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的消费并没有大幅度增加,不可能因此推动GDP增长。(图片来源: Cheng Xin/Getty Images)
2023年全年,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前一年同期上涨0.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则较前一年同期下降3%。可奇怪的是,中国的国内生产毛额(GDP)却成长了不少:2023年中国的GDP年增5.2%。根据近期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全年,CPI年增率也仅为0.2%,几乎谈不上成长,也就是说2023年和2024年的两年时间里,CPI没有涨,PPI则是年比再度下降2.2%,也就是两年里一直都处于下降的状态。从2024年初到现在,中共各政府部门都是在鼓吹要保证GDP5%的成长指标,即2024年GDP要成长5%。这里的关键背景点在于,从2023年到2024年,中共央行还一直在降息。于是,又一类中国“经济奇迹”出现了……
纵观历史,全世界除了共产中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CPI和PPI连续两年都没有成长甚至出现下降,且银行利率也在不断下降的背景下,GDP却会出现成长。当年的日本、现今的美国在预言经济衰退时的口径基本上都一致,即只要CPI、PPI增长停滞或下降、甚至出现连续下降的情况,GDP数据都会显著收缩。我们以美国为例,2023年美国的CPI平均成长2.5%,PPI平均成长3.0%,所以当年GDP整体成长2.8%。2024年CPI平均成长2.7%,PPI成长3.0%,所以预估2024年GDP成长规模为2.7%左右,这其实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的因果逻辑。但在中国就完全不是这样,中国的CPI成长停滞,PPI连续下降,同时还在降息,但中国的GDP却在成长。这可是世界经济史上从未有过的反常现象。
经济常识告诉我们,只有各项相关经济指标都改善、成长了,GDP才有可能正成长。但在CPI不长PPI也不成长,银行利息又在下降的情况下,一国的GDP如何成长?放眼世界,这种有违常识的经济成长模式还不曾出现过。于是,我们把这个问题交给人工智能(AI)进行了一下测试。AI给出的答案是,在CPI、PPI成长停滞或是下滑的前提下,只有具备以下几种情况才有可能出现GDP的成长:
首先,国内消费驱动的成长。如果通膨维持稳定或为零,但居民的名义收入成长(如薪资成长、就业增加),消费能力可能增强,而利率下降又使得借贷成本更低,居民可能增加消费,尤其是增加耐用消费品或住房等大额消费的支出,从而推动GDP成长。人所共知的是,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正在下降,失业在增加,民众收入也在明显下降,房价也在下跌,即使按照中共官方发布的数据,2024年1~12月,全国的消费同比成长也只有3.5%,并没有大幅增加。因此,这个前提难以成立。
其次,投资驱动的成长。投资包括两方面: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低利率环境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可能鼓励企业进行资本投资,如扩产、技术升级等,并推动经济成长。此外,政府可能利用低利率环境增加财政支出,特别是基础建设,带动GDP成长。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增仅3.2%,而固定资产投资在2023年的GDP占比为5%左右,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只成长3.2%,并未出现大幅成长的现象,因此,这种可能性也不存在。
第三,出口驱动的成长。因外部需求增加,即使国内物价指数停滞,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可能带动出口成长,国际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进而贡献GDP。可是,中国官方已经公告的2023年国际贸易顺差年增率仅为3%左右,没有出现大幅增加的情况,所以这个可能性也被排除了。中国官方刚刚公布的2024年外贸顺差超过7兆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增长64%,这可能是今年唯一对GDP成长做出最大贡献的指标。
第四,货币贬值效应。在低利率环境下,如果货币贬值,这可能会提升出口竞争力,进而带动经济成长。就让我们来看看过去两年的历史数据。2023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USD/CNY,在岸汇率价格)最高值出现在9月8日的7.343元人民币,最低为1月13日的6.703元,在此期间平均水准为7.0774元,当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仅仅上涨2.62%。2024年的汇率最高值为12月30日的7.2991元,最低为9月26日的7.0105元,在此期间的均值为7.1812元,当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仅上涨 3.1%。两年间美元平均升值幅度只有区区的1.46%。所以,如此小幅的汇率波动范围无法从本质上提升外贸出口的竞争力,而上述的2023年全年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指的还是对全球经济体的贸易顺差,并非仅仅针对美国。因此,说单靠货币贬值效应撬动了GDP的成长,显而易见是说不通的。
第五,科技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即使物价水准和利率都维持低位,生产力的提升(如透过技术创新、管理改善等)仍可能推动经济总产出的成长,也就是有大量的低附加价值产业转向高附加价值产业,导致高附加值引导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大幅增加,生产效率亦大幅提高,但这一点在中国并没有出现。实际情况却是,前几年在国内经济领域排名靠前的高附加价值科技产业,现在竟又重新被烟酒糖茶、基础能源及金融业取代,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排名越来越靠后,高附加价值科技产业的占比也大幅下降。所以,这个条件也并不存在。
责任编辑:宇真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