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硝煙已散 希望破滅的中國人 如何有尊嚴地活下去(圖)

作者:陳靜 發表:2025-10-26 2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真相
 真相。(圖片來源: 繪圖:chenjing/看中國)

四中全會的硝煙已經散去,舞台上依舊是熟悉的演員、老套的台詞。不同的是,台下的人群越來越沉默,越來越清醒。曾經滿懷期待的人,如今只剩下失落的目光。經過這場政治戲碼,人們終於看清一個冷酷的現實:不要再指望中共會給你真相。

人們常會説一個詞:光明戰勝黑暗,其實光明一來,邪惡就無處藏身和遁形。曝光邪惡,講清真相,就是對邪惡最大的打擊和清算。

平反的幻覺 徹底破滅

這些年,仍有不少善良的中國人,幻想中共的體制會「自我修正」,期待某天中共能為冤假錯案平反,為受害者討回公道。然而四中全會的結局,就像一盆冷水,徹底澆滅了這一線幻想。

事實上,中共不會也無法為任何人平反。它的存在邏輯不是「糾錯」,而是「維穩」;不是「反省」,而是「掩蓋」。在這個體制裡,錯誤從來不是問題,承認錯誤才是罪行。

中共所謂的「自我革命」,不過是加強監控與洗腦的另一種說辭。對它而言,百姓的痛苦、人民的慘死,都只是統治成本的一部分。

從「于朦朧事件」看清中共特權的冷血

2025年9月11日,青年演員于朦朧墜樓身亡,至今真相成謎。這場離奇事件引發了海內外的強烈關注。短短一個月,全球有超過五十萬人通過民間組織連署「為于朦朧討公道」,而中共的官方卻始終噤聲如鐵。

一名年僅22歲的河南青年張奇生,在退黨聲明中寫道:「本次于朦朧事件讓我們看清中共用國家機器庇護惡人、壓制真相的醜陋行徑。我宣布退出少先隊、共青團與共產黨。」這不只是個體的覺醒,更是整個世代良知的回聲。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5億中國人聲明退出中共的黨、團、隊組織。「三退運動」從一開始被嘲笑為「徒勞無用」,到如今成為道德與精神的集體覺醒,正顯示著民心的轉變正在悄然發生。

真相是中共最懼怕的力量

當前的中國,公檢法已形同虛設。它們不再是維護正義的機構,而是中共維持恐懼與暴力的工具。多少上訪者、維權者、信仰者,被這部國家機器無情碾壓、甚至消失。

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看清真相。社交平台上、海外媒體中、地下印刷的真相傳單裡,人們在用各種方式突破封鎖、傳遞良知。正如一位退伍軍人所言:「真相就像光,哪怕只是一束,也足以讓黑暗顫抖。」

這種覺醒的力量,早在26年前就已開始。

26年的堅持 那些風雨中講真相的人

1999年7月,中共開始對法輪功進行慘烈鎮壓。當時,千萬修煉者上訪和平請願,希望政府聽取真相,卻換來了暴力、監禁、酷刑與活摘器官。

面對殘酷鎮壓,他們沒有報復,也沒有退縮。相反,他們選擇了最溫和、最艱難和漫長的一條路——講真相。

這二十多年來,無論是寒冬酷暑,還是疫情封控的日子,總有人在街頭、在地鐵口、在海外城市的廣場,靜靜地遞上一份真相資料。他們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更多人看清中共謊言背後的殘酷。

有人被辱罵、被舉報、被關押、被迫害致死,甚至被活摘器官,但也正是這樣的堅持,讓世界認識了中共的真實面目。歷史將記下這一頁:在恐懼統治的時代,仍有人選擇說出真相。

破局之道中國人的尊嚴從哪裡來

今天的中國人,最迫切需要的不是習近平下不下台,而是真實的信息與獨立的人格。只要還在寄望中共「改良」,希望就永遠不會來。真正的尊嚴,來自民衆心靈的覺醒,來自拒絕與中共的謊言為伍。

每一次對真相的轉發、每一次對話、每一次良知的選擇,都是在瓦解謊言的大廈。

歷史證明,沒有一個極權能永遠欺騙人民。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退出謊言、退出恐懼、退出中共,黑夜就終將結束,謊言的大廈將傾頹。

四中全會的硝煙雖已散去,但另一場更深層的戰役,人心與良知的覺醒正在展開。希望破滅之後,不代表絕望,而是清醒的開始。

中國人要有尊嚴地活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看清真相,拒絕謊言,選擇為善與光明站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