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靈性 微觀粒子具有意識(圖)


萬物皆有靈性 微觀粒子具有意識
萬物皆有靈性,微觀粒子具有意識 。(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這邊一動,那邊不管有多遙遠,立即就知道了,即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立即影響到很遠的地方。這說明,看起來互不相干的、相距遙遠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這與我們人的意識作用非常相似!

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品質、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如何來研究無法用常規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

目前有些學科在神經和大腦上對意識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雖然對大腦的許多功能有了不少的瞭解,但是對於意識本身仍然是個迷,仍然無法解釋「意識的難題」(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意識的難題」是指體驗與感受的問題(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例如對顏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對價值觀的判斷等等。「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爭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中國古代叫萬物皆有靈性)。

自笛卡兒以來的西方主流世界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在物質中產生的副產品。然而,這種唯物論觀點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與挑戰。

例如:

1.許多科學家認識到,要從沒有意識的物質中產生意識,這需要奇蹟的發生,而唯物論是不承認有超自然現象的,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的。

2.在長期研究大腦工作中,神經科學對大腦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但是許多人懷疑唯物論能夠解決「意識難題」。

3.現在有科學研究者從量子測量的角度分析,認為意識不能夠被進一步簡化,也不是在物質運動中突然出現的,因為如果意識只是物質的副產品,那麼這無法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測量難題」。量子力學認為物體在沒有測量之前,都是機率波,測量使得物體的機率波「倒塌」(collapse)成為觀測到的現實。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的,那麼從根本上講大腦也只是由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機率波,大腦的機率波如何能夠使得被觀察物體的機率波「倒塌」呢?

對於更大的宇宙的現實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識的觀察者?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佯謬」。為瞭解決這個量子測量佯謬,物理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但是從根本上仍然無法繞開意識的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威格納(Eugene Wigner)認為,意識是量子測量問題的根源。

雖然物理學認識到意識在量子力學的層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學本身無法解決意識的問題。從量子力學創立時起意識就一直困擾著量子力學,但是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對這一問題視而不見,試圖逃避這個令物理學尷尬的難題。

基於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問題,現在在哲學界、神經科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學科領域裡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就像時間、空間、品質、能量一樣,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與佛學認為「萬物皆有佛性」具有驚人的一致!

量子糾纏的存在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給「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了良好的證據,其意義非同尋常。

基於上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沿著唯物世界觀來研究意識只能走進死胡同,因此他們(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西方實證科學的世界觀,轉而向東方哲學的世界觀。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就不難理解人們發現的「有感知的水」、「祈禱治療」、「唸咒感應」、「雙胞胎感應」、「夫妻感應」、「巴克斯特效應」、「因果輪迴」等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

佛家的「萬物皆有佛性」,應該是修行者細微觀察宇宙得出的結果。意識超越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四維時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夠看到微觀,那麼就可以看見意識的存在。佛家的開悟,或許正是到了這個境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預言和期望,一個新的世界觀的時代就要來臨,科學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科學和宗教的界限很快會消失。



責任編輯:陳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