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中共如何在斯坦福大學部署間諜活動(圖)


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校園。(圖片來源:李青城/看中國)

【看中國2025年5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高芸編譯/綜合報導)《斯坦福評論》(Stanford Review)近日發布一項深入調查報導,顯示斯坦福大學正成為中共情報戰的重要目標。調查稱,中共國安部(MSS)正通過偽裝身份、獎學金制度與留學生滲透,在該校實施一項被稱為「非常規情報收集」的長期戰略。

偽裝學生 暗中接近研究對象

調查指出,去年夏季,一名自稱「查爾斯.陳」(Charles Chen)的人員,以斯坦福學生身份接近多名研究中國議題的女學生。儘管他自稱是校內同儕,但調查後確認其與斯坦福毫無關係,極可能是中共派出的間諜。

一位被稱為「安娜」(化名)的學生接受訪問時回憶,查爾斯初期僅是透過社交媒體詢問一些人脈拓展的問題,但很快開始頻繁聯繫她,語氣也逐漸私人化。他不僅發送在中國出名的美國人影片,還提出支付機票,邀請她訪問北京,並出示銀行存款截圖以證「財力」。

更令人警覺的是,查爾斯提及安娜從未對外透露的個人細節,並建議她選擇24至144小時的過境簽證方式入境中國,以避開簽證審查。他堅持只使用中國受控通訊工具微信進行聯繫,甚至在社群平臺留言要求她刪除兩人對話截圖。

意識到可能遭遇間諜行動後,安娜在中國問題專家協助下報警。後續調查發現,查爾斯的偽裝身份曾被用於接近多名女性研究者,其作法帶有明顯國家安全特工的特徵。

校內沉默與恐懼:無人敢公開發聲

今年3月,美國眾議院「對中共特別委員會」致函斯坦福校長喬納森.列文博士(Dr.Jonathan Levin),警告中國間諜活動對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領域構成的潛在威脅。《斯坦福評論》調查發現,雖然師生早有耳聞,但因擔憂報復,幾乎無人敢實名作證。

一名經歷過間諜騷擾的學生甚至拒絕使用加密通訊回憶事件,只說:「風險太高了。」中國政府對海外言論的監控、斯坦福收取中共資助款項,以及潛在的種族標籤指控,共同製造出一種「沉默文化」。

在長達九個月(2024年7月至2025年4月)的調查中,記者採訪了超過12位受訪者,涵蓋斯坦福在校生、教授,以及多位中國問題專家。多位知情者確認,中共正在斯坦福系統性地推進一項長期情報收集行動。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中國事務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也曾在《國家》週刊(The Nation)撰文發出警告,指出美國高校正面臨中共對學術自由的嚴重侵蝕。她分享了一位中國農村出身的留學生的故事:該生原本對政治科學極具興趣,卻因擔心中共大使館「記錄在案」,最終放棄該專業。那位學生無奈地說:「這裡不是自由空間。」

情報新形態:眾包間諜與技術滲透

所謂「非常規情報收集」,是中共國安部使用普通民眾而非職業間諜,以非侵入式方式收集情報的策略。一位專家指出,這些人不會盜竊文件,而是觀察並記錄美國前沿研究的「訣竅」,包括研究方法、實驗流程、溝通渠道和協作模式。

據披露,斯坦福目前有約1129名中國籍留學生,部分人被要求定期向中共情報機構報告。這一義務源於中國2017年頒布的《國家情報法》,其第七條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公民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保守國家情報工作秘密。」

一位中國留學生表示,「很多人都有‘聯絡人’,他們只是傳達他們知道的事,很正常。」另一名教授則講述,一位學生因準備與一名中共聯絡人見面而拒絕課程會談。

國家獎學金背後的監控網

報導進一步揭露,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CSC)發放的獎學金成為中共監控留學生的工具。多位匿名中國問題專家證實,CSC要求受資助學生定期向中國駐外使領館提交「情況匯報」,內容涉及其研究進展。這些專家還表示,中共通過這些匯報鎖定並獲取敏感技術信息。

曾就讀於愛丁堡大學的前學生馮愛麗莎.馮(Alyssa Fong)表示,CSC獎學金獲得者受到「中國聯絡人」的監控,並被要求就某些敏感議題的活動上報異見行為。一位匿名的斯坦福教職員工補充說:「如果中國學生在愛丁堡有聯絡人,那你可以確信,他們在斯坦福也有。」

斯坦福大學教授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進一步指出,曾有學生因發表支持達賴喇嘛的言論,或批評中共對某些議題的立場,甚至反對中國的專制體制,而被其他中國學生警告其家人可能會受到牽連。

一名曾在中國從事研究的斯坦福學生回憶與一位中共黨員的談話,該黨員曾就讀斯坦福。他透露,CSC不僅指導學生的研究方向,使之與國家資助項目一致,還會根據「黨性忠誠測試」篩選獎學金對象。

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2020年的一份報告也印證了這一點。通過審閱CSC獎學金協議,CSET發現學生申請研究職位時,必須遵循國家指定的研究目標。

這位斯坦福畢業的中共黨員還表示,學生若違反CSC相關承諾,其擔保人(通常是家庭成員)將面臨財務懲罰。自由亞洲電臺也曾報導,中共要求CSC資助的學生簽署「忠誠承諾書」,一旦違約,家屬需承擔代價。

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馬修.特平(Matthew Turpin)在接受《斯坦福評論》專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在海外學生身上投入了大量資源,掌握了他們的動向與研究方向。如果學生接觸到政府想要獲取的前沿技術內容,中共很容易與其接觸。他們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交出信息,就可能有好處;不交,就面臨懲罰。」

親屬留在中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巨大壓力,如果拒絕配合,中共會以牽連家人為手段進行威脅。特平說:「他們通常會被告知,為了他們和家人的利益,應當提供研究數據。」他還描述,中共當局會讓學生的「父母或親屬被公安約談,鼓勵他們交出信息。我們過去也見過類似手段。」

斯坦福學生陳松(Chen Song)案就是典型例子。2020年,斯坦福中國訪問學者陳松因隱瞞中共軍方背景而遭美國司法部起訴。她偽造身份獲取J-1簽證,進入斯坦福進行科研。據FBI調查,陳松多次將研究內容回報中國政府機構。

FBI反間諜部門助理主任艾倫.科勒(Alan E.Kohler Jr.)表示,中國政府正在將美國科研成果據為己有,這種行為構成全球最大規模的財富轉移。

儘管陳松案為目前唯一公開承認的校內間諜案例,但《斯坦福評論》指出,校方多傾向低調處理,避免因種族歧視爭議引發輿論風波,通常選擇私下撤銷簽證而非公開追責。

輿論壓力阻礙調查

文章指出,「種族歧視」指控已成為調查中共間諜活動的最大障礙。2022年,美國司法部在廣泛批評下終止「中國行動計畫」,原本該計畫專門應對學術間諜和技術轉移行為。

加州聯邦眾議員米歇爾.斯蒂爾(Michelle Steel)接受採訪時表示,這類指控已成為北京掩護海外間諜的「輿論工具」。一名中國問題專家也坦言,學界有一批教授和行政人員利用種族議題反制調查,保護潛在間諜行動。

《斯坦福評論》對美國各界提出明確呼籲:第一,停止將關注中共間諜行為的人貼上「種族主義」標籤;第二,美國高校與聯邦政府應建立更高透明度與合作機制,保護關鍵科研領域不被竊取。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