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電動車。(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4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日前,安徽池州高速路上發生小米SU7碰撞後爆燃事故,造成3名女大生死亡。對於小米官方公佈的數據,遇難者家屬稱當事人要在2秒內做出反應不現實。此外,許多網民也對小米的聲明表示不滿,質疑它未能清楚交代車門是否可正常開啟、安全氣囊是否彈出,車輛是否存在自燃問題等。
《南方都市報》報導,3月29日晚,一輛小米SU7在安徽銅陵樅陽高速發生碰撞後車輛爆燃,現場火光沖天,事故造成3名女大生身亡。
其中一名遇難者的父親羅先生自稱來自湖北大冶,車主是女兒的男朋友。事故發生時其手機後台發出預警,他立即致電羅先生的兒子。
當羅圥生趕到時,現場已經被封鎖。交警告知,其女兒和一名同學被活活燒死,第三個女孩被人砸破車窗拖出來,送院後搶救無效死亡。
他悲痛憶述,他在殯儀館見到女兒遺體已經碳化了,也就是只剩下骨頭架子了。
羅先生表示,三位遇難者的家屬都在一起。銅陵市政府已成立了專案組。他表示,小米汽車工作小組至今都沒有跟他們聯絡過,客服部對家屬與對外的說辭與實際不一樣。
遇難者家屬稱2秒內反應不現實
澎湃新聞報導,4月1日,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回應「一輛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遭遇嚴重交通事故致3人死亡」一事。他在說明中提到,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駕駛員接管後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發生碰撞。
小米公布的行車記錄信息顯示,3月29日22:44:24,NOA智能輔助發出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發出減速請求,並開始減速;22:44:25 NOA被接管,進入人駕狀態,方向盤往左轉角22.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1%;22:44:26 方向盤往右轉角1.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8%;22:44:26-28之間,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
由此可見,從駕駛員接管車輛到車輛發生碰撞,過程只有1-3秒的時間。
對於小米官方公布的數據,家屬提出了質疑。其中一名遇難者小羅的母親表示,孩子當時開的是智駕。「當時的情況,誰能2秒鐘反應出這個事態來?2秒鐘之內誰能立馬切換呢?」
家屬還告訴記者,從事故發生到現在,小米汽車方面一直沒有人與他們取得聯系,也沒有打過一通慰問電話,僅僅把出事車子拉到北京去做鑑定罷了。
羅媽媽在微博表示:「女兒發生了這個意外後,我的家裡已經塌了,孩子的爺爺奶奶聽到了這個消息,現在也都進了醫院。」
她回憶,出事車輛與她的手機綁定。3月29日晚10時45分,她收到手機短信顯示該車輛發生了重大交通事故。
隨後,她們一家立即開車趕往事發地,並在次日凌晨2時40分左右抵達事故現場。當時,女兒的遺體已經被運送至殯儀館了,現場有交警及消防隊在處理。其手機後台顯示,消防隊到達救援的時間為凌晨一點左右。
目前,3名遇難者家屬均在安徽料理後事,並等待事情處理結果。他們表示,相關事故的責任認定暫時還沒下來,希望小米汽車方面能給個說法。
在港股上市的小米集團,4月1日午後股價大跌,跌幅達5.49%。4月2日開盤後,小米繼續走低。
網友反應
上述事故發生於3月29日,但小米遲至4月1日才發布聲明,期間部分微博話題遭限流。
此前,小米創辦人雷軍高頻參與營銷互動,但上述事故後20小時未發聲,因而被批「流量狂歡時高調,人命關天時隱身」,加劇了公眾對其「重營銷輕責任」的品牌認知。
事故發生後,「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細節」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網民熱議。許多網民對小米的聲明表示不滿,質疑官方未能清楚交代車門是否可正常開啟、安全氣囊是否彈出,車輛是否存在自燃問題等。
有網友表示:「小米給車配個破窗鎚很難嗎?事故後自動解鎖很難嗎?不難,關鍵是沒往那方面想,光研究速度和好看了。」
有電車車主看了小米公布的數據後說,剎車踏板只踩了31%,這跟沒踩似的。31%可能連EBA(緊急剎車輔助)都觸發不到,應該快速踩40-50%才能觸發EBA全力制動。
他說:「從退出NOA,人接管,到撞,2秒,估計腦子一片空白,都不知道該做啥,就撞了。小米智駕從公布的數據一看就是智障,1秒內35米識別,110多的時速,怎麼避讓?接管了也來不及,賽車手也許可以做到。」
有業內人士指出,SU7標准版存在雷達傳感器缺失的問題,雷達很重要。據了解,SU7標准版僅配備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沒有高配版的禾賽128線激光雷達(探測距離200米,點雲密度153萬/秒)。在夜間或惡劣天氣不好的時候,感知能力下降約40%,障礙物識別精度降低,尤其在複雜的路口,容易出現誤判。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