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 三共论预言揭秘的真相(一)(组图)

作者:陈静 发表:2025-05-11 22:1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故宫
 故宫博物院正门 神武门 (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维基百科)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爆发,冯玉祥倒戈直系,联合段祺瑞发动政变,软禁总统曹锟;11月5日,随后逼迫溥仪迁出紫禁城,结束了满清皇室在北京最后的皇权。

当冯玉祥毁约下令驱逐溥仪离开紫禁城时,郑孝胥极度悲愤,认为这是对皇统与华夏礼制的亵渎。他曾留下言论:“今之共和,不足信也;华夏当有主也!”

这场政治剧变,不仅改变了中国北方的军政格局,也直接冲击了溥仪身边一批重要人物的命运,其中就包括郑孝胥与王国维。甚至包括国民党未来的命运。

郑孝胥在出逃的路上,愤然提出著名的“三共论”预言:“大清亡于共和,共和将亡于共产,共产则必亡于共管。”这段政治预言,简明扼要、掷地有声。它所暗示的政局演变,直到今天仍让人捉摸不透。

第一句“大清亡于共和”在他说这话时,是已经发生的事了。而第二句“共和亡于共产”,在郑孝胥此言之后的25年,也就是他死后的11年,都成为事实。预言的前两句已经应验了,目前第三句预言还是成谜。我们会在下一篇解读。

北京政变下的郑孝胥与王国维

相比郑孝胥的激烈反应,王国维的处境更为隐晦与沉郁。王国维当时受聘于清室善后委员会,也是故宫博物院筹备委员之一,深度参与故宫文物、典籍的整理保护工作。他认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与国族精神,需要由这些“礼制象征”来延续。当政变发生,溥仪被逐,王国维感到的是文化命脉的崩塌、历史断裂的无力感。

他在私人通信中曾悲愤写道:斯文将亡,吾谁与归?而他更曾对友人表示:共和肇始,尚可图;今赤潮将临,中华必陷万劫不复。

这句话深刻预言了中国将面临的赤化浪潮与文化浩劫。三年后,王国维自沉昆明湖,时人认为其死并非单纯感伤,而是对整个时代沉痛的告别与抗议。

这两位遗老,一文一武,一死一生。王国维选择殉道,以死护文明;郑孝胥选择逆行,在风雨飘摇中勉力延续旧制。他们分别象征了清末士人两种极端的命运抉择:或以身殉道,或与时周旋。他们的身影,在历史的残阳中,格外长,格外悲壮。

今天的主角是预言三共论的郑孝胥

郑孝胥
郑孝胥 晚清 (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在清末民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一位不能不提的奇人。他不仅学问出众、诗文卓绝,更是一位书法宗师。他的书法佳作,如今在收藏界已是难求之物。而你或许想不到,如今交通银行的招牌字体,正是出自他之手!

早在1915年,他为《词源》题写两个字的书名,就收了整整五百两白银的润笔费;“交通银行”四个字,润笔高达四千两白银;最夸张的是他为商务印书馆题写五字馆名,竟开价一万两白银!虽然最终因落款争执而未能成交。真可谓是一字万金。

这位传奇人物,便是郑孝胥(1860年-1938年)。他祖籍福建闽侯,出生于苏州胥门,他的家族是典型的书香门第,自曾祖父郑鹏程起,四代之中出了十个举人、五个进士,更有三人荣登翰林之列。郑孝胥可谓“出身即高峰”,22岁便高中福建省乡试解元,仕途一帆风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支持新政;立宪运动期间担任预备立宪公会会长,积极呼吁开设国会,实行君主立宪。他还参与创建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上海储蓄银行,推动新式教育和文化事业,堪称一位“思想超前的遗老”。

辛亥革命后,清廷覆灭,他却选择淡出政坛,自称“遗老”,寓居上海,以卖字为生。

1923年,他被溥仪邀请入故宫讲授《资治通鉴》。一年后的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皇宫。郑孝胥协助溥仪出逃。

要说到郑孝胥的三共论,我们还需要回到1924年前后的大环境中去看看。

风云突变的1924: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背后故事

1924年10月,北京城风声鹤唳。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撼动了北洋政府的根基,把刚刚与苏联勾搭连环的国民党推向历史的风口浪尖,也给国民党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发动这场政变的,是号称“基督军阀”的冯玉祥。

冯玉祥是北洋军阀,但“另起炉灶”

冯玉祥出身寒微,军旅起家,自称信奉基督,常以清教徒形象示人,因此有“基督将军”之称。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却异常灵活,甚至多变。

早年投身清军,后来在北洋体系中一步步崛起。他原本是北洋军阀直系领袖曹锟的部下,位居重镇,掌握驻京部队的核心兵权。

但冯玉祥始终与主流北洋派格格不入。他宣扬节俭、提倡信仰基督教、强制士兵戒烟戒赌,一度被讥为“清教徒军阀”。在北洋内部,他属于“杂牌军”,受人忌惮,也被轻视。

1924年直奉战争爆发,直系(曹锟、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争夺北方主导权。冯玉祥原是直系一员,却在关键时刻倒戈,突然率兵入京,发动兵变,幽禁大总统曹锟、驱逐溥仪出宫,史称“北京政变”或“首都革命”。

这场突袭成功的政变,令冯玉祥一夜之间成为北方军政主脑。

冯玉祥政变前,已受苏联秘密接触

许多人不知道,冯玉祥政变并非孤立行为,而是在政变前数月,就已与苏联秘密往来密切,当时苏联于中国政治中日益活跃。

据史料记载,政变前冯玉祥已多次与苏联驻华代表鲍罗廷接触。苏联承诺,只要他发动政变,推翻亲英美的直系政权,便会提供军火与金援支援。这场“交易”为政变铺平道路。

1924年6月,苏联驻华代表越飞抵达广州,与孙中山正式会谈,促成了“国共合作”。但与此同时,苏联特使鲍罗廷也秘密与冯玉祥接触,许诺提供资金援助与政治支援。苏联是一手握两家。

冯玉祥虽然信基督,但极为务实。他当时正与吴佩孚等直系将领矛盾重重,资金匮乏、军心不稳,正需外援,而苏联提供的金援与武器恰中其需。加上他早有北上之意,因此在判断直系失势时果断倒戈,发动政变,彻底打乱北洋格局。

他政变后还邀请苏联顾问驻京,并欢迎中共成员在其势力范围内活动,甚至接受共产国际提出的改造军队意见,可谓“左右逢源”,充分利用苏联这张牌。

孙中山的最后北上: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政变发生后,冯玉祥迅速成立了“国民军政府”,邀请孙中山北上,实现“国共合作”。苏联方面则加快向中国输出革命势力,派遣大批顾问与军事教官支援冯部与国民党,推动赤化。

就在冯玉祥发动政变的同时,远在广州的孙中山,也正进行他人生最后一次北上尝试。他深知,单凭南方之地,难以一统中国当上大总统。冯玉祥政变为他打开了进入北京的大门;而苏联支持国共合作,也为他带来了新盟友。

虽然他明白:这场政变都是出于算计;冯玉祥、张作霖、甚至苏联,都在相互利用而已。尽管如此,孙中山还是应冯之邀,于11月毅然决定北上。

1924年底,孙中山乘坐永丰舰北上,沿途受到“表面上的”热烈欢迎。他原本希望与北方军阀协商统一大业,推行其“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却逐渐发现形势远比预期复杂。

首先,冯玉祥表面亲近国民党,实际上并不真正听命孙中山;其次,奉系张作霖并未被完全击败,北方局势依旧诡谲;第三,苏联虽承诺支援,但其目的是为了积极扶持中共发展,反而令孙中山内外交困。

可惜天意难违,孙中山北上途中已重病在身,1925年初在北京协和医院病危,3月病逝。未能见到统一全国的那一日。只留下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一场政变,改变中国走向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爆发,冯玉祥一举囚禁曹锟,宣布改组政权,邀孙中山北上,接管中央。他自诩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将军,实则在军阀斗争、国际势力与理想政治中左右摇摆。

政变表面上是军人反腐,实际上是一场“赤化加政变”的复合体,拉开了北洋末路与国共合作的序幕。

而这一切,都发端于政变前的那段迷雾与躁动时光——当理想、野心与外力齐聚一堂,历史的巨轮便再也无法后退。

更可怕的是,他为“国共合作”创造了难得的战略空间:冯玉祥在北方欢迎共产势力,孙中山在南方借力苏联整军,这场政变之后,中共借壳国民党成长,整个中国的政治棋盘,从此进入革命与红潮的前夜。

孙中山和冯玉祥都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他们在引狼入室。

1925年1月,孙中山病情恶化,被诊断为肝癌。他在北京寓所(铁狮子胡同)静养,在最后时刻,还未醒吾。他留下遗言,继续强调要“联俄、容共、扶助农工”,并敦促国民党同志以“三民主义”为国本。

苏联与中共的暗影:谁在操盘北京政变?

北京政变背后,苏联的影子无所不在。当时的苏联正积极输出革命,试图将中国纳入其全球共产主义网络。他们扶持国民党,也秘密协助中共渗透军政各界。

1924年政变之后,大批中共党员被安排进入西北军内部,甚至有人担任政工人员。冯玉祥虽未正式加入共产党,却默许甚至利用这些人巩固军队。

这也引发不少当时知识分子的警觉。著名学者王国维就在政变后忧心忡忡地记录:“赤化之祸,旦夕不测。”他认为苏联与中共的渗透已对中国政局构成重大威胁。

1927年,在北伐军如潮席卷北方、遗老势力灰飞烟灭之际,王国维选择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以死明志。他的最后一封手札中,仍反复提到“赤祸”、“共产之毒”,表达对传统中国的残念与对文化命运的哀叹,成为民国初期士人悲歌的缩影。

而在同一时代,郑孝胥则选择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他虽亦深感国破家亡之痛,却未如王国维般消沉绝望,而是以更实用主义的姿态与现实周旋。在北京政变发生后,他并未与溥仪断绝往来,反而积极协助其策划“东山再起”之路。1924年冬,溥仪逃出紫禁城,短暂居于天津张园时,郑孝胥便前往相助,并提出著名的“三共论”:“大清亡于共和,共和将亡于共产,共产则必亡于共管。”这句预言后来被许多遗老视为天机,并在历史中引发无数讨论。

那么三共论里存在哪些因果、玄机和内涵,因为篇幅有限,我们下次再说,谢谢您的阅读,下次再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