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中国金融风暴前夜 中美崩盘风险下的隐忧(图)

发表:2025-05-12 13:2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央行
中国央行(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5月1日讯】(看中国记者金言综合报导)近日,中国央行再度降准降息,释放万亿流动性,试图刺激消费与投资,同时,美国金融市场同样笼罩在大崩盘的阴影之下,投资界名人频频发出警告。自媒体大V、时评人文昭深入剖析当前中美金融市场的暗流涌动。这一举措是否真能挽救中国经济?抑或只是为即将到来的金融风暴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中国央行降准降息:饮鸩止渴

2025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降低利率0.1个百分点,释放约1万亿元的流动性。这一举措被官方称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旨在鼓励消费、投资和借贷。然而,文昭认为,这不过是中国经济在危机边缘挣扎的又一次权宜之计。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准备金率降至6.2%。相比之下,欧洲央行为欧元区设定的准备金率仅为1%,日本为0.8%,美国甚至为零。表面上看,中国的准备金率仍不算低,但细究之下,这次降准的针对性操作却耐人寻味。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准备金要求直接降至零,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将更多资金用于低利率贷款,刺激汽车消费和企业流动性。

文昭指出,这种操作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集中体现。汽车金融公司通过低息贷款刺激消费,金融租赁公司则通过“售后回租”等方式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例如,航空业普遍经营不善,大型设备或飞机被出售后再租回,既能短期内获得现金流,又不影响正常运营。然而,这种“账面腾挪”并未真正解决企业的债务危机,只是将风险延后,犹如饮鸩止渴。

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对房地产市场而言也是一个微弱的利好。新发放房贷利率降至约3%,存量房贷利率降至3.2%,旨在刺激购房需求并减轻购房者的利息负担。然而,文昭认为,这种小幅调整远不足以扭转房地产市场的颓势。中国一线城市的售租比(房价除以年租金的倍数)高达60倍以上,二线城市也在30倍以上,远超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20倍以内)。在高企的房价和低迷的租金收入双重压力下,降息降准的效果不过是杯水车薪。

中国六大银行财报惨淡:金融危机的先兆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六大国有银行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出明显的衰退迹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中,四家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四家银行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作为“宇宙第一大行”的工商银行,营业收入下跌3.22%,净利润下跌约4%;建设银行更惨,营业收入下跌5.4%,净利润下跌约4%。

文昭分析,这些国有银行坐拥全国人民的储蓄,享有政府无限兜底支持,参与最优质的项目,理论上应是“金饭碗”的代名词。然而,连它们的营收和利润都大幅下滑,足以反映中国经济的整体困境。更令人震惊的是,六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普遍增加,但四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却神奇地下降。文昭解释,这种“数字游戏”背后是银行通过“借新还旧”、调整贷款评级、债务重组等表内外操作,人为压低不良贷款率,以掩盖真实的坏账风险。

例如,银行可能将不良贷款转为应收账款或投资科目,或将一笔贷款拆分成多份合同,延长还款期限。这些操作虽然短期内美化了财报,但实际上只是将风险转移到未来,进一步加剧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文昭认为,当连“共和国之子”这样的顶尖国有企业都陷入困境,普通中小企业和个人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

美国的崩盘阴影:全球危机的共鸣

与中国的金融困境相呼应,美国市场同样笼罩在大崩盘的阴影之下。《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多次在公开场合警告,美国即将迎来“1929年大萧条级别”的崩盘,建议投资者囤积黄金、白银和房地产等实体资产。投资界名人如杰弗里.冈拉克也年年预言大崩盘的到来。

文昭指出,美国股市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平均市盈率已超过25倍,接近1987年和2001年大崩盘前的水平。市盈率反映了股票价格相对于每股收益的倍数,过高的市盈率意味着市场存在严重高估风险。此外,北美房地产市场的售租比也处于历史高位,例如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中位数约为30倍,洛杉矶和旧金山甚至更高。这表明房价已远远脱离居民收入水平,泡沫化程度令人担忧。

文昭认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根源在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美联储政策。当时,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大量印钞,接手不良资产,阻止了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下跌。然而,这种人为干预扭曲了市场的自然调整机制,导致资本过度集中在房地产和金融行业,抑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2020年至2021年疫情期间,量化宽松达到顶峰,进一步推高了全球股市和房市的泡沫。如今,这一泡沫正面临破裂的风险。

中美崩盘的异同:灾害与灭绝的对比

虽然中美都面临崩盘风险,但文昭强调,两者的“能量级别”和后果截然不同。美国的危机类似于“大地震”或“飓风”,属于灾害级别。美国拥有分散的权力结构、透明的监管机制和较高的市场自我调节能力,即使发生崩盘,社会基础设施仍能支撑其逐步恢复。

相比之下,中国的危机则是“彗星撞地球”级别的灭绝事件。中国经济高度依赖政府干预,缺乏透明监管和权力分散,市场被户口本限购、限售等野蛮政策严重扭曲。一旦崩盘,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失,更可能引发长期的“冰河期”,即经济活动全面停滞,社会活力被彻底压制。文昭幽默地比喻:“美国人或许还能吃草活三年,中国人连草都找不到,只能指望地热和温泉。”

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制度。美国的市场经济允许周期性调整,中国则通过强力干预阻碍市场出清,导致风险不断累积。文昭援引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教训。”他希望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能成为改变的契机,让人们重新审视政府干预的后果。

房地产与股市的前景:崩盘前的宁静

对于房地产市场,文昭的观点直白而悲观。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加拿大,降息都无法挽救房市,因为房价已远超居民收入水平。多伦多的售租比为30倍,中国一线城市高达60倍以上,这些数字表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程度已无进一步上涨空间。文昭建议投资者,若房价仅低于心理预期几万元,应果断卖出,因为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周期通常长达五六年,错过时机将更难脱手。

股市方面,美国标普500的高市盈率预示着潜在的大幅回调,中国A股则因经济基本面疲弱而缺乏上涨动力。文昭认为,投资者在当前环境下应谨慎行事,优先考虑实体资产或现金储备,以应对可能的金融动荡。

危机中的反思与希望

文昭认为,中美金融市场的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货币政策长期扭曲的结果。从美国的量化宽松到中国的户口本调控,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导致了资源错配和风险积累。人们对权威的盲信和投机心态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严重性。

然而,危机也是一个重新审视经济模式的机会。文昭呼吁,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应回归常识,尊重市场规律,减少对政府“救世主”的迷信。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历史教训中找到真正的出路。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