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5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北京協和醫學院「4+4」項目引發震盪之際,北大醫學部也爆出驚人醜聞:在錄取的112名留學生中,居然有48人來自非洲小國幾內亞比紹。實際上他們是中國人,通過移民獲得外國國籍,再以留學生身份輕松進入國內頂尖高校。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幾內亞比紹(Guinea-Bissau)是西非小國,面積36125平方公里,人口1.6百萬,是聯合國所認定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這樣一個貧窮小國,中國人卻扎堆往那裡移民,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能輕松進入北大醫學部這樣的高校。
看見公眾號文章指出,近日北大醫學部爆出了醜聞:在該校某年錄取的112名留學生中,有48人來自幾內亞比紹。這些留學生有著3個共同特點:中文姓名、中國人面孔、操一口流利中文。
很明顯,這些人雖然掛著幾內亞比紹的國籍,但實際上都是出口轉內銷的假留學生。這一現象被網友質疑為「跨國高考移民」,即通過移民獲得外國國籍,再以留學生身份輕松進入國內頂尖高校。
更引人注目的是,北大醫學部招收的幾內亞比紹籍的學生臨床醫學專業只要190分、口腔醫學215分;而國內考生則不同,北京的要630分,其他地區要680以上。
清希文化微信号文章指出,調查發現,幾內亞比紹的綠卡和護照已成為中國家長眼中的「教育捷徑」。移民中介明碼標價:綠卡僅需3萬元,護照費用約12萬至65萬元,辦理週期短至數月。家長通過「移民—換國籍—以留學生身份申請」的路徑,讓孩子繞過高考。
一般中國考生需在高考中與千萬人競爭,分數動輒600分以上;而這些假留學生僅需通過難度相當於成人高考的入學測試(如數學、物理、化學中文試卷),部分高校甚至免試錄取。
一名網友算了一筆賬:「從小學移民到高考,整套流程花費不過百萬,卻能讓孩子以190分的成績進入北大;而普通考生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只為多考10分。」
幾內亞比紹是個貧窮小國,但其護照卻在中國特定群體中成為「黃金跳板」。早在2008年,北大醫學部留學生名單中已有近半數學生持該國護照。
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源於一套成熟的移民產業鏈。通過投資移民或中介操作,申請人僅需數萬元人民幣即可快速獲得幾內亞比紹國籍,無需語言考試、居住要求或複雜的背景審查。中介機構甚至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偽造居住證明、規避中國國籍注銷審查等。
根據北大醫學部2025年招生簡章,外國留學生申請僅需滿足非中國籍身份、學位認證、語言成績(如HSK6級200分)等基本條件,無需參加中國高考。
對於母語為中文的華裔學生而言,這一標準遠低於本土考生通過高考進入北大的難度。例如,2008年北大醫學部留學生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分數線僅為190分(滿分300),而同期中國高考滿分750分中,北大醫學部錄取線超過680分。
獲得幾內亞比紹國籍的學生不僅可享受低門檻入學,還能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免學費、住宿費及生活費),甚至以「華僑生」身份在國內投資、購房時享受政策優惠。
從協和4+4到北大醫學部的幾內亞比紹國際生事件,都讓人大跌眼鏡。他們的這種模式擠佔的是本土考生的資源,寒門學子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通道被嚴重擠壓。教育領域日益被資本、人脈和特權所壟斷。
更令人窒息的是,即便醜聞頻發,涉事機構往往以「符合規定」搪塞,最終不了了之。協和醫學院刪除歷年招生名單;北大醫學部堅稱「不存在貓膩」;衛健委的調查結果遲遲未公布。這種冷處理進一步消減了公眾的信任。
北大醫學部48名留學生、協和4+4等事件折射出中國教育體系的深層危機。當資源與規則成為少數人的游戲,一般學生的希望將徹底湮滅。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