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图)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代大书法家。历仕数朝侍书(朝廷书法教师),地位显赫,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作品贵重于当世,民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
〈神策军碑〉立碑源起
神策军堪称唐代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源于唐玄宗时期,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防御吐蕃所成立的一支部队。后来入京师,成为唐代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
唐德宗以后,宦官掌管神策军,逐渐专权。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发生政变“甘露之变”,官员和宦官爆发激烈冲突,最终宦官仇士良得势,牵连而死者数以千计,文宗遭宦官控制,抑郁而终。
文宗驾崩后,唐武宗李炎在指挥左神策军的仇士良拥立下继位。唐武宗巡行左神策军,以向宦官示好。仇士良借此机会奏请立碑,以纪圣德,是为〈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于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刻立于皇宫禁地,碑石大小不明。由翰林学士承旨崔铉撰文,时年65岁的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柳公权书丹。内容记叙回鹘汗国灭亡和安辑没斯来降之事,深具历史价值,也是后世研究唐代边疆关系的重要史料。
〈神策军碑〉刻工精良 少有捶拓
〈神策军碑〉刻工精良,因为立于禁地,少有捶拓,因此拓本能很好的保存原貌,与真迹无异,“字画中锋芒棱角,俨然如新。”依惯例,〈神策军碑〉的拓本曾颁赐群臣,不过流传不广。
唐末至宋代战火连天,原碑毁损,久佚之,故传世拓本极为稀少。北宋著名金石、字画收藏家赵明诚所著《金石录》中,曾着录一种分装二册的〈神策军碑〉拓本,推估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曾珍藏此拓本。
目前仅宋拓残本上半册存世,也称宋拓孤本。碑文内容从“皇帝巡幸左神策军”开始,到“来朝上京嘉其诚”为止,大约有七百多字,其中二百多字漫漶不清。研究指出,从还算清晰的四百多字来看,不愧是柳公权传世之最佳书迹。
柳公权“生平第一妙迹”
柳公权是当代一流书法家。因为〈神策军碑〉是奉旨书写,所以他特别慎重,竭尽全力完成。比起二年前所写的〈玄秘塔碑〉更加严整端庄、精练苍劲,书风稳健,既成熟又有特色。
此碑的笔法以方笔为主,兼具圆笔,险劲峻峭;点画遒劲有力,筋骨并存;结体内敛外放,左紧右舒;布局平稳,气势磅礴。体现出“柳体”字瘦硬通神、刚柔相济、稳健匀称等特点。
孙承泽《庚子销夏记》评:“书法端劲中带有温恭之致,乃其最得意之笔。”后世赞为柳公权“生平第一妙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