“中国城”,经常在香格里拉酒店包房的赵本山,成了新的股东,他的营业场所里,一切如旧,生意兴隆。此外,赵在大连还经常出现在薄熙来支持者搞得宴会上,借机讲一些很有煽动力的令人肉麻的话,这些言词都是故意叫薄的耳目上传的,所以,薄熙来要是梦想成真,赵本人当个文化部长,绝非不可能,这与史联文相类似,辽宁新闻界的知情者说,他们是一根线上的蚂蚱,一点不假。
后来,薄熙来介绍和喜欢的人,包括一些有钱的“土豪”,都被辽宁台包装成了企业家,有不少“土财主”,“黑老大”都摇身一变,成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史联文经常在公开或私下的场合,引见一些人互相认识,其中官员与老板往往相见恨晚,都对老史这样穿针引线的“恩人”感激不尽,不论他们如何权钱交易,都不怕查办,因为薄熙来是他们共同的“遮阳伞”。
据传,有这样一个故事比较典型:上个世纪中期,薄熙来研究與论不只局限于媒体,他深知出租车的重要性,因为有钱人出差每到一地,必坐出租车,而司机的言论往往抢占“第一印象”的高地,故薄下令大连出租公司由死党林某主掌大权,亲自授令出租车变为“蓝灯的士”,统一着装,统一台词,统一经营,全是胡编乱造的歌功颂德的内容,薄熙来就是他“爹”。而事先收买和拉拢林某,薄熙来的秘书车辉等党羽绞尽脑汁,他们与史联文联系,台长下令邀请林总到演播室作嘉宾,不仅竭尽自我吹捧,节目黄金时间热播,而且,回程还安排一美女主持陪行,从沈阳返回大连,他们就你情我愿地“爱”上了,此后不久林某离了婚,抛弃了糟糠之妻,娶了主持人某某当太太,闹得满城风雨,薄熙来一听乐了,他知道从此“蓝灯的士”成了“信息传播台”,果然,有关薄熙来的成绩传得漫天飞,凡是去大连坐“蓝灯的士”的客人,都听到了薄熙来的丰功伟绩,而林某也当上了局级干部。这真是“贪天之功归己有”,很少有人知道其内容是林某抱着感恩之心,找报社记者草拟的,后来,2001年初,林某成了薄熙来上任省长时群众聚集欢送的召集人,那天他才是幕后主要组织和策划者之一,但知情者说,这些恶心人的破事,史联文心里应该清楚。
杀妻敛财,无恶不作
消息人士说,史联文刚参加工作时表现得很纯朴和敬业,但随着权力上升,很快被声色犬马拉下了水,尤其是靠上薄熙来等一些官员后,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根本听不进下级的奉劝和批评,时常认为做什么事都无所谓,由于他看尽了官场的黑暗和金钱的魔力,故一方面假惺惺地报道反腐倡廉,一方面暗中行贿受贿,为了保住官位,他必须用钱买官,而辽宁电视台已严重的腐化了,这家电视台已变得商品化,花钱买名声是流行的规则,当年坑害老百姓的“蚁力神”等老板,都与薄熙来,史联文,赵本山等人有关,而不断爆出天大的事,之所以常胜不倒,就是因为“黑老大”是薄熙来。
知情者滔滔不绝列举史联文罪行,如果都写出来,一定是独家猛料,但笔者毕竟不是凭一面之词和想像,妙笔生花的作家,思虑再三还是割爱,这一系列的传闻有待案件进展后法庭的证实。其实,史联文杀妻嫌疑,包养情妇,受贿,行贿,贪污,挥霍公款上亿等传闻,在辽宁台,以至社会各界都不是新闻,有关部门也受理举报要查,但每一次,史联文都能摆平,他巴结薄省长,也投靠李长春,他与李长春的心腹,原曹伯纯的秘书张某也有深交,虽然张某在大连市委政研室工作时,曾受薄熙来及其死党的排斥,但其任辽宁省委宣部长后,也“好了伤疤忘了疼”,与薄一样见利忘义,给史联文充当“保护伞”。同时,另一位记者出身的官员焦某与史联文也有密切往来,总之,“史联文案”是辽宁省新闻界权钱交易黑幕挑开的一扇窗户,它集中展示了现有体制下,记者的尴尬处境和一部分媒体人士的沉沦和堕落。
如同薄熙来一样,如果有效力实在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史联文从第一次贪腐枉法之时,就应当败露和受到查处,也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贪腐有人投其所要,好色有下级奉迎,杀妻有人遮掩编故事,出事有上级领导谎言惑众,这一切与薄案几乎一个“版本”,与其说一个新查出的“苍蝇案”,不如说是薄熙来的“老虎案”身上的皮毛,正因为靠山倒了,党内的对立派或政敌,急需找到一个反击媒体“扒粪”的典型,来恐吓所谓的大v们,正好想起了史联文,难怪知情者说,不久后会公布庭审的情况,不过,不会完整的,因为官方一贯是告诉他们想让老百姓知道的案情,而法院是“胜利者的法院”,但就事实本身来说,史联文一点也不冤。类似他的人逍遥法外,也是大有人在。
2013年11月12日于多伦多大学梅西学院。
香港《前哨》杂志2013年12月号首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所有的平面媒体,包括书籍,杂志等转发和引用需经作者书面授权。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