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届诺贝尓经济学奖得主解码中国经济问题(图)

发表:2025-10-16 02:4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2025年10月13日,美國以色列籍教授喬爾‧莫基爾在伊利諾州埃文斯頓西北大學舉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記者會上致詞。諾貝爾經濟學獎於週一頒發給美籍以色列人喬爾·莫基爾、法國學者菲利普·阿吉翁和加拿大學者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們在科技對持續經濟成長影響方面的貢獻
2025年10月13日,美国以色列籍教授乔尔‧莫基尔在伊利诺州埃文斯顿西北大学举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记者会上致词。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美籍以色列人乔尔・莫基尔、法国学者菲利普・阿吉翁和加拿大学者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在科技对持续经济成长影响方面的贡献。(OCTAVIO JONE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0月1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亭综合报道)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三位经济学家,分别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及其两位合作者。三人凭对“增长文化”理论的开创性贡献而获此殊荣。这一理论不仅揭示了西方近300年持续繁荣的秘密,还为理解当今中国经济的困境提供了深刻启发。无独有偶,上一届(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伦・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及其合作者也分析了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阿西莫格鲁在多篇著作中直指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认为其“从头开始腐烂”,即高层集权化导致创新乏力、经济活力衰退。此外,经济学家许成钢(Chenggang Xu)在近期著作中提出极权主义传统是导致经济停滞的“基因”缺陷。这些观点与莫基尔的理论交织成网,解码中国经济从奇迹到困境的转变。

增长文化的核心:开放竞争与有用知识

莫基尔在其代表作《增长的文化:现代经济的起源》(A Culture of Growth:The Origins of the Modern Economy)中指出,经济增长并非单纯依赖资源或政策,而是根植于一种独特的“增长文化”。这种文化孕育于16至18世纪的欧洲,标志着人类从停滞向持续繁荣的跃迁。其两大支柱是:第一,开放竞争的思想市场;第二,追求“有用知识”的共识。

在莫基尔看来,欧洲当时的“文化共和国”(Republic of Letters)是一个跨越国界的知识精英网络。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上百个王国、公国相互竞争——反而成为思想自由的保护伞。没有单一皇权能垄断真理,异端观点得以生存并壮大。知识分子如牛顿、莱布尼茨可以自由流动,挑战权威,推动科学革命。印刷术的普及进一步放大这一效应,书籍和信件将新知传播至大陆各地。

第二支柱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欧洲精英不再满足于抽象哲思,而是将理性观察、实验应用于实践。牛顿的力学原理迅速转化为工程创新,化学进步推动纺织业革新。理论与工匠的联姻,为工业革命铺平道路。这是一种向前看的文化,鼓励探索未知,改善人类生活。

莫基尔的研究解答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何古代中国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术,却未引发工业革命?答案在于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国的大一统帝国虽在稳定和大型工程上高效,但思想市场被皇权垄断。知识的唯一“买家”是官僚体系,异见被视为威胁。崇古抑今的文化导向,让社会向后看,而不是向前探索。

这一理论与阿西莫格鲁的观点高度契合。阿西莫格鲁在2022年文章《中国经济正从头腐烂》(China's Economy Is Rotting from the Head)中指出,中国当前的集权化正重蹈历史覆辙。习近平的权力巩固虽短期稳定,但扼杀了创新。阿西莫格鲁强调,制度决定经济增长:包容性制度(如开放市场)促进繁荣,而攫取性制度(如集权垄断)导致停滞。中国从1978年后的包容性转向,正逐步逆转为攫取性,导致经济“从头腐烂”——高层决策失误扩散至整个体系。

许成钢则从制度基因角度深化解读。在其书中,他将中国经济比作苏联的镜像:表面高速增长掩盖制度缺陷。许成钢指出,中国极权主义源于秦汉大一统传统,这种“基因”导致资源配置扭曲。过去千年,中国经济多次繁荣后陷入停滞,如宋明时期的技术领先却未工业化。许成钢警告,中国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若不改革制度,长期停滞不可避免。他在斯坦福中心演讲中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并非周期性,而是制度性:极权控制抑制民营活力,导致创新乏力。

中国历史的常态:停滞文化与科举陷阱

莫基尔理论的核心在于对比西方增长文化和中国停滞文化。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结构虽维护疆域稳定,但扼杀了思想竞争。皇权作为知识垄断者,通过科举制度筛选人才,确保忠诚而非创新。

17世纪,欧洲发明微积分、万有引力时,中国精英忙于科举内卷。印刷术在中国主要用于印制考试资料,强化思想统一,而非解放思维。这导致中国科技停滞,工业革命旁落。莫基尔认为,这种文化决定了长期停滞:短暂繁荣后,体系僵化。

阿西莫格鲁认为当代中国由党领导一切,抑制民营创新。2024年诺奖表彰的制度理论,直接应用于中国:缺乏包容性制度,经济将从高速转向停滞。

许成钢在《制度基因》一书中追溯,中国制度的“基因”源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这种基因在现代演变为“地区竞争式极权主义”——地方官员竞争GDP,但受中央控制。许成钢指出,这导致资源错配:短期增长(如基础设施狂飙)后,债务堆积、产能过剩。2023年,他分析中国GDP增长数据,质疑官方5.5%数据,估算实际接近零,原因在于制度抑制消费和创新。许成钢强调,中国经济奇迹依赖外部开放,但内部极权基因注定其不可持续。

改革开放:历史昙花一现的例外

过去40年,中国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逾120万亿元,几亿人脱贫。这被誉为“中国奇迹”,但莫基尔理论视之为例外,而非常态。改革开放并非创造新文化,而是有限模仿西方增长文化:放松管制、引入市场竞争、允许思想解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下,西方观念如私有产权、市场效率涌入。民营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在管控滞后中野蛮生长。马云、马化腾凭借企业家精神,结合本土需求与西方模式,创造奇迹。这体现了莫基尔的“有用知识”:实践导向的创新。

然而,这一例外脆弱。莫基尔指出,增长文化需本土土壤,中国缺乏开放社会,政治干预从未停止。2012年后,极权回归:党领导一切,思想市场压缩。公共知识分子、律师、记者遭打压,自我纠错能力丧失。

阿西莫格鲁尖锐批评:习近平时代,中国经济“从头腐烂”。权力集中导致决策失误,如清零防疫破坏供应链。阿西莫格鲁在2025年访谈中称,中国投资创新领域(如AI)虽增长,但缺乏包容制度,难以持续。2024诺奖理论预测:若不改革,中国将如苏联般衰落。

许成钢补充,中国奇迹源于“制度实验”:邓小平时代允许地方竞争,激发活力。但极权基因复苏:2020年后,中央强化控制,导致民营信心崩塌。许成钢在哈佛讲座中警告,中国已现停滞迹象,如青年失业率超20%、消费萎靡。制度基因决定,改革开放是“特定历史条件产物”,持久不了。

当前困境:结构性转向与新科举

当下,中国经济面临多重危机:房地产崩盘(如恒大债务逾2万亿元)、地方债超60万亿元、青年失业率创纪录、消费持续低迷。政府刺激(如2024年5万亿元专项债)未见成效,增长乏力。

莫基尔理论解释:这是停滞文化的回归。思想垄断下,经济脱离市场逻辑。阿西莫格鲁指出,集权抑制创新:民营企业被迫“政治安全”优先,创新衰退。许成钢分析,制度导致资源错配:国家补贴“新三样”(光伏、电池、电动车),产能过剩达数倍需求。

这便是“新科举”:政府钦点战略产业(如芯片、AI),巨额补贴吸引人才资本。但如旧科举,它鼓励追逐政策红利,而非市场需求。结果:内卷竞争、恶性降价。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超全球需求两倍,国内市场饱和,只能低价倾销。

出口是最后亮点:2024年中国出口额超3.5万亿美元。但依赖西方开放市场,而中国行为破坏规则。莫基尔警告,低价倾销侵蚀增长文化。美国加征关税(电动车100%)、欧盟反补贴调查,正关闭大门。阿西莫格鲁称,这暴露中国模式缺陷:依赖外部,无法内生增长。许成钢预测,当出口引擎熄火,中国将陷无路可走困境。

未来展望:避免停滞的路径

综合三位经济学家的观点,中国需培育增长文化,改革制度。开放思想市场、保护民营创新、减少极权干预,方能逃脱停滞宿命。否则,短暂繁荣后,长期停滞不可避免。

历史的教训很深刻,如宋明繁荣后衰落,苏联高速后崩盘,中国若不反思,2025年后经济或持续下行。

总之,增长文化决定国运。中国经济困境非周期,而是结构性问题。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