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64端午 那年槐花正香(上)(圖)

作者:賈小凡 發表:2025-05-26 07: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特大

胡同
老北京的槐花胡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前言

在北京的老胡同裡,端午節不僅有吃粽子、掛艾草的習俗,還有一項特別的傳統——「扔災」。每年黃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胡同深處的老街坊們會在院落中支起一口銅製火盆,舉行「扔災」儀式,將一年積攢的不順、災禍和「五毒餅」、紅絨花一起扔進火中。希望能化解心結,迎接新的平安。傳統端午中,香囊扮演著特殊角色。北京的香囊往往繡著「五毒」圖樣——蠍子、蜈蚣、蛇、壁虎和蟾蜍,象徵著以毒攻毒的民間智慧。香囊裡裝著艾葉、雄黃、硃砂等,通常是佩戴在身上或掛在門上,用以驅邪避災,用完扔掉。在老北京,負責縫製香囊的通常是胡同中手藝最好的婦女,她們用一針一線,將祝福與辟邪的心意縫進每一個香囊。那些細密的針腳,不僅是手藝的傳承,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無聲的線腳間,藏著胡同人家最樸素的期盼與守望。

然而,在特殊的年分裡,香囊卻有了不同的用途。當危險籠罩,祕密需要守護時,香囊成了無聲的信使,火盆則成了最安全的守密人。平日裡精心縫製的香囊,竟在那個不尋常的端午節被投入火中——這打破常規的做法,為的是保護一個祕密,讓所有證據都化為灰燼,只留下無聲的默契與擔當。

這個故事,就是從那硝煙尚未完全散去的廣場、從槐花胡同那看似平靜的端午時節開始,緩緩展開一幅關於香囊、祕密與救贖的傳奇畫卷。那是1989年的夏初,一個注定被歷史銘記的時刻。

第一章 廣場歷險

1989年6月3日夜,北京,天氣悶得讓人喘不過氣,濃墨似的積雨雲壓在頭頂,整座城市感覺就像一口正在沸騰的大鍋。槐花胡同的片警劉小軍,站在東交民巷口,一手插兜,瞇眼看著天角那塊陰得發黑的雲,心底湧上一絲不祥的預感:「今兒個,好像要出事。」小軍33歲,個兒不算高,但身板兒很結實,一頭的利落短髮,兩道眉毛濃黑,眼光很活,臉上掛著笑。胡同裡人都說:「這小子,嘴貧得要死,可心眼兒實。」他的父親,原是公安廳裡頗有頭臉的人物,文革裡遭了難,雙親也已過世多年。小軍倒也硬氣,不走父親的老關係,就踏踏實實在基層做片兒警。要說他心裡頭真正敬服的人,唯有胡同裡德高望重的三叔。而他心裡頭最牽掛的,是三叔的養女,她素來不言不語,卻是小軍內心最放不下的人。

從春天起,天安門那邊就透著一股不尋常的氣氛。小軍每天騎車巡邏,看著廣場上人山人海,彩旗飄揚,一天比一天熱鬧。「大學生罷課,都上街了。」聽胡同裡街坊們也這樣低聲議論。漸漸地,廣場上的學生越聚越多,從遊行、請願到公開演講,白襯衫在陽光下晃得耀眼,像是要刺穿北京城沉悶的灰色。局子裡每天都開會:「嚴防死守,務必管控。」領導傳達說學生「鬧事」、「別有用心」,小軍聽了想不通,他下班換上便服,忍不住溜到廣場邊上,蹲在金水橋下看那些年輕人。學生瘦削不堪,臉上晒得通紅,可他們的眼神清澈而堅定。他們喊的口號簡單又直白:「反腐敗!要自由!要新聞監督!」這些話,有錯嗎?那些日子,小軍經常自問:「這個世道,為甚麼說真話這麼難?」他沒上過大學,不太能論辯國家大事,但看著學生們的樣子,他腦子裡總是想起胡同裡的童年。胡同裡的北京人,窮,可窮得有尊嚴,窮也能講個理兒。小時候幹了壞事,三叔罵完他,也會盛一碗滷煮給他墊墊肚子;當年鳳霞投了河,剩下女兒風琴,胡同裡哪家不伸把手幫襯?可這些學生呢?他們在正午的大太陽底下,肚子裡沒吃的,心裡卻擱著天大的冤屈。連個能說理兒的地方都沒有。小軍發現自己越來越同情學生。5月13日以後,學生開始絕食。那天,小軍偷偷溜進廣場,看到一個年輕人倒在同伴懷裡,蒼白的臉上掛著汗珠,嘴唇乾裂,救護車風馳電掣般開進廣場。「你們一定要扛下去?為甚麼?」小軍忍不住問一旁的學生。那學生眼神坦蕩地回答,「我們只是想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那晚回到家,小軍盯著掛在牆上的警服,過了很久很久,他感覺心口有點兒痛。

5月底,局勢急轉直下,老百姓中間也傳說軍隊要進城,大批民眾自發去截堵軍車。6月3日當天晚上6點半,央視反覆播放緊急通告:「全體市民要提高警惕,從現在起請你們不要到街上去!不要到天安門廣場去!」晚上下班後,小軍聽著廣播,心裡罵了一聲,換上便服就走上街頭,他想先到各個路口探風,再去廣場聲援。此刻,小軍走到東交民巷口,一股壓抑而緊張的氣氛撲面而來,他心裡不由自主地一沉,感覺有些不對勁。就在那時,從長安街突然響了一陣震耳的爆裂聲,槍聲在胡同的磚牆間迴盪,彷彿撕裂了夜晚的寧靜,時間在那一刻變得無比漫長,小軍只覺得心臟像是被人狠狠地攥緊。街上頓時一片混亂,遠處一些人驚恐地尖叫著四散奔逃。小軍倏地收回目光,只見街口昏黃的路燈下,兩名便衣正把一個穿白襯衫、藍長褲的小夥子往牆上摁,那小夥子褲腿兒染著血跡,喊著:「放開我,大夥都看著呢!」小軍警覺地判斷這是從廣場上撤下來的學生,他一個箭步衝過去,一手掏出警證,一手拍在便衣肩上:「哥兒倆,這片兒我們宣武局盯著的,人交給我吧。」他眼神死死盯著那兩個便衣,手上的力道一點不輕。便衣一回頭,四下裡跑散了人群已經向這邊圍攏過來,人們眼中壓抑著噴薄欲出的怒火,空氣緊張得彷彿一觸即發。剎那間,「砰!」槍聲又響了,那兩個便衣對視了一眼,似乎意識到了甚麼,沒再猶豫,轉身迅速消失在慌亂散去的人群中。

小軍迅速將受傷的小夥子半摟半架起來,壓低聲音催促:「別說話,貼著牆走!」兩人踩著夜色,沿著牆根,一頭扎進了曲折蜿蜒的胡同。

第二章 香囊接力

槐花胡同口,一盞老式的燈泡泛著昏黃微光。老槐樹的巨大陰影下,風琴瘦小的身影靜靜佇立,一身洗得發白的藍布衫,更襯得皮膚近乎透明,手中一個灰布香囊,輕輕在指尖打著圈兒,如同一隻灰色的蝴蝶,在她指間翻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