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划法引争议,政院:曾点出问题却遭否决。(图片来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5年9月10日讯】新版《财政收支划分法》(以下简称《财划法》)正式上路后,引发地方政府强烈反弹。十五位蓝白阵营县市首长于9月10日齐聚台北召开记者会,痛批中央削减地方财源,要求恢复合理分配。行政院虽承诺本周内展开协商,但财政部也直言,部分争议涉及法律条文本身,必须透过修法才能解决。外界质疑责任归属时,法律界人士则提醒,行政院若逾越法律强行调整,反而恐涉违法,呼吁回归立法院修正,或透过宪法法庭厘清争端。
据悉,这次出包的条文涉及“分子采19县市、分母却写22县市”,导致345亿元无法分配,基隆、云林、花莲等县市分配款不增反减,地方叫苦连天。行政院强调曾在覆议时提醒风险,但当时遭蓝白携手否决,如今只能再送修法补救。
行政院发言人李慧芝晚间指出,行政院2月27日对新版财划法提出覆议时,便指出修法错误的地方,特别是第16条之1规定不论是本岛或离岛,分母都是“全部直辖市及县(市)”,将造成“非离岛19个直辖市及县(市)有0.2%额度未分配”,而“离岛三县(市)有99.8%额度未分配”等情形。
李慧芝说,此外,还有分配指标权重导致城乡差距扩大,以及事权分配等问题,都是行政院提出覆议的原因,但很遗憾覆议案遭到立院否决,目前统筹分配税款无法完全分配的状况,也是受到立法院三读法律的限制。
十五县市首长北上抗议:中央莫再删减补助
记者会由台中市长卢秀燕、台北市长蒋万安共同召集,包含国民党与民众党共十五位县市首长参与。首长们一致批评,新版《财划法》大幅压缩地方统筹分配款与补助款,让许多县市的基础建设、教育及社福支出面临严峻挑战。
提出三大诉求:
重新检讨统筹分配款与一般性补助款,确保分配合理;
一般性补助款应回归公式计算,避免行政恣意调整;
已核定的补助款不得随意删减,以保障地方财政稳定。
卢秀燕强调,地方是执行公共建设与服务的第一线,若财源不足,最终受害的将是市民。蒋万安则指出,财政分配应该“依公式、讲公平”,而不是让地方“被迫勒紧裤带”。
行政院:将与地方协商 财政部揭三大争议
面对压力,行政院长卓荣泰表示,中央理解地方的忧虑,本周内将邀集地方代表展开协商,寻求共识。
财政部则公开说明《财划法》在执行上的三大争议:
城乡分布比例计算错误——分子与分母的依据不一致,导致部分预算“无法分配”。
财产税成长率序位分数不明确——不同算法导致县市获配金额差异过大。
乡镇分配缺乏明确依据——包括公式、参数、授权机关均未界定清楚。
财政部表示,第二与第三项争议已在8月15日的协商中,吸纳部分地方意见予以调整。但第一项涉及法律条文分母设计问题,必须透过正式修法才能改正。
行政院长卓荣泰回应,“地方的首长们先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态度,他们先行讨论过也好,那本周内我会分时间邀请他们来,就解决问题的最终的方式,讨论要怎么来处理。”
行政院长卓荣泰承诺,本周内会邀地方政府共商解方。财政部则指出,新版《财划法》分配公式有分母计算矛盾、财产税序位模糊、乡镇分配缺位3大问题,后2项已参酌地方政府意见,进行计算分配,但分母是现行法律明文规定,仍应透过修法解决。
修法背景:覆议遭否 立院维持原案
回顾过程,行政院早在今年2月就曾对《财划法》提出覆议,认为公式设计有误,恐造成财源分配不公。然而,立法院在3月12日表决时,仍维持原案,使争议持续延烧。
法律学者指出,现行《财划法》部分设计确实存在技术性瑕疵,但行政院已尽覆议程序,最终仍需立法院修法。这也是财政部多次强调“依法行事”的原因。
律师:行政院不能“背锅” 应交由宪法机制或立法院解决
针对蓝白县市首长要求行政院“立即补救”的诉求,律师陈又新在节目中直言,行政院若迳自透过行政命令或解释修改公式,将构成“违法行为”。
他指出,责任不应推给行政院,而应由立法院承担修法责任。若宪法争议无法厘清,可送交宪法法庭解释,以确认分配公式是否违宪。陈又新强调:“蓝白若认为版本有误,应该道歉并提出修正,而不是逼行政院去做违法的事。”
政治效应:中央地方再度角力
此次风波再次突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角力。蓝白县市长集体北上,不仅是为了争取更多资源,也带有政治动员意味。绿营则以“依法行政”回应,避免触法争议。
各界观察,若协商无法达成共识,争议将继续延烧至立法院会期,甚至可能演变成蓝绿藉财政议题再度交锋。对地方而言,若补助款持续缩减,将直接影响基层建设推动与市政满意度。
责任编辑:立明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