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媛神隐背后 莫非与习近平已协议离婚(图)

作者:陈静 发表:2025-07-13 11:3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9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彭丽媛
2017年11月8日,川普、第一夫人梅兰妮亚·川普、习近平和彭丽媛在北京参观故宫。(图片来源:JIM WATSON/AFP via Getty Images)

在外界纷纷猜测习近平大权旁落的时刻,他的妻子彭丽媛却消失了,是自动被消失,还是自己主动的消失呢?人们不免产生疑虑。

彭丽媛的“失声”是一场更大政治风暴的前奏?

当第一夫人从外交舞台上悄然退场,当她的活动报导被有选择地“历史抹除”,当她与“权力中心”的距离肉眼可见地拉远,所有这一切,是否正预示着中共政权内部权力结构的剧变?

我们无法单凭一次公开现身就排除彭丽媛出事的可能,更不能忽视她从“政权象征”到“新闻缺席者”的急速变化。尤其在信息控制极其严密的中国体制下,正因为她的消失“无声无息”,才更值得我们高度警惕与深度追问。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内部清洗中,每一位“缺席者”都可能是下一个政治悬案的主角,而每一次“删除”背后,都可能是中共高层一次剧烈权力重组的伏笔。

爆料称彭丽媛已离开中南海和习近平协议离婚

昨日youtube《猴哥杂谈》更有爆料称:彭丽媛已与习近平协议离婚,目前回到山东老家休养,并自述对李克强之死“毫不知情、未曾参与”。

之前有消息传,习近平被要求退位时,要求保障家人的安全,但是在要求保护的名单里没有彭丽媛。如果习彭已经离婚,这种说法也就合乎情理了。

从彭丽媛的角度来看,“离开习近平”可能是她最后能做的一次自我清洗、自我拯救。若真的“协议离婚”,莫非是:

向体制表明:我已与习切割,请不要牵连我与我的家族;向国内外释放信号:我不是决策圈成员,也不是任何恶行的共犯;向未来做准备:一旦政权剧变,有可能为自己留下一条生路。

这在政治极权体制下,属于罕见的“理性撤退”。体制内部已有人不愿再为习背书?“离婚”是潜在的倒戈?

体制内部有人已经认识到习近平是“一条不归路”;某些中共高层的“家属系统”正在寻求与习近平路线切割;高层分裂正在往公开化的方向迈进。

在过去,像彭丽媛这种人物不太可能“主动离婚”或“被准许离婚”。这说明习近平要么已无力压制她、要么故意纵容这种公开切割,以表达一种“我不再需要谁”的姿态。

实际上 习近平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与心理危机之中

2025年5月,自媒体人文昭在他的《文昭思绪飞扬》节目中报导了,有关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神隐”的消息,再度引起海内外媒体与观察人士的高度关注。

自2024年以来,彭丽媛却接连缺席了两次重要的元首级出访行程:4月陪同习近平出访东南亚三国未见身影;5月9日更未随行前往俄罗斯参加红场的胜利日阅兵。过去这类场合,她几乎都是标配同行。

这种突然“单飞”的安排,自然引发了外界对彭丽媛健康状况、人身自由与政治地位的广泛猜测。正当坊间传闻纷纷之际,5月13日她又突然现身,陪同巴西第一夫人参观国家大剧院,似乎是在刻意“辟谣”。然而,一次露面也无法打消所有疑虑,反而暴露出更深层的问题。

形式上的“正常” 实质上的“边缘化”

从5月13日的会晤来看,彭丽媛身体状况无碍,活动自由似亦未完全受限。但也表明了她的“活动范围”似乎被明显限制于国内小型礼节性交往,且无法再参与国际高阶场合,那是为什么呢?

回顾过去十年,“第一夫人外交”一度是中共精心包装的软实力象征。彭丽媛作为文艺界出身的女性领袖,曾多次随行国事访问,与多国元首配偶互动,甚至出席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场合发表演说,形象温婉而具有亲和力。而如今,她竟缺席两场如此重大的对外活动,不啻是一种政治信号。

如果说疫情期间(2020–2022)因封控限制而减少公开活动尚可理解,那么疫情解封之后,特别是2023年至2024年这段时间,彭丽媛明明有不少活动,却在官方主流平台上“消失”,就很值得警惕。

媒体审查的蛛丝马迹 被“删除”现象

具体数据更具说服力。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为例,该网站自称是介绍中共及其领导人最全面、最权威的官方媒体平台,历来对彭丽媛的活动有固定报导栏目。然而根据对近年资料的比对分析:

2019年:彭丽媛活动报导达21条;2020年(疫情初起):报导降至7条,属合理范围;2021年:仅1条;2022年:仅2条;2023年以后:报导为零。

这与彭丽媛的实际活动情况明显不符。例如:

2023年3月,她与习近平一同赴湖南长沙调研;2023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她以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防治亲善大使身份发表演说;2023年9月,她单独接见了赞比亚总统夫人;同月,她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妇女与女童教育奖颁奖典礼,并致辞;她亦出席了10月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相关活动,与各国领袖夫人互动密切。

上述活动在外交部、中新社及部分省级官媒网站均可查证,但却完全缺席于中共官媒主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栏中,这种“选择性删除”的情况绝非技术失误所能解释。

“何卫东化”的趋势 彭丽媛也在淡出?

这一幕,让人不禁联想到另一位高层人物——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其活动讯息自2024年以来亦遭“集体下架”,本人也在一段时间内“神隐”,引发军中震动与权斗猜测。5月19日,蔡慎坤曾在社交媒体X上发文称,来自北京爆料人的消息,中共军委政治工作部常务副主任何宏军上将,在被军纪委羁押期间自尽,经301医院紧急抢救无效,于5月18日下午不治身亡。

据蔡慎坤爆料的意思,何卫东也是自杀身亡。而这离何卫东传在3月11日人大会议闭幕后就被抓捕,仅两个多月。

如今同样的处理手法出现在“第一夫人”身上,难免令人联想:这是否代表彭丽媛也正在被刻意边缘化?甚至可能,已悄然退出“核心家庭”的政治角色?

“失道寡助”彭丽媛走得或许比习更清醒

中国古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一个人到了连最亲近的人都要逃离的地步,已说明这个政权的合法性与道德基础已经彻底崩溃。

彭丽媛的选择,很可能会给体制内更多“犹疑者”带来某种心理暗示:离开习近平,不是背叛,而是一种自我保护。

对于这段婚姻,她也曾经幻想这段婚姻是志同道合者的并肩同行,是可以共度风浪的政治伴侣。但当风浪真正来临时,她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制度下的一颗棋子,一张用过即弃的“女性封面”。对于彭丽媛来说:“他曾经是自己仰望的对象,现在是我她必须远离的阴影。”

佐证习近平已被限制自由

爆料信中彭丽媛说:自从去年三中全会后,习近平的整个人就像换了灵魂。他变得极度敏感、偏执、猜忌,与昔日那个在人民大会堂后台温文淡笑的丈夫判若两人。权力的风暴已经席卷他的内心,他感知到来自各派系、元老、军方的逼退压力,却无法寻求出路,反而把所有的人都当成潜在敌人,连她这个枕边人也不例外。

“他不再信任任何人,连他自己也不信任了。”彭丽媛在写给李克强夫人的信中提到。

她回忆说,那天夜里,他坐在书房,一边灌着茅台,一边对她说:“我如果退了,不只是退的问题,是死的问题。”她愣住了,劝他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他却拍案大怒:“你懂什么?真是妇人之见!”

那一刻,她第一次深刻体会到,这个男人早已被权力吞噬,没有了灵魂,只有算计与恐惧。他不是不能退,而是不敢退。因为他自己知道,他曾对多少人痛下杀手,一旦自己松手,便是报应之时。这不是简单的政治博弈,而是深层的因果轮回,一场注定以悲剧收场的权力宿命。

她对习近平已经失语

自那之后,她再也不劝。他早已不再是可以交流的伴侣,而是变成了一座深不可测、时时喷发的火山。她开始思考逃离,但发现自己被层层围控、动弹不得。中南海的保卫力量已全面更换,不再是熟悉的中央警卫局,而是一支听命于特别机构的“行动组”。这些人全副武装,看似保安,实为看守——包括她在内的每一个人。

她曾试图数次离开中南海,但每一次都被无情阻拦。直到她亮出那张办妥的离婚证书,对警卫说:“我只是个妇道人家,离了婚,回老家山东,过我的日子。你们还怕我在外面翻天吗?”

那一刻,她已经不在乎是否体面,不在乎是否尊严,她只想离开这个已经吞噬她三分之一人生的权力黑洞。最终于放她离开。当她走出中南海大门,望着远处昏黄的雾霾与车灯,她说自己从未如此清楚:那是逃亡。

当婚姻成为政治人质 极权下的夫妻角色剖析

当年两人的结合,被中共包装为“红色文化”与“红色权力”的完美融合:她是家喻户晓的军旅歌唱家,是中国形象的“艺术名片”;他是太子党出身、步步高升的权力接班人。两人的联姻,象征着文化与政治的交汇点,向外传递出中共高层稳定、和谐、有教养的形象。

据接近彭丽媛的知情人士透露,她对政治并无太多兴趣,更向往自由、艺术、与真诚的人际关系。但婚后不久,她就逐渐被卷入丈夫的权力漩涡中,从国内到国际,每一次亮相、每一张合影、每一次笑容都被安排、计算、利用。彭丽媛也曾默默忍受,甚至一度投入地扮演“第一夫人”的角色,出访、讲话、微笑、受访……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已完全失去了自我。

幻梦起点 嫁给红二代的光鲜时刻

彭丽媛曾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军旅歌唱家,唱红歌起家,舞台上光彩照人、歌声动人,是一代人心中的艺术偶像。1990年代,她与时任福建官员的习近平结婚,从此踏入一条与权力结合的人生道路。那时候的她,或许以为这段婚姻是爱情与事业的双赢,是个人荣耀的延伸,更是进入“希望的田野”的通行证。

当习近平跃升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之后,彭丽媛以第一夫人的身份活跃于国际舞台:出访、握手、合影、致词,她成为中共在世界面前的一张柔性外交名片。西方媒体一度将她与肯尼迪夫人相提并论,称她为中国的"时尚偶像"与"文化代言人"。

然而,这一切看似风光的背后,却埋藏着隐隐的不安与裂缝。

纯真坠入红色深渊 彭丽媛的选择与代价

回望彭丽媛的人生曲线,从军中歌坛的璀璨明星到中国的“第一夫人”,她曾是千万人艳羡的对象。她优雅、端庄、声名远播,既是国家文化的代表,也是一位站上国际舞台的女性象征。但如今的彭丽媛,仿佛才从一场漫长的囚笼中缓缓走出,而那个囚笼,正是她自己年轻时的“选择”与中共体制共谋所构筑的。

她不是不够聪明,也不是没有天赋。恰恰或许因为她太相信爱情与婚姻可以抵御冷漠,相信角色可以改变现实,相信丈夫的荣耀会给自己带来幸福。这样的“单纯与忠诚”,最终却成了困住她的牢笼。她误以为嫁给的是一位共度人生的伴侣,却没想到这段婚姻更像是与一个冷酷政权的契约。

对于现代女性的彭丽媛来说,可以说是:一入宫门深似海。

知行不一的婚姻 彭丽媛的理想幻灭与体制决裂

彭丽媛与习近平裂痕的起点,或许就藏在“不同道”的生活方式与人生价值观中。彭丽媛多年来主张艺术应该表达真善美,她曾参与多场公益活动,关心妇女与儿童教育,对李克强倡导的“人民福祉”路线颇有共鸣。而习近平则逐步走向个人崇拜与集权的极端,对异见零容忍,对内控言、对外对抗,日益背离她的精神世界。

多年来,她忍辱负重,表面上风光无限,内心却早已千疮百孔。当习近平越来越陷入权力的疯狂与极端统治时,作为枕边人的她,其实比谁都清楚这条路通向的是什么,甚至完全超出她的想像。等她明白了这一点时,已经是无法脱身了,直到如今,习近平大权旁落,她才终于鼓起勇气走出去。

彭丽媛若她没有踏入这场权力游戏,或许会是中国音乐教育的旗帜人物,是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大使,是一位自由而有思想的知性女性。她本可以过上属于自己、纯粹的艺术人生,拥有真正的幸福与宁静,而不是困在中南海金碧辉煌的高墙之中,过着知行不一、日复一日的虚伪生活。

分道扬镳 信仰 理念与人格的裂痕

有一句话说:知夫莫若妻。彭丽媛在写给李克强遗孀程虹的信中说:“如果他觉得克强是威胁,他是能做得出这种事的,但他不会告诉任何人,连我也不会。”这番话不仅透露出对习近平性格的深刻洞察,也传递出一种极度的寒心与疏离。

她还引用了李克强的话:“人在做,天在看。”这是一次情感与价值观的公开站队。这句话在当前的中国政治语境中,简直就是对习近平政治风格的一记警钟。她与李克强、程虹这样的知识份子之间,反而有着更多的共鸣,而与自己的丈夫则日益疏离,因为“不是同心之人”。

她也许无数次地问过自己:“如果人生能重来,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彭丽媛,是这个体制的受益者,也是牺牲者;她曾站上权力巅峰,也终究成为权力的弃子。当她最终选择离开时,留下的不是惊叹,而是深沉的悲凉:在这个体制之下,哪怕你是“国母”,哪怕你曾经风光无限,只要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被遗忘、被监控、被噤声。

这不只是彭丽媛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极权政体对人性最残酷的审判。

国母的沉沦 是体制崩坏的预兆

当她的自由需要以离婚为代价换取,那么这个体制的恐惧与危机就已经不言而喻。彭丽媛的沉默与逃离,犹如冰山一角,揭示的是中共权力高层内部正在进行的深刻裂变与瓦解。

她的“退出”,不只是个人的决定,也是一种历史的信号:中共末日正在逼近。

历经中共“假、恶、斗”沧桑的彭丽媛,历经理想幻灭的彭丽媛。还会找回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吗?当初错误的选择,还会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吗?当初彭丽媛的一念之差,就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今天的结局。真的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而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就看每个人的选择了。彭丽媛的被清醒是一面镜子,不管是体制内高官还是作为韭菜的大多数,难道还在梦乡中期待中共的醒悟和改变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