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總部(圖片來源:ANGELA WEIS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7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綜合)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近期因一篇關於紐約市市長候選人佐赫蘭·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的報導而遭到輿論批評。該報導揭露馬姆達尼在2009年申請哥倫比亞大學時自稱「亞裔」和「黑人或非裔美國人」,信息來源則是被黑客入侵的大學內部文件。
知情人士透露,《紐約時報》之所以迅速刊登這篇報導,是擔心被右翼記者克里斯托弗·魯福(Christopher Rufo)搶先披露。魯福本人向數字新聞媒體公司Semafor證實,他確實在追蹤相關信息,並計畫在自己的Substack上發布更多內容。
不過,《紐約時報》發言人否認報導是因魯福的調查而倉促發布,並對《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表示:「一旦確認信息具有新聞價值,並經過記者與編輯的核實,我們就會發表報導。此次也不例外。」他們強調,馬姆達尼本人已確認信息屬實,報導過程遵循了正常程序。
種族認同引發熱議,《紐約時報》內部意見不一
馬姆達尼出生於烏干達,具印度血統,他向《紐約時報》表示,當年勾選「亞裔」和「非裔美國人」是因為表格無法準確反映他多元複雜的背景。這番表態未能平息外界爭議,反而引發更大討論。
現任紐約市長埃里克·亞當斯(Eric Adams)公開呼籲校方公布馬姆達尼的入學資料,稱其種族自我認定「極具冒犯性」。而在民主黨初選中敗給馬姆達尼的前州長安德魯·科莫(Andrew Cuomo)的助手則懷疑這只是「冰山一角」,暗示馬姆達尼可能還涉及更多「欺詐」行為。
這篇報導在發布後不僅引來馬姆達尼支持者和媒體評論人士的激烈辯論,也在《紐約時報》內部激起波瀾。有記者告訴Semafor,編輯部對此「感到痛心」。
報導道德性受質疑,匿名來源和黑客材料引發爭論
報導使用的材料來自一位以「克雷米厄」(Crémieux)為名的網路人物。據《衛報》(The Guardian)調查,克雷米厄實為喬丹·拉斯克(Jordan Lasker)。《紐約時報》初將其描述為「學者、平權行動反對者」,後又修訂稱他「經常撰寫關於智商與種族的文章」,此舉進一步加劇了批評聲浪。
明尼蘇達大學法學院媒體倫理學教授簡·科特利(Jane Kirtley)指出,《紐約時報》對匿名消息來源的處理存疑:「這種‘我們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的做法有點不誠實。如果你要保密,為何還要跟讀者玩‘躲貓貓’的遊戲?」
儘管《紐約時報》的資深編輯和記者堅稱該報導經由正常審查流程,並具有新聞價值,但外界依然質疑是否應以被盜取得的學生檔案作為新聞基礎,尤其當這些檔案屬於一位當年的青少年、且申請最終被拒。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