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馆吃饭后特别口渴?这锅不该由“味精”来背(组图)

发表:2025-04-15 07: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钠含量
为何“下馆子”后特别渴?真相在这里。(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很多人在餐馆吃饭后感觉异常口渴,常误认为是味精或“科技与狠活”(如鲜味核苷酸)导致的。实际上,鸡精中既含味精(谷氨酸钠),也含鲜味核苷酸,但这些成分并非口渴的主因。真正的元凶是菜肴中叠加的高钠含量。

鲜味调料的“钠”陷阱

餐馆烹饪时,肉类通常提前用盐、酱油、鸡精等腌制“码味”,炒制时又加入蠔油、虾酱、沙茶酱、腐乳、豆豉等高钠调料。

多重钠来源的累积,使得一道菜的钠含量远远超过家庭烹饪时的使用量。

用鸡精、蠔油、蒸鱼豉油来举例:

1.1克鸡精含钠约200毫克(相当于0.5克盐);

2.1汤匙(15克)蠔油含钠678毫克(约1.7克盐);

3.蒸鱼豉油的钠含量更高,15克含钠1091毫克(约2.8克盐)。

钠离子具有强亲水性,摄入过多会提高血液渗透压,促使身体“绑定”水分,从而引发口渴反应。

盐摄入量和肥胖也有一定关系。根据研究,盐摄入量与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风险均呈正相关关系。如果你想进行体重管理,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

钠含量
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餐馆的“隐形高钠”套路

餐馆菜肴的钠不仅来自盐,还隐藏在多种调味品中。更“狡猾”的是,糖和盐会互相掩盖味道。

糖与盐互减味道,降低对甜味和咸味的敏感度;浓烈的鲜味(如核苷酸)会提高人对咸味的耐受性。因此,菜肴表面可能不觉得咸,但钠已深入食材内部。

腌制后的肉类,即使涮水也无法去除内部盐分。高钠调味品(如腐乳、豆豉)的叠加使用,会进一步推高总钠量。

下馆子时,口渴感会促使顾客更想点饮料,而饮料正是餐馆利润的重要来源(占比可达1/3至1/4)。

家庭烹饪如何避免高钠?

少量使用味精或鸡精并不会导致口渴。关键控制点在于总钠摄入量。

大家可以记住基本上固定的数据:按含钠量算,1克味精≈0.33克的盐,1克鸡精约等于0.5克的盐。

如果这个数据比较复杂,大家可以记住盐和钠的换算比例:食盐(g)=钠(g)×2.5,可以大致得出盐含量。

在家做饭时,少量用一点味精和鸡精提味,不会引起明显口渴,除非你同时加入足够多的盐、酱油、蠔油、蒸鱼豉油、腐乳等高钠调味品。

推荐3种做法:

1.用少量鸡精或味精替代部分盐(如1克鸡精+减盐);

2.避免同时使用多种高钠调料(如酱油+蠔油+豆豉);

3.警惕“隐形钠”(如加工肉制品、酱料)。

总而言之,下馆子后口渴的锅不该由味精或核苷酸来背的,而是“过量钠+糖”的组合造成的。



责任编辑:牛兰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