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與李在明(图片来源: 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10月29日,川普的亞洲行正在畫下句點。從馬來西亞到日本,再到最後一站韓國,這趟行程不僅是一次外交巡訪,更是一場對「新亞洲秩序」的布局。特別是在韓國慶州舉行的2025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前夕,美中韓三角關係的微妙變化,正牽動整個印太格局的未來走向。
川普與高市早苗的「黃金時代」對比首爾的冷淡氣氛
在東京,川普高調宣布「美日關係進入黃金時代」,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簽署了AI、防務、稀土三大戰略合作協議。這是自由陣營在亞太的又一次重大結盟,也象徵著華盛頓與東京的信任達到新高點。
然而,當川普飛抵首爾時,氣氛卻明顯降溫。與日本的親密不同,他對韓國總統李在明的態度依然「不溫不火」。外界普遍認為,這與李在明政府上任後,在關稅談判、國防開支等問題上與華府反覆拉扯有關,更與其對中共的模糊態度密切相關。
APEC峰會前的韓中衝突黃海再起波瀾
峰會召開前夕,韓國與中共又在黃海爆發衝突。根據韓聯社與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報告,中共海警船在9月下旬於韓中「暫定措施水域」包圍韓國調查船,全世界號與韓國海警艦艇,被中共船隻跟蹤長達15小時,最近距離僅1.7海浬。
中共聲稱那些鋼支架設施是「養殖用途」,但韓方懷疑它們具軍事監控功能。CSIS指出,這與中共在南海、東海採用的「灰色地帶策略」極為相似,用民用外衣掩蓋軍事滲透,藉此控制爭議海域。
韓國國會議警察告,事件發生地距離駐韓美軍平澤基地僅數十公里,若被美方視為軍事威脅,恐升級為區域對抗。韓外交部長趙顯明言,華府已「嚴肅看待」,正與韓方密切協商。
民間反共怒火韓國不再沉默
除了海上衝突,韓國社會的反共情緒也在全面升溫。首爾街頭屢現「拒中」抗議行動,有咖啡館貼出「禁止中國人入內」標語引發熱議,也有青年在街頭撕毀中共血旗的影片在社交平台上瘋傳。
BBC報導指出,這股浪潮代表韓國年輕世代的國家認同正發生轉變——他們不再把中共政權視為文化近鄰,而是政治威脅。
更早之前,在「戒嚴事件」中,韓國安全部門曾抓捕近百名涉嫌間諜活動的中共特務。自那以後,民間反共運動再度燃起,批評李在明政府「親中軟弱」。但李在明卻下令警方強力驅散抗議,被批「打壓民意」。
李在明的外交兩難在美中之間走鋼索
李在明上任後的外交路線明顯轉折。他打破韓國總統「先訪美、後訪日」的慣例,反而先訪日本——這在1984年以來尚屬首次,顯示他意識到韓日合作的重要性。然而,他的政黨內仍存在強大的親中派勢力,使其在外交上舉棋不定。
美韓貿易談判仍陷僵局,韓國汽車業面臨美方25%的懲罰性關稅;而中共則以制裁韓企施壓。李在明在接受《彭博》專訪時坦言,韓國「正夾在美中兩塊磨石之間」。
這番話雖顯無奈,但也暴露出首爾的尷尬:若全面倒向華府,經濟恐受中共報復;若向中共低頭,又會失去美國安全庇護。
從薩德事件到「限韓令」 韓中關係已無退路
回顧過去十年,韓中關係自「薩德事件」後即陷入長期冰凍。中共對韓國實施的「限韓令」至今未解,文化交流、旅遊與演藝產業損失巨大。最近韓劇《暴風雨》中一句台詞「中國為何偏愛戰爭」又刺痛了中共玻璃心,引發中共網民喊封禁。
對韓國而言,中共的霸淩早已不是外交摩擦,而是實質威脅。正因如此,越來越多韓國年輕人喊出「拒做附庸國」,要求政府堅定與美日站在一起。
亞洲的天平正在傾斜
如今的東亞局勢,已明顯出現兩股力量的拉鋸——一邊是川普主導的「自由印太聯盟」,另一邊是中共力推的「命運共同體」。美日關係的黃金時代已經確立,下一個焦點,正是韓國會站在哪一邊。
李在明若繼續搖擺,韓國將陷入戰略孤立;若勇於選邊,首爾或將成為新冷戰格局中,東亞自由防線的關鍵一環。歷史的風口已至,韓國再無模糊的空間。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