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将临 专访《宁化飞灰》导演:中共本质没变(图)

发表:2025-05-25 20:0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纪录片《宁化飞灰》导演刘健伦接受《看中国》采访
纪录片《宁化飞灰》导演刘健伦接受《看中国》采访(图片来源:看中国特约摄影Eric摄)

【看中国2025年5月25日讯】(看中国记者肖然综合报导)六四36周年纪念活动在全加拿大各城市展开之际,香港导演刘健伦(Alan Lau)制作的纪录片《宁化飞灰》(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将在5月25日在多伦多举行第三次放映,数百张电影票被一抢而空。这部记录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的纪录片,以114分钟浓缩逾千小时的珍贵影像,展现了香港从自由之城沦为高压统治的历程。刘健伦在接受《看中国》采访时,分享了拍摄初衷、个人经历及对自由的深刻反思,强调“自由不是你说有就有”,呼吁全球关注香港历史真相,并勿忘抗争精神。

记录香港抗争的真实历史

目前定居英国的刘健伦回忆,《宁化飞灰》的拍摄始于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的爆发。他说:“当时因为反送中的法律要通过,很多人不满意这个法律,开始抗议。我作为一个电影导演,问自己能做什么。”最初,他受一家德国公司委讬,作为本地摄影师记录香港街头的抗争场景,没想到运动持续了两年多,他拍摄了三年,累积了“超过1000小时的素材”。最终他将这些影像剪辑成114分钟的纪录片,呈现了香港抗争者与警方的激烈冲突,以及自由逐渐被剥夺的过程。

刘健伦表示,制作纪录片的初衷是为了保留历史真相。“我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呈现在这部纪录片里。”他说,香港曾是一个享有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城市,“你可以写任何你想写的东西在Facebook上”,但如今一切都变了,“自由的城市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被独裁政权快速摧毁”。他希望通过这部片子,让全世界看到香港的真实历史,并反思自由的珍贵,“自由不是你说有就有,我自己是一个经历过的人,所以尤其觉得自由的珍贵”。

片名背后的抗争精神

纪录片的片名《宁化飞灰》源自美国诗人杰克.伦敦(Jack London)的名言“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意为“宁为灰烬,不为尘土”。刘健伦解释,这句话来自最后一位港督彭定康在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的引用,表达了宁愿燃烧殒落也不苟且偷生的决心。他说,这句话不仅反映了抗争者的精神,也代表了他对香港未来的期许,“我们散落到全世界不同的地方,这部片子是给后代讲述香港发生了什么,我们为什么逃到这些地方”。

刘健伦进一步提到,片名还承载了对生命的思考,引用诗人原句:“The function of man is not to exist, but to live.”他说:“我们要用现有的自由和时间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浪费生命。”这一理念成为他坚持拍摄的动力,尽管过程充满艰辛。

拍摄中的危险与心理创伤

拍摄反送中运动的三年间,刘健伦作为摄影记者冲在第一线,几乎每天都受到催泪弹、橡胶子弹、胡椒喷雾和水炮的攻击。他回忆:“这些都不是普通的水,蓝色的或透明的,都是化学物品,弄到身上会红、会痒。”然而,真正让他感到伤害的不是肉体上的痛苦,而是目睹抗争者被捕的无力感。“每一天见到不同的人被捕,他们在镜头前喊出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希望有人记录下来,律师能找到他们。但如果我录下来却没能帮到他们,我会觉得很有压力,这种心理创伤最大。”

他提到一对情侣被捕的场景令他久久难忘:“我当时在直播,警察来抓他们,我知道警察在追,但因为在直播,我没能提醒他们快跑,后来我很内疚,哭了很久。”另一个震撼的瞬间是一名18岁中学生被真枪射中胸部,“离他的心脏只有5毫米,差点就死了”。刘健伦说:“在西方世界,警察不会对游行者开真枪,但香港变成了这样的城市。”这些画面深深烙印在他心中,成为纪录片中最真实的历史见证。

反送中运动期间,刘健伦甚至写下遗嘱,准备好牺牲的可能。“很坦白说,我害怕被击中,怕没命。”但他从抗争者的勇气中汲取力量,“我见过小学生和七八十岁的老人拿着柺杖走上街头,我三十多岁,拿着相机为什么要怕?香港是我的家,他们付出了那么多,我害怕什么?”这种信念支撑他克服恐惧。

剪辑过程的心理挑战

2021年,刘健伦带着1000多小时的素材离开香港,来到英国开始剪辑工作。然而,反复观看抗争画面让他患上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我一天只能看几分钟,心跳加速,情绪不稳,很多时候只能走出去,坐在一个地方发呆一整天。”他说,这种状态持续了两年,直到完成剪辑才逐渐好转。

刘健伦坦言,剪辑完成后至今他都不敢再看自己制作的纪录片,“每次放映我都不看,怕那些回忆又回来”。在全球各地的放映中,他都在场外喝咖啡或聊天,直到问答环节才进场。然而,观众的反应让他感受到电影的力量,“有个多伦多的观众说,他看完后觉得自己不是唯一有PTSD的人,这部片子让我们建立了心灵上的连结,这是电影的力量”。

全球放映与六四纪念的意义

《宁化飞灰》已在韩国、澳洲、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多国放映,并计划在台湾和日本上映。刘健伦说:“这部片子是六四36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香港的历史与六四密不可分。”他透露,自己在香港时基本每年都会参加维园六四纪念活动,如今这一自由已不复存在。“在海外的自由空间,我们应该站出来,不忘历史”。

从六四屠城到香港反送中运动,刘健伦认为中共暴力谎言的本质未变,“无论是六四还是反送中,中共用同样的手法压制异议声音,甚至变本加厉”。他说:“中共不想听到不同的声音,觉得我们的声音会动摇它。但如果一个政权如此脆弱,应该反省为什么。”

对香港年轻人的寄语与未来展望

对于留守香港的年轻人,刘健伦理解他们的压抑处境,“香港国安法让大家不敢在社交媒体群里说话,政府制造恐惧氛围,匿名举报热线让人不敢表达”。他寄语道:“好好生活,不要忘记我们的初衷,坚定不移,这是我们的信念。”他强调,香港人散落海外,但抗争精神应延续,“我为什么要做这部片子?因为在自由的空间里,我不想自我噤声,浪费自由的空气”。

谈及未来,刘健伦表示,纪录片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后代的交代,“我们要告诉他们,香港曾发生什么,我们为什么离开”。他希望香港人能有一天回到自由的家园,“我们不要专制政权的桎梏,我们希望可以自由发声、自由表达,相信这是所有香港人的心愿”。

正如他所说:“历史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参与其中,把我们的声音传递出去。”在六四36周年之际,这部纪录片呼吁全球勿忘香港的抗争历史,珍惜自由的价值。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