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記協主席鄭嘉如。(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5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多間新聞機構及多位記者遭稅務局追查稅務,並遭到要求預繳高額暫繳稅,共計涉款約170萬元。對此,香港記者協會質疑稅務局「無理」複查。特首李家超今天不點名批評記協,認為即使是「假扮專業行業團體」,都應該譴責違法行為。記協主席鄭嘉如指出,李家超說法「完美印證記協指出對納稅人未審先判和先罰的情況確實存在」。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特首李家超今天(27日)行會前見記者,有記者詢問,不少被查稅的對象是記協成員或在獨立媒體工作,是否讓人質疑港府在針對獨立的媒體記者。
李家超反駁說:「稅務局依法查稅評稅,是法律要求的職責,沒有人有權犯法,沒有人有特權逃稅,亦沒有人有特權不被評稅。」他表示,若有人逃稅,會依法起訴,逃稅最高刑罰是監禁三年。並強調,記者或任何行業都沒有特權逃稅。
李家超不點名批評記協說:「專業行業團體也好,非專業行業團體也好,假扮專業行業團體也好,姑息助長成員犯法逃稅,嘗試向政府施壓,只會自曝其醜。」
對此,鄭嘉如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李家超的說法是「完美印證記協指出對納稅人未審先判和先罰的情況確實存在」。她批評,記協質疑稅局的程序是否正當,但李家超卻將正在面對審核的納稅人貼標籤為「逃稅」、「犯法」。
鄭嘉如又引述《彭博》日前報道說,德勤中國高層指香港近年來因為被審核稅務而求助的私募基金及風投公司數目大增,並質疑:「稅局如強調是以一視同仁的既定程序進行,那是否代表最近因稅務優惠方案而來港的基金和資金管理公司,他日面對稅務審核時,都可預期會被標籤成『逃稅』,且須預繳稅局憑空『估計』比實際高幾倍的稅款?」
記協21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從2023年底起,至少有8個新聞機構、平台或團體,以及有20位新聞從業員及其家人,遭稅務局審查7年前的利得稅或薪俸稅,按稅局計算受查機構需要預繳約70萬元,暫緩後則需要預繳約30萬;受查的記者或其家人按估算則需要預繳約100萬,惟暫緩後則須預繳約9萬元。
據了解,這些遭到調查的機構團體包括記協、《獨立媒體》、《法庭線》、《Hong Kong Free Press》、《爆炸頭》及《Renews》等;個人則大部分是機構現任或前任的負責人、董事或股東,也有獨立機記者、機構負責人的家人及公司員工。
鄭嘉如在會上指出,雖然稅局指引提及可針對行業審查,但在缺乏證據及事實支持的審核下,無論甚麼動機也不能接受。她質疑,涉事機構都是屬於獨立與小型媒體,若是跟行業無關的話,是否純屬巧合?
記協指出,稅局並不是基於證據或合理理由來估算短報收入,以及要求記者預繳款項,實際上是屬於「未審先罰」,加上新聞工作者本身的收入不高,除要預繳高額稅款外,面對無理指控仍得花費金錢與時間來自證清白,而法例沒有要求個人保留往年帳目文件,讓記者更難自證清白,更對記協構成了壓力。
鄭嘉如批評,當局以商業及財務工具手法對付傳媒,會讓公眾對於媒體或機構誠信有影響。至於稅局指記協「逃稅」,則屬詆譭;小型媒體資源不足,卻仍要面對無理指控,令她感到焦慮,更擔心當局頻繁審視媒體及記者,會對香港新聞自由造成負面影響。
鄭嘉如呼籲,稅局不應該在沒有足夠理據情況下審核,更不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審核,而是應該公開交代。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